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點∣中國高爾夫「背鍋」到何時?

熱點∣中國高爾夫「背鍋」到何時?

洞察高爾夫∣匯聚行業內外最廣泛共識

距去年1月22日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結果出爐已整整一年,事關中國高爾夫發展的行業規範和產業規劃依然「難產」。儘管2017年中國高球在競技領域取得歷史性佳績,但因長期存在的誤解和偏見,高爾夫背負的「黑鍋」仍然重壓在肩。

摒棄「富人運動」標籤,高爾夫飛入尋常百姓家

幾乎從高爾夫進入中國開始,這項運動就被貼上「富人運動」的標籤。上世紀80年代高爾夫開始在中國出現,最初作為招商引資的配套項目,其私密的空間、優美的環境等為當時湧入中國的外商們提供了休閑娛樂、溝通洽談的絕佳場所。此後,隨著國內少部分先富人群的參與,使得民眾對高爾夫形成了會籍昂貴、設施和服務奢華等刻板印象,並延續至今。

從農家子弟到美巡新星,張新軍的成功表明高爾夫並不會「嫌貧愛富」。

然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高爾夫在理念上並不分貧富,而是人人皆可參與、男女老少咸宜的健康運動。在中國最早的職業高爾夫球手中,很多人都出身於窮苦農民家庭,比如男子球手張連偉、周訓書,女子球手張林等;正值當打之年的張新軍、肖博文、黃文義等高壇名將,均有著從貧民子弟到職業球手的勵志人生。已經連續兩個月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女子球手馮珊珊出身於普通工薪家庭,她以自己的成功經歷呼籲:「高爾夫是一項進入奧運會的體育運動,而不是富人的消遣。其實大家去比較的話會發現,學習高爾夫的費用並不比其它一些熱門項目高。」

「世界一姐」馮珊珊多次表示,高爾夫不是「富人運動」。

在世界高壇,出身貧寒的知名球手也屢見不鮮,比如曾奪得大滿貫冠軍的韓國球手崔京周,成長於農民家庭的他15歲才接觸到高爾夫;泰國名將通差?賈第,接觸高爾夫之前是連足球鞋也買不起的窮孩子,如今走出亞洲,成為世界矚目的高壇巨星。

出身於貧窮家庭的泰國球手通差?賈第,在高球賽場上獲得了巨大成功。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副主席王立偉曾表示,「富人運動」、「財富象徵」等標籤是對高爾夫球精神的誤讀。高爾夫球在許多國家普及程度很高,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美國擁有兩萬多個高爾夫球場,而中國還不到500個。中國人口多、球場少的矛盾給人留下了『難以接觸』的印象。」

高爾夫運動走進大眾百姓生活。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和中產階層的逐步崛起,高爾夫運動正在走向平民化。如今中國面向非會員開放的高爾夫球會已超過9成,一場四個半小時的高爾夫運動最低僅需要三四百元,在單位時間上已經與網球、羽毛球等項目的花費相差無幾。與此同時,青少年高爾夫風起雲湧,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校園開設高爾夫課程的現象日益普遍,青少年高球訓練基地、高爾夫學院等公益機構不斷湧現。另外,包括室內高爾夫、都市高爾夫、迷你高爾夫等打球形式,以便捷、廉價、趣味性強等特點為民眾參與高爾夫運動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在以親民形象不斷拉近與大眾距離的背景下,高爾夫摘掉「富人運動」的帽子或將為期不遠。

洗刷「腐敗運動」冤屈,清者恆清

自十八大以來中國反腐力度不斷加碼,高爾夫由於出現在諸多典型貪腐案例中,無辜躺槍被扣上「腐敗運動」的帽子。統計顯示,僅在2015年,中紀委共提「高爾夫腐敗」問題106次,「高爾夫腐敗」案例31起,涉及43人,其中14人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從「腐敗形式」看,超六成涉公款打球。在國家高調反腐的大背景之下,中央及各地紛紛出台禁止公務人員打高爾夫球的規定。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高爾夫球無好壞,違規持卡卻是錯。」

