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櫻之骨》-輕風淺掠、微觀日本

《櫻之骨》-輕風淺掠、微觀日本

前言: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以一個西方人的冷靜視角、通覽日本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寫了一部研究日本的著作,將日本文化概括為「恥感文化」,對世界學術界產生的極大影響至今不減。(引)日本的「恥感文化」不同於中國的「樂感文化」,也有別於西方國家的「罪感文化」。「樂感文化」源於中國傳統儒道釋騷文化的融合,而「罪感文化」源於基督教的原罪觀念和基督救贖的命題。日本人的「恥感文化」與宗教無關,也與倫理傳承無關。那是一種特有的自尊膨脹又受到壓抑的情感,這與日本島國的地理位置和國土面積有關,也與日本民族自視甚高的文化情緒有關,並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表露得淋漓盡致(引)。

由極端矛盾的民族性格產生的「恥感文化」,以超強的凝聚力和秩序感貫穿始終,又形成極端矛盾的兩種情結,在歷史上對世界和本國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兩種極端影響。二戰後,戰敗國日本以震驚世界的速度崛起,一躍成為經濟和文化強國。同時在各個領域產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日本人數量佔據與母國國土面積不匹配的極大比例,也正是這些推動社會進步的優秀人才和作品成果構成了現代日本的「脊樑」。

本文通過短短十日的側重日本建築文化的遊覽考察,輕風淺掠一般從表象切入,以設計師面向未來的視角微觀日本社會,從多維度構圖中嘗試挖掘其產生正面影響的文化根源,引發思考。所謂方寸之地亦有縱深,細微之處可見恢弘。

輕風淺掠

從大阪關西機場著陸,出艙門時北京來的客人很容易被鋪天蓋地的氧擊中,眩暈迷醉,源於典型的海洋氣候。去到陌生的土地,總是在新奇中下意識地尋找差異,強烈的感覺是極致的小、乾淨、有禮儀。接下去的幾日便不斷被這些極致震驚到。

地鐵里,車廂擁擠,人多不次於北京上海,所有人衣著整潔,兩端座位,中間過道,站兩排或三排乘客,每一排都非常整齊,彷彿在遵守一種隱形的號令,無人交談、大聲講電話,都在閱讀手機,書或戴耳機聽音樂,也有就只是站著,一例的安靜。貼得再近也只是靜靜地面對自己、堅守自己。

我們在東京閑逛的一個夜晚,回酒店途中有些迷路,對經過的人問路,人不多,逮到一個恰好經過的戴耳機的「小鮮肉」,很漂亮的男孩,明星一樣的氣質,看上去酷、冷漠,先是翻手機導航,然後一直陪我們走了一條街。表情比語言還少。

街上公共設施完備,唯獨不見垃圾桶,大概是針對世界遊客一致的疑問,曾經有電台採訪日本路上行人,為什麼街上無垃圾桶,行人的回答大同小異-因為不丟垃圾,都是把垃圾放進包裡帶回家。不禁想到這是一個世襲制國家,等級森嚴,遵守傳統秩序,信奉神道教。從東京街上看,盲道、盲文標識細化,無障礙設施先進,這是一個老人和殘疾人方便出行和生活的城市。從街上看,每棟建築外側會有室外疏散樓梯,許多做成弧形,外包格柵構件通透圍合以豐富立面,建築體量小,一棟緊挨一棟,想必防火疏散有更完善的考量。每棟高層設置逃生連廊,並每隔一段,窗玻璃上貼附清晰的逃生標識,指明地震,火災疏散路由。

搭乘旅遊大巴,匆匆掠過。不斷跳入眼帘的是牙醫診所的巨大標識牌,導遊介紹,日本人均壽命世界領先,政府關注國民健康,尤其是牙齒,要求每人到80歲時還能保證28顆牙。生存意識落實到每個個體。相比之下有趣得多,義大利城市每條街必有煙草店和冰激凌店,法國滿街咖啡館,而西班牙則密布著火腿店。。。

