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順義作家王克臣答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芳華女士

順義作家王克臣答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芳華女士

順義作家王克臣答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芳華女士

主持人我是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芳華,在今天的「老年之友」節目里,給大家介紹順義區農民作家王克臣。他今年77歲,北京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出版小說、散文、雜文、報告文學集和長篇小說《風雨故園》《寒凝大地》8部。小說集《心曲》曾在北京市第三屆國際圖書博覽會及上海書市展出;《風雨故園》獲全國「長篇小說金獎」,《寒凝大地》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學作品金獎。2007年,作者榮獲「首屆全國百姓金口碑」獎。2008年,被授予中國「德藝雙馨藝術家」。

王克臣先生,您總是說到自己的鄉土情懷,從鄉下走到城市裡來升學。那時候您多大?高考不順利,當時您的心態好嗎?甘心嗎?

王克臣我1956年從順義望泉寺村,考進北京48中學,那時候我十五歲。我喜歡文學,初中一年級時,北京市少年宮舉辦讀書比賽,我參賽的徵文《「可愛的中國」讀後感》,獲得一等獎。從此,就更加熱愛文學。1959年,保送本校高中。當時,不知天高地厚,曾經信誓旦旦地說:「從邁進48中校門那天開始,就瞄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將來當作家。」1962年高考,名落孫山。別的同學,沒有考上大學,抱著門框哭。我雖然也很難受,但是,我心懷當作家的夢想。我看過梁斌的長篇小說《紅旗譜》,書里朱老忠有一句口頭禪:「出水才看兩腿泥!」毅然回鄉。

主持人您在農村生活過幾年?您作為順義人,您心中的家鄉,是什麼樣的?

王克臣1962年,因為沒有考上大學,回到了家鄉。那時候的家鄉,生活很困難。對於我來說,剛剛離開學校的學生來說,就更加艱苦。從拉墒打砘子薅苗耪地開始,一樣一樣地學習農活,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結結實實的莊稼小伙。第二年,入伍,當了五年空軍雷達兵,複員後,依然回到家鄉當農民。

主持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文學感興趣?

王克臣實際上,我開始喜歡文學很簡單。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墨子救宋》的歷史小故事,從此,喜歡讀書;六年級的時候,老師把我的一篇作文,當作範文給同學們讀,還叫我謄抄清楚,貼到壁報上。自此,喜歡寫作。

主持人您最喜歡的文藝作品是什麼?對您影響最大的書是什麼?您最喜歡的作家是誰?

王克臣北京48中,有個圖書室,那裡有許多好書。《紅旗譜》《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被開墾的處女地》,我都十分喜歡。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方誌敏的《可愛的中國》。這本書很薄,它教給我,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為年輕人,就應該像保爾那樣堅強。書中有句格言,使我永生難忘。「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這幾句話,指導了我的一生。還有一本書,我也很喜歡,就是《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里,有一篇《醜小鴨》,使我幾十年不忘。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是只天鵝蛋,即使生在驢槽里,在雞窩裡孵化成醜小鴨,遲早也要變成美麗的白天鵝,飛上藍天。

中國古典文學,我最喜歡《紅樓夢》和《水滸傳》。《紅樓夢》是托朋友買的,我用畫報紙包了一層書皮,在畫報紙外面又包了一層牛皮紙。由於總翻,結果,兩層書皮都磨斷了。古時候,曾有「韋編三絕」,我這裡也創造了個成語:「書皮兩斷」。《水滸傳》是用舊報紙跟採購站換的,前不見開頭,後不見結尾,就是這樣一本破爛不堪的舊書,我卻依然以寶愛之。

在現代作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在我家的土炕頭、窗台上、書桌里,到處都有魯迅的書。另外,浩然、劉紹棠、趙樹理、柳青、孫犁、徐遲、周立波和劉白羽等等,都是我喜歡的當代作家。

主持人您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是寫什麼的?第一篇沒有發表的

小說,又是什麼時候,還記得嗎?

