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愈的個人名片

韓愈的個人名片

我所知道的韓退之

王春陽 文

阝勹

廴匚

開 篇

先引入本期主要人物【韓愈】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後遷孟津(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中唐古文革新運動的主將,宋代蘇軾評價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拯天下之溺」,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等。

韓愈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偶之風,提倡先秦,兩漢的散文,文學上主張「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

韓愈的把散文篇章結構用於詩歌寫作,把少量的議論引進詩中,創造出「以議論為詩」「以賦為詩」的獨特風格,他的論說文《原道》、《師說》、《諫佛骨表》、《進學解》,贈序《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遊河北序》,敘述文《後敘》,墓志銘《柳子厚墓志銘》,祭文《祭十二郎文》以及傳奇小說《毛穎傳》等都是公認的名篇,對後代散文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

「道拯天下之溺」的韓愈

夂 之

韓愈一生致力於復興儒學,其著名的「道統論」就是他為儒家學派復興做的最大貢獻。韓愈在《原道》中提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孟軻師子思,子思之學,蓋出曾子。自孔子沒,群弟子莫不有書,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韓昌黎全集·原道》,卷十一)」韓愈的「道統論」為儒家學派明確建立起來了一個從堯、舜、禹、湯到文、武、周公,再到孔子、曾子,子思到孟子的「道統」淵源。

陳寅恪《論韓愈》表彰其在唐代文化史上之特殊地位,第一條就是「建立道統,證明傳授之淵源」。原因在於「華夏學術最重傳授淵源,蓋非此不足以徵信於人,觀兩漢經學傳授之記載,即可知也。南北朝之舊禪學已採用阿育王經傳等書,偽作付法藏因緣傳,已證明其學說之傳授。至唐代之新禪宗,特標教外別傳之旨,以自矜異,故尤不得不建立一新道統,證明其淵源之所從來,以壓倒同時之舊學派」。陳寅恪稱許韓愈,主旨是想說明「退之自述其道統傳授淵源固由孟子卒章所啟發,亦從新禪宗所自稱者摹襲得來也」。

2

韓愈的「道統」論

夂釒

韓愈的「道統」論,是他以儒學復興者自居,為對抗佛教的「祖統」論而從儒家人倫角度建立的,而且把這個「道統」淵源於中國古代的君王賢君,以堯舜開始,這樣就在時間上大大早於佛學,突出了儒學乃是華夏的正統思想。陳寅恪先生說,這是受佛教禪宗法統的啟發。

韓愈的「道統」論,實際上只是建立了儒家學說的淵源脈絡,但對於孔子「一以貫之」的「道」還是未能究竟出一個儒家的道體,對於儒家的「道」未能有所大的建樹,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學術傳承的正「統」淵源,真正建立了儒家的「道統」卻還是在宋明新儒學。

3

韓愈的「道統」論中的「道」

夂釒

韓愈的《原道》已有「宋學」的跡象,他說:「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馬永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卷十一》) ,韓愈發掘《大學》,以「仁義」為基,以「修、齊、治、平」為標,韓愈以孔孟之繼任者自居其「道統」里的「道」依然是孔子的「仁」,並未就孔子「一以貫之」的「道」的「道體」做出解析。

面對儒學日益衰弱的局勢,韓愈解構舊的文體、創立全新的文章話語和風格,主張「文以載道」。 韓愈曾一再強調自己的本旨並非單純的倡文,而是「志於道」:「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 《題哀辭後》 );「愈之所志於古者,不唯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書》 );「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非以為直而加人也。」(《爭臣論》)

韓愈的「文以載道」將文學的解構和思想的解構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全新的儒學方法開闢了儒家的漢學向宋學的轉型。。