遊覽過程中經歷的尤為極致的兩種震撼深刻記憶,擅自總結為體現其民族凝聚力的地方:其一,房子街道尺度小巧,土地資源少,使用率高,街區的每個建築單體設計手法上並無難度或英奇之處,但恰到好處的靈活處理,使建築之間謙和禮讓,緊湊和諧,細節處理毫無尷尬或不妥,以細微之處的巧思彰顯和諧大局觀。近人尺度,行走其間,小巧卻無壓迫感。其二,在長野松本城古城恰逢少男少女們劍道比賽,著傳統服飾,比賽間歇有表演,鼓舞士氣,是六七個少女擊鼓儀式,群情激昂,活力四射,圍觀者眾,皆被感染。鼓聲初始舒緩、而後漸入綿密、間或清朗、偶有交錯繁複、層次漸顯,頗具歐美街頭大師的功力。若只盯住一人看,鼓點又十分簡單,女孩子們從眼神、表情、肢體動作上互動配合,氣場融為一體,象有個隱形人在指揮一般,結尾乾淨利落,瞬間安靜,須臾掌聲四起。本可一個人完成的演奏分解為六七個人共同完成,難在群體默契配合的天衣無縫。

馬桶物語

有一種說法是,廁所文化最是反映國家實質,要想快速了解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是去使用一次那裡的公共廁所。基於此,日本社會比美國社會進步幾十年。日本的公共廁所設計極盡層次和深度,將使用人群分類細化,除了男女性別之分,除了健全人廁位之外,還設置少男少女的廁位,還有帶嬰兒的媽媽廁位、還有坐輪椅的殘疾人廁位以及坐輪椅帶嬰兒的媽媽廁位,盲人廁位、前室的洗手池還設有特殊病人專用清洗的洗池。

馬桶皆為坐式,不似歐美國家的公廁,配有用於馬桶座位上的一次性鋪紙,日本公廁馬桶旁有馬桶座位清潔液和擦拭的廁紙,馬桶在使用時坐墊自然加熱至人體溫度,按鈕繁多,可以清洗並吹乾隱私部位,在智能馬桶的發明中,「以人為本」做到極致,考慮到人們在如廁時有使用沖水按鈕掩蓋生理噪音的習慣,從節水的角度,將此按鈕設置為只發聲不出水的功能,想必馬桶一定內置了音箱,環保型廁紙皆可溶解或快速降解,廁紙要丟馬桶里沖走而不可以扔垃圾桶里。如此看來,旅行社組團到日本採購馬桶蓋也就不奇怪了,只是回國發現家裡洗手間馬桶旁的牆壁並無插座,還要裝修改線,引電路過來。

職人匠作

在日本,很多著名品牌手工設計師和製作者往往合而為一,設計與製作工藝結合緊密,以極強的原創性馳名,而這些被冠以「藝術家」、「大師」的創作者卻把自己當做「職人」,有一個從事一生的職業的人,掌握一門手藝,也有「匠人」的含義。並不是成名了就退居二線、指導徒弟去做,是身體力行一輩子親自去創作,從作品中不斷超越自己。直至生命結束,作品數量不再積累,存於世間的數量有限的作品也成為職人永生的標誌,而作品本身也因為品質精良加上「物以稀為貴」而不斷增值,就像已故藝術家的畫作。

「我永遠都不會對自己製作出來的銀器作品感到滿意,因為這樣才能夠讓我在製作下一件作品時更加努力,如果有朝一日我對我的作品感到滿意的話,那時候品牌就要宣布結束;銀器作品能夠經歷百年,過千年時間,仍能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算有一日我要離開這個世界,代表著我的作品仍然會一直留下來,這是一件我感到十分榮幸的事。」——高橋吾郎

(引)高橋吾郎1939年出生於東京。在高中的時候,從駐日美軍那裡習得皮革雕刻的技術並自學,27歲時在東京青山開了一間小店。喜歡印地安與美國文化的他,喜歡皮革製品,喜歡製作銀飾,後來又到了美國某個印地安部落生活了多年。在那裡,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印地安名字,成為了該部落的勇士,並學會了該部落特有的飾品製作方式。回到日本後,高橋吾郎將原來青山的店鋪搬到了現在的原宿。後來在東京開始了GORO"S品牌產品的製作。所有產品堅持全部手工,以正統印地安飾品的製作方法,揉合自己獨特的設計,使得GORO"S 的產品對潮流人士充滿了無限的吸引力,加上偶像明星以及潮流大佬的一致推崇,被喻為日本時尚界的不死神話。