王克臣從1968年複員,一門心思要走趙樹理、柳青的文學之路。我一面參加農業勞動,一面讀書寫作。給報紙寫消息、通訊、讀者來信,也寫散文、民歌、小評論,陸陸續續發表在《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有一封讀者來信,發表在《人民日報》第一版上,還上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我是在夯實了文字基礎之後,才開始小說創作的。

1981年8月,我在勞動之餘,創作了一篇短篇小說《南瓜王》,寫王鎖成種南瓜的歷程。自我感覺良好,工工整整地謄抄清楚,寄給《中國通俗文藝》。不久,就接到通知。那位編輯老師叫楊亞冬,通知我《南瓜王》將發表在第10期。從那天起,天天想,夜夜盼。終於,有一天,《中國通俗文藝》寄來了樣刊。這本雜誌在發表《南瓜王》的同時,還做了3幅精美的插圖。我當時就像范進中舉一樣 ,真想大聲地叫喊:「發表了,發表了!」讓全村的父老鄉親都知道。

《南瓜王》是我踏上文學之路的里程碑。我又把《柳絮楊花》這篇小說,改了又改,投寄給《北京日報(郊區版)》,不久,就接到「喜鵲」副刊編輯王保春老師的電話。他告訴我:《柳絮楊花》將在《北京日報(郊區版)》「喜鵲」副刊上連載。我聽到這個消息,一有空閑,就跑到報刊亭,樂此不疲。

繼《柳絮楊花》之後,《北京日報(郊區版)》「喜鵲」副刊,又連載了《柳綠桃紅》。接著,我的小小說、散文、隨筆、文藝短評,不斷刊登在這家報紙的副刊上。我是從《北京日報(郊區版)》喜鵲窩裡放飛的醜小鴨。《北京日報(郊區版)》,使我終生難忘。

幾十年來,《北京文學》《小說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全國80多家報刊,發表我的文學作品。陸續出版短篇小說集《心曲》《生活》,散文集《心靈的春水》《春華秋實》,雜文集《迅風雜文》,隨筆集《播撒文學的種子》,報告文學集《潮白河兒女》,一大推文學作品集。

當然,文學之路漫漫其修遠,曲里拐彎,坎坎坷坷,並不好走。作家柳青說:文學就像爬大山。我深信:在崎嶇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不怕艱難,越過幽幽深谷,必將迎來一片斑駁的日光。

主持人您的作品有一個特點,為家鄉的英雄模範人物立傳,您也多

次在公開場合這麼說過。您覺得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作英雄?

什麼樣的人,可以叫做模範?

王克臣我們家鄉,有一個志願軍戰士董世貴,15歲參軍,在解放太原和石家莊的戰鬥中,兩次立功;在抗美援朝中,兩次立功。在我看來,董世貴就是英雄。在抗美援朝時期,高桂珍替志願軍戰士家屬代耕,幫志願軍家屬看病,為抗美援朝捐獻。在我看來,高桂珍就是模範。董世貴和高桂珍,與李大釗、瞿秋白、方誌敏、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張思德、雷鋒一樣,都是人民英雄,是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脊樑。

主持人《風雨故園》和《寒凝大地》兩本書是什麼時候創作出來的?這個過程中發生過哪些故事?

王克臣 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我已年逾花甲,決計要寫一部反映家鄉抗日題材的長篇小說《風雨故園》。我這樣想了,便這樣做了。從2005年5月28日動筆,到2006年1月17日截稿,經歷235天。總共2885頁稿紙,厚厚一摞。

《風雨故園》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後,經順義電枱曆時半年多的「小說連續廣播」,陸陸續續接到熟悉與陌生朋友的電話,鼓勵我再寫一部反映潮白河東抗日題材的長篇小說。我知道我自己,對於年逾七旬的我來說,再寫一部長篇小說,無異於「挑戰不可能」。不過,為了滿足家鄉讀者的願望,老驥伏櫪,躊躇滿志,接受了這一次人生挑戰。於是,我又一次坐在電腦桌前,從2014年5月16日,到2015年1月29日,歷經258個日日夜夜,以潮白河東的焦莊戶、山裡辛庄、尹家府等一些村莊的抗戰為題材,創作了54萬字的長篇小說《寒凝大地》。這樣,有了姊妹卷《風雨故園》和《寒凝大地》,就能比較全面地反映整個順義的抗戰歷史。為志願軍英雄董世貴和全國支前模範高桂珍立傳,再寫一部《朱墨春山》,成了我的一件心事。於是,從2016年12月26日,到2017年8月2日,終於完成了這部43萬字的長篇小說。

主持人您一直生活在順義家鄉嗎?

