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氏宗祠:歷百年沉浮 渙文化生機

王氏宗祠:歷百年沉浮 渙文化生機

一座祠堂一個故事。六百多年前,在鍾林毓秀的湖南邵陽洞口縣,居住著王元帥宮——有著「湖南第一望」之稱的王氏家族。萬事變遷,王氏後裔一直在當地世代傳襲,繁衍生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宗祠文化。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把王元帥宮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日,正值湖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主辦湖南省第六屆網路文化節之際,大公網湖南承辦「經典湖湘 共覽傳承——2017湖南非遺匯」活動,組織記者前往邵陽,走近洞口縣了解王氏宗祠的文化歷史。

穿越百年,宗祠文化歷久彌新

據了解,王氏宗祠位於洞口石江鎮,又稱王元帥宮,或者太原郡。根據《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宗祠建於1506年,是為紀念創立明王朝有功的元帥王以權而建,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據傳,因為社會動蕩不安,王氏後裔曾背井離鄉去到廣西靠打魚為生。一天晚上,族人出去打魚時,遇到一群強盜準備打劫,就在這時候,海上忽然出現成千上萬的士兵,嚇得強盜不敢輕易動手。得知此事後,王氏後裔省悟認為是王以權元帥保佑他們,於是連忙從廣西回到洞口為王元帥修建祠堂,雕塑金身常年供奉。

經過歲月更迭,滄海桑田,王氏宗祠曾受到嚴重的摧殘,變得破舊不堪,成為危房,後由王氏後人和當地居民自發性捐錢修復。而在有人提出要拆祠建校時,也是王氏後人和當地群眾堅決護衛,才得以保留下來。

祠堂,是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更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延伸。為此,邵陽市文化管理局還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對全市文化加強管理,制定了宗祠維修方案,積極保護和開發邵陽古祠堂,挖掘其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文化+旅遊,宗祠煥發新色彩

如今的王氏宗祠,整個結構以木質為主,包含了牌坊門、戲台、中堂、祖先堂、廂房兩側,在外面的牌坊門上,懸掛著「王氏宗祠」「太原郡」「天下第一望」等巨匾。進入大門之後是戲樓,平時如有活動,還會有戲班子在上面唱戲,讓大家一起觀賞。

宗祠第二進為中堂,即王元帥殿。再往裡走是祖先堂,也稱神主堂,是王氏族人祭祖的地方。祠堂內,各式各樣的石刻圖案栩栩如生,且圖案題材包羅萬象,內容豐富,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又有其濃厚的洞口地方風俗及工藝特徵。祠堂主要用於祭祀祖先,以及處理族內的重要事務,另外,一些鄰裡間的矛盾也可在此解決。

據悉,洞口縣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為基礎,利用其文化優勢,以「文化+旅遊」的概念,將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其中,王氏宗祠還被列入到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七)——「湘軍尋古」中。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洞口縣委、縣政府將緊緊抓住全國推進全域旅遊的大好機遇,加大對宗祠的保護和對文化的挖掘力度,積極推進宗祠文化與旅遊產業的結合,實現保護和開發並舉,傳承和利用並重,努力打造洞口宗祠文化旅遊品牌,使古老的宗祠重換青春光彩。

歡迎賜稿與福利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

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註:大公網湖南

[記者:羅飛 來源:大公網湖南]

湖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 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01-23

【我眼中的非遺】巴陵戲:歷史的沉澱 民族的精粹

01-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湖南 的精彩文章:

天下非遺聚雨花:雨花非遺館裡的傳奇與絕活

TAG:大公網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