自60年代創立以來,其精緻的製作手藝,神秘的古印第安傳統技術、獨特的款式設計,令其建立於日本東京唯一的發售店GORO"S每天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FANS排長隊等待進入他的專賣店。GORO"S這個品牌已經有40餘年歷史了,不做任何廣告,堅持著純手工,少量生產,讓他成為與CHROMEHEARTS 並列世界奢侈品行列的兩個銀飾品牌。創辦人兼設計師——高橋吾郎,是日本流行界的一個傳奇人物。GORO"S擁有100%古印地安制銀技術,是日本銀器品牌的超人氣代表。由於得到印地安人的技術傳承, GORO"S的出品亦圍繞著古印地安民族的傳統所設計計,當中備受印地安最為崇敬的鷹式標記(YELLOW EAGLE),更是GORO"S出品中,使用的最多的經典圖案,因為印地安民族向來認為鷹是這個世界上能夠飛的最高的動物,亦感覺到鷹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將天與地緊密連接的生物,所以一直以來都得到最高的崇敬,加上GORO"S的出品本身就是因為得到印地安民族的技術傳承才會有機會出現,所以最終高橋吾郎用鷹作為其品牌的永久標記。(引)

也許是與資源匱乏有關,日本擅長「拿來主義」,尤其是文化上的。高橋就像古代不遠萬里跑到中國學習武術的日本浪人一樣跑去美國印第安部落學習他們的手藝。將「拿來」的文化經過融合、發酵、再創造得以妥善傳承。這或許也是日本人自負膨脹的原因。

(引)高橋也是個藝術家氣質濃厚的怪老頭,雖然每天有許多客人排隊要進入店內選購,但是他的店是不準某些客人進入的,例如帶著耳機聽音樂的、嚼口香糖的、邊等邊說笑的...等等。另外就是他不會把好的作品拿出來,給他覺得不懂得欣賞的人看。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他所燒制的管珠,也是以顆來計價,通常一串下來,加上隨便來支銀羽,價格一共可以買台摩托車。假如身在日本,手頭上剛好有兩支,又極需現金周轉,你可以找間日本潮流店家,不誇張,立刻變現金,收購不只保值還有增值空間。高橋吾郎專註學習古印第安制銀技術,更得當中一些製作技術秘方的真傳,配合其多年來手制銀器技術的精細手藝,令到他所製作的925純銀單品,有著非一般傳統銀器出品所有的色澤,而且在佩戴一段長時期日子後,所有的GORO』S更會轉化為帶炭黑的銀色。就是因為這種古技術的配合,令到GORO』S的成功得到時尚界和銀器界的關注。(引)

當然日本也有學徒制學習手工製作的學校,在日本木工界地位顯著的秋山木工學校採用八年「禁慾」式紀律森嚴的教學,比如學生不分男女,一律留寸頭、禁止談戀愛、禁止用手機,與外界溝通只能寫信。創始人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培養了大批優秀職人。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我們適應了網路化生存,網購、網戀、網上讀書、網上論壇、眾籌、o2o、p2p、大數據。。。信息碎片化、知識碎片化、時間碎片化導致的後果是心態碎片化,浮躁便從中而生。生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更是線上的一代,這是一個無可逆轉的趨勢。然而互聯網衍生的亞文化不過是手段的進化,傳統文化精髓才是人類進步的根基,也唯有深厚的根基才不會在隨波逐流的趨勢中被沖走。用八年的青春、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參禪修佛一般的儀式感來沉澱大時代的浮躁,無論如何對於自身和社會都是一種正面。

僧侶一般在閉關苦修中學習一門手藝,把技術當做信仰一般膜拜著去研習,並且掌握之後終生身體力行,從不把自己當成大師。這種創作精神如何不呈現完美?