王克臣我一直生活在順義,我家就在潮白河岸上住,是順義這塊沃土養育了我,我是潮白河的兒子。

主持人:您的履歷顯示,1992年,經浩然、劉紹棠介紹加入北京作

家協會;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您除了文學,有沒有一份可以掙錢、養家糊口的工作?家裡人對您的文學事業和文學理想支持嗎?能不能講講這些文學圈兒里的故事?

王克臣1990年,我在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心曲》。這是順義有史以來第一本文學作品集。我從出版社寄來的4本樣書中,拿出兩本。一本寄給浩然,一本寄給劉紹棠。1992年,劉紹棠與浩然聯名介紹我加入北京作家協會。圓了我自幼做起的作家夢。

家裡人對我的文學事業很支持。比如說,在我創作長篇小說《風雨故園》時,那個時候,還用筆寫作。每寫出一章,我的兒子在電腦上輸入一章,再列印。我在列印紙上一遍一遍地修改。全書60多萬字,兒子不厭其煩。老伴兒承擔起一切家務,使我有精力、有時間進行創作。

主持人您曾經組織廣大文學愛好者舉辦各種學習班,這個事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克臣提起這個話題,內容太多了。我只能簡單地說一說。2000

年退休,祥雲葯業聘請我做宣傳工作。創辦《祥雲博覽》,在這本月刊里,專門設立一個「文化園地」,培養工人業餘作者。後來,聯合幾家中學,成立起大方文藝社,創辦《大方文藝》,從青年學生中培養文學愛好者;2006年,在家鄉望泉寺村,創建望泉寺文學社,除了編輯雜誌,還開展各種文學活動,引導農民讀書寫作。經過將近10年的培訓,有不少農民業餘作者,不僅能在《北京文學》《人民日報海外版》《小說界》《北京作家》《京郊日報》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還有的加入了北京市寫作學會,被選為順義作家協會理事,日漸形成了一支農民創作隊伍。被魯迅文學院何鎮邦教授稱為「文學第一村」。

主持人對於後來的文學青年,您有什麼祝福或者寄語嗎?

包括最近,原來的文學青年韓寒也在反思應試教育,說自己當年的退學是錯誤的,哪怕最後看起來成功的,這並不能改變當時做出了錯誤決定的事實。也想請您對文學、對教育、對生活發表一些評論。

王克臣我感覺,好像昨天還騎在奶奶腿上聽神話故事,和媽媽臉對

臉「拉大鋸,扯大鋸」,攥著爸爸手指頭去趕集,和小朋友一塊兒捉迷藏、丟手絹,一下子就長大了。彷彿昨天還趴在桌子上寫,寫著寫著,就寫到了六十六,不死掉塊肉。我就是從六十六,寫到七十七,用去整整十年,寫出了《風雨故園》《寒凝大地》與《朱墨春山》,每部36章,總共108章,合計150萬字。像鐵礦石投入時代的烘爐,凝鑄成「和平與戰爭」三部曲,獻給家鄉的父老鄉親,獻給親愛的祖國。

最後,我想對青年朋友們說,天地轉,光陰迫。多少事,從來急。上承經典,下接地氣。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謳歌人民英雄,弘揚脊樑風骨。堅忍,認真,韌長,不留戀於往昔,不止步於今朝。「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趕快做,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以小跑度過每一天。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主持人謝謝!謝謝您王克臣先生!

【根據2018年1月24日(臘八)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老年之友」主持人芳華現場採訪錄音整理】

註:《風雨故園》《寒凝大地》《朱墨春山》「和平與戰爭」三部曲的書名,全部來源於魯迅先生的舊體詩:

《風雨故園》-------

自題小像(1903年)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寒凝大地》--------

無 題(1932年)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躁暮鴉。

《朱墨春山》---------

贈畫師(1933年)

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

願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作家檔案】

王克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小說、散文、隨筆、雜文、報告文學、長篇小說9本書。短篇小說集《心曲》曾在北京市第三屆國際圖書博覽會展出,《風雨故園》獲全國長篇小說金獎、北京市首屆「蒼生杯」長篇小說特等獎;《寒凝大地》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長篇小說金獎、「首屆浩然文學獎」。2016年,獲北京市基層群眾文學創作輔導「終身成就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眾家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藝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