錢穆在其《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稱:「治宋學必始於唐,而以昌黎韓氏為之率」。「宋學」是相對「漢學」而言的,漢代儒學傾向側重訓詁、考據,對經文釋義較少附以己意。宋代儒家一反漢儒傳統,以「理」解經,以「心」解經,附以己意,對先儒之註疏較多修改,宋儒解經時側重「心性」、「人心」、「道心」和「道統」等方面的研究。而韓愈的學術觀點,主要來之於儒學經典《孟子》《中庸》《大學》,同時也汲取了佛道之學,體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因此,韓愈所要復興的儒學,不但與兩漢時期的官方儒學不同,也與先秦原始儒學有著很大的不同。韓愈和李翱合著的《論語筆解》開宋學之先河,被馮契先生譽之為理學先驅,陳寅恪、錢穆等大師均認為研究宋明理學須從唐代開始。

韓愈雖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卻不是一位卓越的理論家,他在文學和思想上開一代之風,卻不善於從理論上闡述自己的觀點,沒有簡歷起來一個具有嚴密邏輯的理論體系。相反 , 他對自己思想的闡述顯得駁雜、零碎,不同地方的觀點時有矛盾,甚至同一文章的前後觀點亦相齟齬,蘇軾說他:「其論至於理而不精,支離盪迤,往往自叛其說而不知」 ( 《韓愈論》,《蘇軾集》卷四三 )。所以,韓愈的「道統」論並未究竟儒家「道」的本體,但是韓愈「文道合一、文以載道」的道學思想開啟了儒家漢學向宋學的轉型,也就是政治的儒學轉變為人生的儒學,這是毋庸置疑的。

4

韓愈建立的儒家的「統」

夂釒

道統的基因在儒家思想中是自始至終都是存在的。孔子對於後世儒家列為道統之傳道譜系表中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也大都是崇敬和讚揚的。但為何後世儒家學者皆認同「道統」觀念是韓愈明確提出的,這是因為韓愈明確了儒家的自我歸屬,首次提出了儒家學說的傳授譜系。

道統論有孔孟前之道統與孔孟後之道統的分別,前者即韓愈《原道》「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後者即:「孟軻師子思,子思之學,蓋出曾子。自孔子沒,群弟子莫不有書,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韓昌黎全集·原道》,卷十一)。

韓愈雖未明確把自己列入道統,但自謙說:「韓愈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韓昌黎全集·與孟尚書書》,卷十八),可見在韓愈心中,頗有繼孟子之後儒家道統的意思。對於這一點,李翱說:「孔氏去遠,揚朱恣行,孟軻拒之,乃坏於成。戎風混華,異學魁橫,兄嘗辨之,孔道益明。」(《李文公集·祭吏部韓侍郎文》,卷六)「兄」便是指韓愈而言。李翱將韓愈與孟子並提,確認其歸屬孟子之學的正統地位。

韓愈的「道統」論直接肇始了宋明新儒學中關於「道統」中的「道體」的討論,由此產生了諸多學派。韓愈的「道統」說好似晴空一聲霹靂,喚醒了儒家沉睡的道統意識,使儒家學者從較長時期的昏沉中驚醒。受韓愈「道統論」的影響,儒學發展至宋明理學,道統意識猶為凸顯。正是出自對於儒家學說的本質的理解不同,以及學派之間相互競爭而爭奪道統正宗的需要,朱子與象山引發了道統之辯。

韓愈之學於儒家姑且不論。在我看來,韓愈建立儒家道統之功就在於建立了一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這樣的傳承體系,為後世學者學習和探究先秦儒家思想建立了一個學術體系。

韓愈名言

1

關於讀書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孔子曰: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負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誇多而斗靡也。蓋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耳。

2

關於凌雲之志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大丈夫不遇於時者為也,我則為之。

士窮乃見節義。

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若俯首貼耳 ,搖尾而乞憐,非吾志也。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3

關於人生智慧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多才自勞苦,無用只因循。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

足乎已無待於外物之謂德。

其責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羽絨服搭配法則,給你從頭到腳的時髦與溫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