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還是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還是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挑選了一個美國某印第安納人居留的一所學校的學生,這裡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沒有起色,很多老師都認為他們太笨了,沒救了。但是,教育家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也就是將孩子的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一年半之後,奇蹟發生了,這個班的學生,從全區墊底到名列前茅,他們甚至超越了西雅圖富饒地區受教育的孩子。也就是說,印第安孩子戰勝了微軟的孩子。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以前老師認為的無可救藥的笨孩子變成了名列前茅的優等生班呢?因為孩子們對努力和困難的意義發生了變化。以前,困難和挫折讓他們覺得他們很笨,不是學習的料,想放棄和逃避;但現在,困難和挫折不僅不會讓他們感到沮喪,積極應對的心態反而會讓他們的大腦中不斷產生新的神經元,形成更強的連接,從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可見,教育家給孩子傳導的成長型思維方式真的產生了很大的積極效果。連比爾·蓋茨也說過:

僅僅對成長型思維模式進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使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徹底改變。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比爾·蓋茨親自撰文推薦《終生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的原因,這就是一本寫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叫卡羅爾·德韋克,在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都是公認的傑出學者。目前在斯坦福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經常在美國知名雜誌、報刊、網站等撰寫文章,如《紐約客》、《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等。

作者在整本書中主要講了一個主題——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方式是如何引導我們的生活的?兩種思維模式的人是如何看待努力和失敗的?這些思維模式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這些問題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讀完《終生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你會覺得作者提倡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真的能使我們終生受益。

一、智力和天賦真的那麼重要嗎?

說到一個人的成功,我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把它和智力、天賦掛鉤在一起。好像莫扎特天生就會音樂,畢加索天生就會畫畫,喬丹天生就會打籃球,愛因斯坦天生就能當科學家一樣。

過度強調智力和天賦,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一個表現。

他們更看重不怎麼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夠取得的成績,如果他們做某件事情感到很難,那他們就會很受挫,感到自己不是那塊料。他們急切盼望成功,認為如果自己真的行,那就應該可以「速成」。

固定型思維的人非常看重結果,他們認為結果就是展現一個人能力的最好體現,如果你做成了,就說明你有能力;如果你沒做成,要不你就沒能力,要不你就不適合,那就別一直在這死磕了。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輕易放棄,避免挑戰,停滯不前。

相比結果,他們認為過程的意義不大,因為過程不能證明自己什麼,只有結果才能證明自己。

總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喜歡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也就是給自己創建一個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裡,他們不用很費力就能證明自己,被他人認同和讚賞,堪稱完美無缺。

在面對挫折和失敗上,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二、思維方式改變了失敗的意義

首先來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面對失敗的反應。他們不是從失敗中學習經驗教訓,而是去「療傷」,因為失敗讓他們的自尊心嚴重受挫,那怎麼「療傷」呢?要不就是找比自己更差的人,要不就找各種理由和借口說這次沒做好,不全是自己的錯;嚴重一點的,會深陷失敗不可自拔。

作者在書里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法國最著名的米其林廚師因為在一次評比中,從19分降到17分,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選擇了自殺。其實他非常優秀,他曾經得到米其林美食指南評委頒發的最高榮譽,三顆星。三顆星在法國代表「廚藝完美」。也許正是因為太過完美,一次失敗就擊垮了他。

患有抑鬱症的人也跟自身的思維模式有很大的關係。抑鬱症是指一個人長期地沉浸在低落或者自責的情緒中不可自拔,為什麼會這樣呢?外界刺激的原因千千萬萬,但我想終歸還是因為感到沒有價值,無能,對未來極度悲觀,或者對某人某事有深深的罪惡感,他們的腦海里總是會出現,「我怎麼這麼差?」,「我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我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我就是個笨蛋」,「情況永遠都不會得到好轉」等等。這都是固定型思維在作怪。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不會因為挫折或失敗否定自己,他們會更關注在這件沒做好的事情上,哪些地方不對?哪些環節出錯了?哪些還需要改進?可見,固定型和成長型的焦點是不一樣的,前者關注「我怎麼樣,我感到受挫,受傷」,後者關注「這件事情/項目怎麼樣,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

用一句經典的話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失敗是絆腳石,並真的會裹足不前。

所以,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總是會不斷打破舒適圈,他們想要成功,但更想要成長,事實上,成功更多的是他們不斷追求成長的附屬品;他們注重天賦和智力,但更崇尚努力,因為努力能夠激發他們的潛能。他們更有冒險精神,更喜歡挑戰,因而也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優秀。

三、思維方式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

不同的思維方式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在工作上,我們難免會犯錯,當上司怒吼吼地批評你的時候,你會怎麼反應呢?你是會想「也不全是我的錯,這份工作還有其他人一起完成的」 這樣找借口,還是「哎,我又做錯了,又挨批了,我怎麼這麼笨,這麼粗心大意,我感到好受挫好丟臉」這類令人沮喪的對白?還是「這次的工作出了差錯,我認真檢查了自己的工作流程,原來忘了審查這個環節,領導批評我,雖然令我不太開心,不過因為這個事也讓我知道了,哪些環節沒做好,並且我想下次不會再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了,我的工作會做的越好越好」。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你發現孩子總是很內向,不跟其他的孩子玩,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呆在角落裡,你會怎麼辦呢?你會想說「我們家那個孩子就是內向、孤僻,從小就這樣,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跟人交流,愁死我了,我也拿她沒辦法,小孩子個性就這樣,沒得救了;不像別人家孩子這麼開朗,合群,討人喜歡」。

如果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孩子肯定會變得更加內向,不合群。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媽媽也許可以這樣教育孩子,「寶貝,媽媽看你經常喜歡一個人呆著,說明你是一個很獨立自主的孩子,這樣非常好;但是,你看這麼多小朋友,很多都想跟你一起玩,但如果你一個人呆在角落裡,他們還以為你不想跟他們玩呢,這樣他們想跟你分享玩具、好吃的東西還有好玩的事情的時候,就沒有你的份了;你是媽媽眼中的好孩子,媽媽相信你會和其他小孩子相處的很愉快的」。父母首先要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才更可能培養出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

在教育制度上,如同我們開頭講的那個例子,被稱為無藥可救的笨孩子其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在教育家去到那裡之前,那裡的老師就對學生就抱著固定型思維模式教育孩子,認為他們也就那樣了,將來成績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家改變了這一現狀,他們也一躍成為了優等班。可見學渣和學霸之間也只差了一個思維模式的轉變。如果老師對學生能夠一視同仁,老師不斷鼓勵學生,改變他們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那將會培養更多的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而這也意味著,一個國家會有更多敢於創新、敢於挑戰的人才,國家必定蒸蒸日上。

《終生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其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生。你是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還是故步自封,停留在一個小圈子裡,自我欣賞?這都取決於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都想做一個強大自信的人,我想,真正的強大自信不是有多少錢,有多麼名貴的車,事實上很多有錢人也是照樣焦慮照樣不幸福,真正的強大和自信應該來源於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隨時做好了進行挑戰和成長的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劉鑫,你為什麼要說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