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杜甫白居易敬仰的詩人,王安石: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

李白杜甫白居易敬仰的詩人,王安石: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徵士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里,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可以說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視為知己;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

北宋王安石更實在讀過陶淵明一首詩後說道: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已。王安石說的就是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鑽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雲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裡沒有什麼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願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並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採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

接著四句,作者寫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相會。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拚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後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裡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覆體會。對於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後才能真正懂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白居易你看杭州西湖的冬天和我一樣嗎?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