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和你說心裡話?你需要知道這6招,就可以有所成效!
前幾天,後台一位媽媽給我留言:現在我和我女兒的關係特擰巴,她抱怨我不夠關心她,可我問她遇到了什麼問題,卻一句也問不出來,你說這孩子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問題,孩子脾氣變得孤僻暴躁,幾乎和父母零交流。父母是又擔心又著急,但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孩子孩子到底怎麼了。
但涵涵媽想說,與其指責孩子什麼都不跟你說,不如反思一下,是不是你親手關上了孩子的心門,這幾個親子溝通問題,你有沒有犯過?
1、愛指責孩子
有些爸媽回家看見孩子把玩具堆得到處都是,很可能會忍不住劈頭蓋臉朝孩子吼:「跟你說了多少回!玩具玩完要收好,你沒長耳朵嗎?說了這麼多次都不聽!」
這樣說不僅沒能很好的解決問題,還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如果換一種方式,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玩完後把玩具收好。」效果將會好得多。
因為指責會引起孩子的反抗,直接描述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有話不明說
塗塗畫畫是孩子的天性,但看著自己精心粉刷的牆壁被孩子畫的亂七八糟,粗暴的爸媽就會威脅孩子:「你要是再在牆上亂畫,我就打斷你的手!」
孩子倒是不亂畫了,但天賦也被你扼殺在了搖籃里。聰明的爸媽會說:「牆不是用來畫畫的,紙才是,以後畫紙上好不好啊?」
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犯錯,他只是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教給孩子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勝過吼他一百遍。
3、不懂道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同樣的,做父母有時也會犯錯,但有些父母並不懂得向孩子道歉。總覺得孩子還小,他懂什麼呀?跟他道歉那我的面子往哪放?孩子如果不依不饒,他們可能還會用父母的威嚴讓孩子閉嘴!
其實,放下身段向孩子認錯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跟他說:「媽媽錯了,你原諒媽媽好不好?」孩子不僅會原諒你,你們的親子關係還將更進一步。
其實孩子比你想像的更愛你,向他道歉,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他自然更願意與你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4、不耐煩
孩子小的時候總是黏人的,總會纏著爸媽陪他玩一會兒。如果爸媽有事要忙,可能就會不耐煩的對孩子說:「沒看見我很忙嗎?哪有功夫陪你玩!自己玩去,一點眼力見都沒有,天天就知道玩玩玩。」
這時,被吼的孩子一定很失落,其實爸媽完全可以這樣說:「我現在很忙,等我忙完了再陪你玩好嗎?」
爸媽心平氣和的跟他說明情況,相信他也能理解你,怪怪的等你忙完。
5、不提供解決方案
孩子天性好動,在一些公共場合也會東跑西跑,尤其是類似火鍋店這樣的地方,做家長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他出什麼意外。讓他別跑了也不聽,無奈只能跟孩子說:「你再跑,下次我就不帶你出來了!」
這時你可以讓他做一個選擇,「我們出去玩不吃飯了,或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這吃完飯再玩,你來決定。」
與其跟孩子說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倒不如給孩子選擇。這樣既阻止了他做一些危險的事情,還能培養他的自主性。
6、不讓孩子嘗試
有些媽媽總愛抱怨孩子不會做家務,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其實都是你造成的。當初孩子幫你洗碗,你嫌他洗不幹凈;孩子幫你端菜,你說「別動,別把我盤子給打碎了」。漸漸地,孩子就不想嘗試幫你做事了。
原本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真棒,都會洗碗了,但是要洗乾淨哦。」、「端盤子的時候小心點,不要趟到自己了。」孩子會把事情做的更好。
當你怕孩子包辦替代的時候,潛台詞就是跟孩子說「你不行」,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肯定孩子的努力,引導他更好的解決問題,才是培養孩子最正確的做法。
溝通是維繫親子關係的橋樑,每個做父母的都想了解孩子,讓他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可是同一件事的兩種不同的做法,卻會讓親子關係走入兩個不一樣的極端。
與孩子溝通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也不是充滿質疑的關懷,而是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真誠交流,你都做到了嘛?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