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及栽植技術

白及栽植技術

白及藥材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乾燥塊莖。是常用的重要中藥材,在《本草綱目》等歷代醫藥典籍均有記載,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等功效。白及藥材原來源於野生,資源越來越稀少。我國自然分布於秦嶺以南的華東、中南、西南等地。近十年全國各地逐漸栽培,江西野生分布廣,近年栽培。

一、生物學特性

白及喜溫暖,濕潤,陰涼的氣候環境。常野生於丘陵、低山溪谷邊及林下濕地,如見於較濕潤的石壁、苔蘚層中,常與灌木相結合,或者生長於林緣、草叢、有山泉的地方,亦生於常綠闊葉林下。白及是淺根性的藥用植物,其假鱗莖在土中10-15厘米以上,故要求土層厚度20-30厘米以上,具有一定肥力,含鉀和有機質較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有利於白及假鱗莖生長,產量高。

白及假鱗莖從地上部分乾枯前就已形成芽,早春芽出土,2月下旬至3月氣溫回升到約14℃時開始生長,在雨水充足、夏季高溫前地上部份生長進入高峰期,進入高溫乾旱季節生長緩慢甚至於葉片枯黃,到了秋冬季地上部分枯萎。進入11-12月份後,將進入完全休眠期狀態。一般白及葉茂假鱗莖亦旺。在一定的年限內,假鱗莖的個數和重量近成倍的增長,白及第一年生植株即可開花,4-5月上旬為盛花期,7-9月果實成熟。種子非常細小。

二、種苗要求

白及繁殖主要是無性(營養)繁殖為主,即通常塊莖(假鱗莖)繁殖。也用種子組培或直播繁殖,由於組培與直播技術要求較高,不適合一般農戶採用,本文僅介紹塊莖(假鱗莖)作為栽培種苗要求。

塊莖(假鱗莖)作為栽培繁殖材料的要求:在秋季9-10月收穫季節時,選取當年生具有嫩芽的塊莖作種,芽眼多萌芽多。應無蟲蛀,無採挖傷。塊莖大者生長更好,過小則出芽苗很小,宜分大小等級分別地塊栽培。

三、栽培管理

1.選地整地

宜種于山沖田塊或適度隱蔽的林下,選擇疏鬆肥沃腐殖質多的砂質壤土、較陰涼濕潤環境栽培為好。一般丘陵山區的農田、旱地或山坡,以及林下空地也均可種植。選擇較為陰涼排水性良好的肥沃疏鬆砂壤土、夾沙土為宜。

熟地、開荒地均可栽培,但須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以及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且陰濕的地方種植。選開荒地種植時宜提前將砍後的樹枝、落葉、雜草鋪於地表,晾乾後放火燒土,然後再翻耕作種植床,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施足底肥。一般熟地結合翻耕時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廄肥1500公斤及複合肥50公斤,耙細整平,作1.3米寬的種植床,高25厘米,步道寬30厘米,四周開好排水溝。栽種前翻土深約30厘米,細耕後平整床面,以便栽種。

2.栽植

9-11月份栽植塊莖,塊莖起挖即隨挖隨栽,每塊帶1個芽以上,芽多更好。按株距約10厘米,行距28-30厘米開小溝,溝深12厘米左右,薄薄地撒一層發酵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將帶有嫩芽的塊莖嘴向上擺放,然後蓋土,土蓋至不露芽頭為標準。再鋪一層鋸屑至不露土為止,使用鋸屑覆蓋可以達到減少雜草和保溫保濕作用。畝用鋸屑約1噸。畝用種苗約300-400公斤。

也可在2-4月份用帶葉小苗進行移栽。宜選擇雨前、陰天等天氣。栽植深度宜略高於小苗原出圃土痕。小苗栽植需要遮陰條件,應選擇林下或蔭棚下,或者與玉米、秋葵之類高桿作物行間套種。

3.園地管理

若未使用充足鋸屑等覆蓋時,栽植好白及後可噴洒乙草胺封閉,或覆蓋黑色地布過冬,早春注意檢查白及萌芽情況,至發芽出土時應及時揭去地布。每年春、夏季注意除草。也可採取地布(膜)覆蓋方式控草。

白及植株矮小,易生雜草。在出苗高度3-6厘米後,結合中耕施肥進行除草1-4次,中耕除草應淺鋤表土。或用人工拔草方法。通常4月白及苗出齊後和6月白及生長旺盛階段是除草關鍵時期,除草之後追肥,噴施千分之二濃度磷酸二氫鉀或加濃度千分之五的尿素,或撒複合肥至行間。

白及喜濕潤又怕澇,大雨應及時排水,不得有積水漚根。乾旱期要澆水。

冬季中耕清園,墾複除草要淺,摟松種植床面,施土雜肥培土覆蓋,以有機肥料(堆肥、廄肥)為主,每畝施農家有機肥2000公斤。

四、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白及的病蟲害以防為主。在4-5月份雨水頻繁季節常見爛葉病,可提前用甲基托布津防治。蟲害主要是地老虎,用90%的敵百蟲防蟲。

1.黑斑病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洒,5-7天1次,連續2-3次。

2.炭疽病

用炭疽福美雙800液噴洒,5-7天1次,連續2-3次。

3.爛根病

根系部位不透氣導致的生理性病害,春夏多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澇。

4.地老虎

(1)在越冬代成蟲盛發期採用燈光或糖醋液誘殺成蟲。

(2)為害嚴重的地塊,可採取人工捕捉。

(3)用90%晶體敵百蟲0.5公斤,加水2.5-5公斤,拌蔬菜葉或鮮草50公斤製成毒餌,每畝用毒餌10公斤進行誘殺幼蟲。

(4)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五、收穫與加工

一般栽植3-4年即可採收,鮮品畝產3000公斤。於秋冬季,用平鏟或小鋤細心地將鱗莖連土一起挖出,摘去鬚根,除掉地上莖葉,帶芽的當年嫩塊莖可留做種苗,然後對老塊莖去除泥沙,運回加工。

白及以塊莖入葯,在10月份挖起塊莖後,用滾筒將泥沙洗乾淨。然後再將白及塊莖蒸或煮,最後乾燥和去鬚根。蒸煮至用小鐵絲容易穿透狀態為宜。如煮為放入開水中煮約3-5分鐘取出。上烘乾機烤烘至半干時將根須用滾筒去除,然後再切片或整個烘乾。白及商品藥材含水率要求在15%以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森林藥材食品 的精彩文章:

廣東紫珠種植技術

TAG:森林藥材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