安藤忠雄

作為建築師去日本參觀,獲國際普利茲克建築獎(The 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TadaoAndo)的作品自然是必修課。早年,對安藤忠雄的創作有著啟蒙影響的西方建築大師是法國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現代主義建築的開山鼻祖的四位大師之一。很久以前,一個少年拳擊手,偶然在書店裡看到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被震撼到,懇求店家不要賣掉,等他存夠錢再過來買,拳擊是他攢錢的方式,參加世界各地的拳擊比賽也是他建築之旅的契機。1965年9月,23歲的安藤忠雄與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初次相遇,受到沒有經過正規專業教育的勒.柯布西耶的啟發,拳擊手安藤忠雄有了從事建築創作的勇氣。

「建築是在光線下對形式的恰當而宏偉的表現」 勒.柯布西耶說過。光,作為創作的原動力,也是他早期作品的設計哲學。20世紀,身為建築家,藝術家,思想家的勒.柯布西耶。擅長用原始樸素的材料表現粗獷的美學形式,他的具有雕塑感的朗香教堂以粗獷的混凝土牆體和戲劇的光影詮釋了他的設計哲學。

安藤早期的創作也有磚作,他是經歷過游移、誘惑、彷徨,最終選擇了清水混凝土這條道路。許多年後,當這個成功的、年邁的建築大師再次回到他的啟蒙之作朗香教堂的時候,他發覺,透過朗香教堂窗戶的那束光也是透過古羅馬萬神廟拱頂天窗的光、也是穿過他的「光之教堂」的光、也是他童年的家裡房梁拆除時,刺入他視野同時也刺入他靈魂的那束光。原來所有的一切竟是那麼契合。

然而不同的是承載光的混凝土,勒.柯布西耶的混凝土並不需要特殊的製作工法,粗獷寫意,透著法式浪漫。安藤的混凝土卻是光滑如絲、完美無缺,反射日本嚴謹精確的民族性。沒有盲目的複製,代之以吸納融合,形成自己的個性,才是安藤忠雄享譽世界的原因。獲普利茲克獎,並不是因為他單純把混凝土這種建築材料用到了極致,而是他的作品裡蘊含的一種西方文化里做不到的東方性格和東方色彩,或者喚作「東方神秘性」,這恰是基於他的民族性。

(引)安藤認為真正的後現代文化不應存在於消費、享樂,以過度的服務來滿足消費文化的需要,而是應包含在節制的禁欲主義的「道」中,他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消費主義的抬頭使精神漸趨沒落必須加以抗拒,並希望在生活中保有傳統形式,並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超越,進而能創造新的文化(引)。這種設計哲學也指導他的住宅設計從而引導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住吉的長屋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自不必說,神戶明石橋畔的海邊住宅只有4mx4m佔地,卻有4層高,每層一個房間,自下而上分別是浴室、卧室、書房和客廳,業主是個年輕男子,住在這裡就需要每天跑上跑下的爬樓梯,但是這個設計卻巧妙實現了業主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精神需要-「我要隨時可以進入海里」。頂層挑高挑寬的客廳面朝大海的牆面為落地大玻璃窗,從窗外望去,根本看不到岸,就像是置身海上,觀瀾舞鯨,遼闊致遠。

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是一種從設計到製作工法的一個品牌。普通的混凝土牆體與別的牆體一樣,會有內裝和外裝材料遮蓋牆面製作時的瑕疵,但是清水混凝土是裸妝素麵的,卻傾國傾城,牆面不需要外附裝飾材料,製作時所犯的錯誤無所遁形,也因此要求製作時的工法難度極大,他的清水模工法的施工品質是全日本乃至全世界最棒的。需要由技藝一流的匠師、實力堅強的營造團隊打造。這也是在工業時代的流水線外所剩無幾的手工技藝和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再創造。特殊的模板構件,特定的匠師操作,支模板、固定螺栓、澆築混凝土、拆卸螺栓、拆模板、都是由不同的人操作,同時有不同的師傅在灌漿時用竹竿攪拌混凝土和木槌敲打模板,以防止混凝土凝固不均勻和未排除的氣泡導致表面瑕疵,同時又防止太用力造成水泥與石子分離,這個恰當的力道的背後蘊含著深厚的知識和經驗背景。最重要的是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不可以預製拼裝,只能夠現場澆築,他就是要挑戰人的手工製作的極限和團隊協作的極致,他認為靠人的手做出做不到的東西才能稱作安藤的建築。

