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了這件東西,滿屋都是中國味

有了這件東西,滿屋都是中國味

中國古代有非常悠久的用香歷史,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出現了各種香料,香道也隨之產生。香從生活附屬品一躍成為皇室貴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 李嵩《焚香聽阮圖》

南宋 劉松年 西園雅集圖

香器,自漢代專為焚香而生。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此四「閑事」,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

如今,隨著中國生活美學的復興,香、茶、畫、花的風雅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其中。以香器而論,許多當代的香器既有古風意韻,又兼備時尚審美。

01

/

江南牌樓的紅袖添香

「書香門第」香器精選「一寸紫檀一寸金」的紫檀木,色澤烏黑,質地緊密,散發緞子般的光澤,使用越久,色澤越是沉古。

點支香,香氣氤氳出祥和肅穆的氛圍,使人平心靜氣,找回古代文人,在書齋焚香夜讀的那份優雅情致。

香器之形以江南牌樓為靈感,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濃縮其中,棲遲在一份古色古香中。

製作牌樓要在木上榫頭卯眼,再加以拼接,是個手藝活。在繁瑣製作工藝後,打磨拋光,整體線條流暢而優美,視覺美感外,更經久耐用。

點香之間歇,在黃銅細孔中插花植枝,用一片四季不落的黃銅杏葉,妝點案頭的視界。頓覺生機盎然,趣味橫生。

冬日遲遲,卉木萋萋,枕臂聽風,聞香繾綣。將美好無限注於盡在一炷香中,最是讓人身心寧靜、心馳神往。

02

/

帝王御筆的佛教經典

《心經》作為被世人所知的佛教經典,字數最少,也最深奧。乾隆皇帝潛心修佛,一生抄寫《心經》七百餘回,書法圓熟大氣,非常流暢。

這款小巧的香器上,就鐫刻有乾隆御筆的260字《心經》經文,或鏤空,或淺刻,細膩傳神,善心悅目。

《心經》中的重要文字做了鏤空的效果,其他的文字則是淺刻在香器上。鏤空的部分,保證了燃香時有更多的透氣孔,部分煙便會從鏤空的字中飄出來,意境十足。

03

/

伴山伴水,乘物游心

香器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我們所熟悉的山、水、船。匠人手造的實木香器、古法線香,展現出木頭最原本的溫柔與香氣,才獲得了多重的感官享受,復甦萬物靈性,尋回悠然自我,這就是「乘物游心」。

香器與香的相得益彰:1件香器,4重境界。從直接的觀感到內心乃至對生活的感悟與追求,在回歸自然中,不同的境遇就有不同的境界。

¤ 香器:聞它的氣韻,一縷清新繞鼻尖,一分安寧在心間。

¤ 山水:感受自然深遠的美,煙霧散後,凝神享受清風拂面。

¤ 魚:魚在水中生動,隔絕俗世,澄心靜懷,沉在悠然的意境中。

¤ 扁舟:行在自然天地間,比風暢快,比夢自由,獨得浮世片刻閑。

GIF

GIF

04

/

把香融入生活的日常

將傳承千年的榫卯技藝融入小小的木盒之中。乍看四四方方的木塊, 用心觀察才會發現隱藏的燕尾榫,輕輕推開,原來別有洞天。

抽開上板,發現精美的鍍金飾件,抽開中板,組成小巧的卧香爐,抽開背板,品一枝韻味悠長的沉香。榫卯開合之間是妙意橫生的實用之美,也流淌出對生活品位的精緻苛求。

靜夜讀書,焚香一炷

嗅入香氣清精神

觀一抹雲煙至清雅

當香味緩緩氤氳於周身

只覺身心舒緩安詳

無煩無擾、心境純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椒生活 的精彩文章:

她擁有所有顏色的口紅,卻是用來畫畫的

TAG:赤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