高爾夫背負「腐敗運動」的惡名,實屬冤屈。腐敗問題的根源,一是自律不足,官員個人修養和自我約束不夠,導致面對腐蝕和誘惑不能獨善其身。二是他律的缺失,權力集中而不受制度的約束,則貪腐之風猛於虎。官員違規打高爾夫球主要是指花費公款取得高爾夫球卡、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贈送的高爾夫球卡、在辦公時間打高爾夫球或者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安排的高爾夫球活動等。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在2016年4月刊文指出,黨員幹部並非錯在打高爾夫球,而是錯在違規兩字。作為一項運動,打高爾夫不會讓人變壞。官員涉貪,首先是主觀意識的變壞,道德變質,私慾膨脹;其次是權利的濫用。而高爾夫只不過是這些貪官利用權力達到個人享受的場所,即便沒有高爾夫,這些大權在握的貪腐官員們還會在其他場所進行腐敗。

全國政協委員塗輝龍:「打高爾夫球與腐不腐敗沒有關係。」

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塗輝龍表示:「一提到高爾夫球就說腐敗,這沒道理。打高爾夫球與腐不腐敗沒有關係。很多人願意自己掏錢打球,這是一項健康的運動。」隨著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高爾夫禁令」的出台,今年以來鮮有貪腐官員涉及違規打高爾夫的案例,事實證明高爾夫與腐敗現象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澄清「污染環境」假象,還高爾夫「生態衛士」真身

從佔用耕地、污染環境、浪費水資源等被有意放大,到「高爾夫污染猛於煤山」等荒唐言論,中國高爾夫被強加「環境破壞者」惡名。

高爾夫球場對於氣候、環境等有著良好的調節作用。

然而事實證明,規劃合理的高爾夫球場不僅不會佔用耕地,更是會在改善生態環境、轉化廢棄土地等方面發揮獨特的正面作用。在環保標準和措施最為嚴格的美國和日本,其高爾夫球場數量分別位居世界前兩位。美國擁有近16000座高爾夫球場排世界第一,而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球場數量達到近2600座,是高爾夫球場密度最大國家。高爾夫球場的大量存在,不僅沒有給美國、日本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反而很多球場因為在生態環保方面的突出貢獻而成為國家名片。

高爾夫場地建設對垃圾填埋場、廢棄礦坑、沙漠鹽鹼地等生態惡劣的土地能夠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統計顯示,我國90%以上的高爾夫球場所佔用的都是沒有農用價值的邊緣性土地,其中包括垃圾填埋場、廢棄礦坑、沙漠鹽鹼地等生態惡劣的土地類型。

中國環保高爾夫球場典範---昆明春城湖畔高爾夫球場。

據科學測算,一個18洞高爾夫球場每年可吸收轉化相當於100部汽車的碳污染排放,同時可以有效增加地下水的吸收,改善局部小環境並對城市生態系統進行調節。中國林業大學韓烈保教授的科研成果顯示,高爾夫球場的草坪面積廣闊,每平方米草坪日吸收600克二氧化碳、釋放900克氧氣,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毒氣體和塵埃、雜訊的作用,草坪調節空氣溫濕度作用也很明顯。

高爾夫球場修復沙漠生態,阻擋風沙蔓延。

2014年以來,中央11部委聯合進行了最為嚴厲的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其中對於部分在建設時沒有佔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建成後被劃入保護區的球場,採取退出措施,高爾夫球場對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問題廣受關注。然而根據權威檢測,目前我國高爾夫球場年平均用藥量在1-2噸,遠低於綠化、農業等領域的平均值。且出於成本控制和環保需要,少用甚至不用農藥化肥正在成為高爾夫球場的最新趨勢。

在用水方面,據《朝向白皮書》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北方乾旱地區高爾夫球場的平均用水量一般在年均32噸左右,每平米草坪的用水量遠低於樹木、花苗、農田、城市綠化等灌溉用水。此外,出於成本控制,高爾夫球場還在草種選擇、水循環利用、生態節水技術等方面進行提升,用水量完全可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高爾夫球場的生態環保功能受主流媒體肯定。

由於高爾夫球場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明顯,2016年6月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了「天津大力建設生態城為未來發展積蓄綠色資本」的消息,畫面中反覆出現的正是滿目翠綠的高爾夫球場。隨著高爾夫球場守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能被正視,有關高爾夫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流言將不攻自破。

距2017年1月22日國家11部委聯合公布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結果已經過去整整一年,高爾夫業界翹首期盼的行業規範和產業規劃仍然不見出台。對於無奈背負太多「黑鍋」的中國高爾夫而言,何時才能重現清白之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爾夫產業網 的精彩文章:

高軍:通過承辦職業賽及海外市場推廣 將球場打造成國際高爾夫目的地

TAG:高爾夫產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