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萍//中年危機中的人生修行

何萍//中年危機中的人生修行

作者簡介:何萍,鄭州國防科技學校語文老師。

中年危機中的人生修行

----讀《泥步修行》有感

人到中年,內心常會感到有一些困惑和掙扎。但困惑中有平靜,掙扎中有釋然。

一方面,人生逐步歸於平靜。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歲月風塵、日月輪迴之後,曾經的年輕人,如今已步入了中年。到了這個階段,應該做好收官工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另一方面,很多事情雖只能如此而已,但偶爾,還是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激起內心的矛盾掙扎。可能不甘心,不服氣,想要去抗爭,可是體力與精力逐漸衰退,眼花了,記憶力也走下坡路了。人生的軌跡就是一條開口向下的拋物線。由於年齡、身體等的原因,我已經過了拋物線的頂點,唯有感嘆:無可奈何花落去!雖然也曾經江湖策馬,如今只能天涯看花了!

外界紛繁複雜,內心充滿困惑,這一份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生歸於平靜,是發自內心的釋然,還是表面上的偽裝?想得多了,心中難免充滿困惑與焦慮,渴望擺脫,看透,覺悟。於是企盼得到高人指點,有一份照見未來的明鏡,或者有一本讓人茅塞頓開的書籍,提供借鑒與幫助。尋尋覓覓中,正好看到學校發的一本書,余秋雨的《泥步修行》.

《泥步修行》是余秋雨談人生修行的一本書,文化底蘊深厚,文筆精鍊優美。本書分為「破惑」、「問道」、「安頓」三個部分,這也是余秋雨人生修行的三個階段。余秋雨稱,自己寫了很多書,但唯獨缺一本談修行的書。於是,有著豐厚人生閱歷的余秋雨拿起了筆,回顧了自己的修行之道。

在這本書里,他回顧了自己破除每一個「惑」的心路歷程:災難時期如何守住正覺?為什麼辭職是破解「官位之惑」的結果?如何看待「名惑」的虛妄?怎樣破除錢財的迷魂陣?怎樣以強大的心靈治癒仇恨?先「破惑」,再「問道」,最終,尋找到一種最自在、最簡約的精神圖譜。

泥步修行,前路漫漫。「修行者未必是覺悟者」。一個人只有經過「破惑」「問道」,修身和修心的漫長人生,才有可能從一個修行者成長為覺悟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

剎那芳華如白駒過隙,一轉眼,我已青春不再,人、就到了中年。回顧過去的時光,一個「悟」字,濃縮了人生的千言萬語。我90年參加工作,早已過了「不惑」之年,正漫步在通往「耳順」的路上。在「知天命」的年齡,自我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惑」了。而且認為,自己現時正享受著,經歷一段人生後的平靜和釋然。已經看淡了得失、學會了容忍、明白了曠達、懂得了堅韌、知道了擔當;常懷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不再逞強好勝,不再鬥氣任性。走過了一段歲月風塵,驀然回首,感覺淡泊寧靜才是生活的真諦。年齡大了,越來越喜歡,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收拾一下心情,於喧囂中退身而靜。讀書潑茶,依樓聽雨。在清簡如水的時光里,靜賞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淡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堅信,內心有大海,春暖花自開!越來越認同: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就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看過一本書《我們仨》,很喜歡楊絳先生。一個女人活過百歲,人品、學問、婚姻,居然都留下佳話,民國史上也只有她一人。她腹有詩書,卻不張揚,錢鍾書先生稱她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沒有戾氣,終生美麗!在淡然中生活,在靜默中守心。做最好的自己。這會是我以後的人生態度。

我說這些,並不是意味著,我以後會對工作消極。其實我也一直在被年輕人裹挾著前進!作為從教多年的老師,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我會靜心學習,耐心沉澱,讓知識撐起責任;我還會做到:憑良心教書,不遊戲課堂,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不冷落每一個靈魂,不辜負我生命中,這個讓我有幸福感、有榮譽感的教師職業!所以,我會用一顆忠誠教育事業的心,讓校園裡的每一棵樹,都記得我晨讀的聲音,讓窗口裡的每一盞燈,都記得我暮歸的背影!在三尺講台上,我會一直做到:誨人不倦!

人到中年,很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優雅的女人:溫婉如水、溫柔待人、端莊行事。閑暇的日子,和同事談談詩歌、談談人生,也談談時尚。讀過白落梅的作品《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喜歡上了張愛玲。喜歡她年少時的孤芳自賞,喜歡她遭遇愛情後的痴心不悔,也喜歡她遲暮時離群索居。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風起雲湧的上海灘,不費吹灰之力,便舞盡了明月的光芒。但她最終選擇華麗轉身,遠去天涯,甘願獨自萎靡。那麼優雅、那麼清絕、那麼冷傲。胡蘭成說,她是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她不美麗,卻能夠以任何一種姿態,讓人初見驚鴻,再見傾城。請讓我們記住,這個讓人珍愛的女子,這個不會老去的靈魂!

春夏秋冬,風水已輪流了五十年。有人說:女人二十活青春,三十活韻味,四十活智慧,五十活瀟洒。所以在以後的歲月里,我要狠狠地愛一下自己,好好地享受一下人生,做自己感到幸福的事。像詩人海子所說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週遊世界」。一定抽個空閑,呼朋喚友,背上行囊,帶上一顆瀟洒的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經歷一些不一樣的故事,去發現另一種久違的開心與感動。其實,一次旅行也是一場小小的修行,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沿途中、看了多少風景,也不在於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在於旅行中的、那種心境的變化和豐富的經歷。豐富的經歷會沉澱你的氣質,開闊的眼界會拓展你的心胸。整天像個陀螺一樣,有些事情忙不完。要學會忙中偷閑,要學會自尋其樂,更要珍惜每一天,只因每一天都是餘生里最年輕的自己。

我想,可能只有到了我這個年齡的人才具有這種心態吧!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余秋雨先生筆下的修行後的覺悟者。

試著給現在的年輕人講一點人生哲理,這是余秋雨先生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他說:「我修行大半輩子,破了那麼多惑,問了那麼多道,理應留下一些成果,否則就對不起那些惑,對不起那些道了。」

那就讓我們去讀一讀吧,從他的筆端,感悟人生,解惑心靈。儘管我們凡夫俗子沒有讀那麼多書,到不了那麼高的境界,但能從他的書中汲取有益自己的養分,能觸動自己的心靈,能思考未來的人生,能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這就夠了。

人生就是一場演出,在這複雜的人間劇場,一個人要從開場走到落幕是多麼的不易。所以,人生就需要泥步修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修鍊一顆、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的心。

人生也是一本書,出生是封面,歸去是封底,人們會在不斷的人生修行中,讓書中的內容更豐富、更精彩!

2017年8月16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坤 的精彩文章:

楊璐然//從今天起,讓我們做一個幸福的人

TAG:德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