安藤忠雄的建築事務所向來以緊張肅殺著稱,他的設計從方案圖紙推敲到施工現場,從草圖繪製到現場指點,每個環節皆是他親力親為,也以精準嚴謹聞名。他設計的台灣亞洲大學藝術館,從校方籌劃醞釀、請到他做設計到完工,將近十年的艱辛歷程,起初50多家台日施工隊無法通過安藤忠雄50多年建立起來的清水模工法而流標,幾乎放棄。因為在台灣找不到掌握這樣工法的匠師。 追求極致完美也是安藤忠雄的特點,如他所言「好建築是等出來的」,為了尋找一流的匠師、實力堅強的團隊,寧可延後動土;為了讓這座頂尖建築能夠有舉世聞名的藝術展品與之匹配,寧可將已施做近1/4的建築停工、重新改造。三角形平面,各層錯開,不僅圖紙難畫,而且施工難做,例如,某天下雨,濕度不對,造成清水混凝土硬化拆模後有一條痕迹,都會敲掉重做;細部多,造成灌漿難,拆模後有裂縫,也會敲掉重做;施工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全局,因為不是預製,對材料要求極高,從一車接一車不能停的運輸預拌混凝土,將最好品質的混凝土運至工地,到灌完漿攪拌完畢,一小時一氣呵成,中途不能被打斷,然而現實無奈,項目施工時運輸車曾經路遇迎神廟會,交通堵塞,結果當天的施工全部作廢,極致追求完美的作品就這樣挑戰人的意志極限。

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有趣的是,這個偏執的大師也會有難得一見妥協的時候。在神戶明石橋畔的海邊的4mx4m住宅項目施工中,工長今吉正之是個27歲的小夥子,與安藤的合作他已使盡渾身解數,即便如此,也會有誤差,拆模板時發現在一層和二層交接的縫隙局部多出了2公分,他擔心到晚上做噩夢,他說夢裡安藤怒髮上沖冠,因為他知道與安藤合作,任何一點小錯誤都無法掩飾,也擔心安藤會讓他拆掉重做,糾結數日等到安藤下工地的當天,他鼓起勇氣準備迎接拆除重做的噩耗時,安藤卻意外的講了一段話:如果看到人們工作時弔兒郎當,我也是會生氣的,但這次他們儘力了,可惜天不從人願,用混凝土施工時,我們只能靜觀其變,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大家都全力以赴,裂痕縫隙是施工過程的記錄,如果無法避免也只能認了,團隊合作更重要,相比之下,追求美不是我的重點。他也是這樣引導那個崇拜他的業主的:有時候不滿意也沒辦法,混凝土就是這樣,沒必要重做,何苦再忙一場?但我總是叫包商把名字簽在牆上---這項威脅是有目的的:誰都會犯錯,不可能每次都盡善盡美,用混凝土施工時只有一次機會,不見得一定會成功,但你儘力了,全力以赴還失敗的話也只有認了,但你可以從失敗中學習。

安藤認為只要能汲取失敗的教訓,下次就能有更好的表現。

後記:

與每次愉快的旅行結束時一樣,回程航班中回味飛速流逝的幾天,幻想著再度重遊時更加完滿的旅行:春天到上野尋找六瓣櫻花,秋天在楓葉籠罩的京都小巷裡浪跡,冬夜在北海道飄雪的夜空下泡溫泉,夏季在東京的居酒屋喝到酩酊大醉。。。

2014年底的日本之行,拖到現在才動筆。我在寫這篇敏感的國度時,每每觸及溢美之詞確是心存歷史的,我想起八年抗戰,想起南京的屈辱,我也想起電影《東京審判》里的旁白:日本軍國主義把世界人民也把自己的人民帶入地獄的深淵。。。儘管現實仍舊不完美,仍然存在右翼勢力、儘管還有邊境和領土爭端,但我相信日本民眾和全世界老百姓一樣渴望和平。真正的愛國主義也不是煽動仇恨,而是激發人類的和平思考。著眼更宏觀的事物-人文和科技是無國界的,真善美也是超越國界的。潛心學習和吸納,放眼未來,中國人亦不再是被外國人踩了一腳、個人之間起了衝突也脆弱的上升為民族矛盾、高唱國歌的時代了,也不該是一邊搶購日本馬桶蓋一邊砸日本車的景象。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和平發展才是硬道理。戰爭年代,古人尚且知道「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我堅信在比較總結中發現並正視自己的不足便是一個大氣之民族邁向進步的開端。

2016年1月

參考文獻:

《菊與刀》 ----------魯思.本尼迪克特(美)著

《惡戰苦鬥》----------安藤忠雄(日)著

《十年苦鬥》----------劉育東(台灣)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瘦貓的行囊 的精彩文章:

TAG:瘦貓的行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