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史蒂芬·平克:掌握這個科學概念能讓你更聰明

史蒂芬·平克:掌握這個科學概念能讓你更聰明

每一年,Edge 創始人布羅克曼都會邀請各領域的卓越思想者回答一個大問題,這些思想者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策獎獲得者、暢銷書作家、著名大學教授以及知名媒體人等,他們圍繞一個大問題,腦力激蕩,思維碰撞,成為美國文化思想界不可錯過的思想盛宴。其中一個問題是:哪些科學概念能讓你更聰明?史蒂芬·平克的回答是「正和博弈」。

所謂零和博弈,指的是在某一次互動中,一方的收益正好等於另一方的損失,即雙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正好相抵,更準確地說,是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相加之和一直為零。

體育競賽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非零和博弈則是雙方的行為互動之後產生凈收益(正和)或損失(負和)。牧民用剩餘的羊毛和牛奶交換農民剩餘的穀物和水果,人們利用各自的空閑時間互惠地輪流照顧彼此的孩子,這些都是典型的正和博弈案例。

在零和博弈中,總在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動者必將導致對方的損失最大化。而在正和博弈中,一個理性自利的行動者的選擇可能會惠及做出同樣選擇的其他人。簡而言之,正和博弈就是雙贏,也就是所謂的「人人都是大贏家」。

1944 年,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與奧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提出了「博弈論」的數學理論,引入了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正和博弈、負和博弈、常和博弈和變和博弈等概念。谷歌的書籍詞頻統計器顯示:以上這些關鍵詞在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成為熱門詞,而「雙贏」一詞直到 20 年後的 70 年代才變得熱門。

在多人互動的情境中,人們做出的選擇無法決定他們將進行零和博弈還是非零和博弈,因為博弈就是人類世界的一部分。如果忽略了一些選項,人們可能會將一個非零和博弈當成零和博弈,而且最終真的會導致收益損失相加為零的結果。因此,如果人們知道了人際互動中的博弈理論結構(也就是正和、負和還是零和),他們無須假裝聖人就能做出有價值的選擇,讓大家變得更安全、更和諧、更富足。

例如:爭執不休的同事或親人將能達成一致,他們會收斂傲慢,並承擔各自的損失,實現共同的和諧友愛,而不是為了能讓自己佔據上風而爭吵不休;談判雙方將改變剛開始的各執己見,轉而求同存異達成一致;離婚的夫妻會意識到可以重新起草離婚協議,他們完全可以結束沒完沒了的訴訟,省下支付給律師和律所的高昂費用,為自己留下更多的財富。

再例如人們會意識到中間商(精通此道的通常是少數族裔)並不是社會的寄生蟲,他們的財富並不是以消耗美國資源為代價獲取的,他們是正和博弈的締造者,而且使每個人都越來越好;各國也會意識到國際貿易並不是損己利人的,而是可以促進雙方獲益,由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轉為開放經濟,讓每個人都如古典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富起來,並如最近一些政治經濟學家所言那樣有效防止戰爭與種族滅絕;處於戰爭中的國家將紛紛放下武器,放棄得不償失的勝利,分享和平帶來的紅利。

當然,人類活動中也確實存在零和博弈,生理上的兩性伴侶競爭就是如此。甚至在一個正和博弈中,某一方也可能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犧牲共同福利。深刻理解博弈理論框架下的風險和代價,特別是在反覆活動中,某一輪慾望的滿足可能遭致下一輪角色逆轉後的懲罰,能抵禦各種短視之舉。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人們對零和及非零和博弈的理解的增加真的帶來了全球和平與發展嗎?這並非天方夜譚。過去幾十年來,國際貿易和國際組織蓬勃發展,博弈理論也日益盛行。無獨有偶,發達國家也迎來了經濟大發展,各種形式的暴力都空前減少,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抗、發達國家之間的戰爭、種族屠殺和流血衝突都減少了。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這些影響延伸到發展中國家。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從崇尚階級和民族鬥爭,轉向了崇尚正和博弈式的市場合作。

早在當代博弈概念提出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享受正和博弈帶來的富足和安定了。生物學家約翰·梅納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和奧瑞思·桑斯馬利(E?rs Szathmáry)認為正和博弈式的生物進化主宰了生命史上每一次的重大轉折:基因、染色體、細菌、有核細胞、有機體、有性生殖和動物群的出現。

在每一次重大轉折中,生物因子都被放入了更大的整體中,在此整體中各種因子產生分化、互惠互利並互相制衡。

著名記者羅伯特·賴特(Robert Wright)在他的書《非零和時代》(Nonzero)里也描述了這一現象,並將此推及人類社會。有識之士對正和博弈及相關概念的準確理解,將會把幾十億年來自然世界的決策法則帶入人類決策中來。

節選自《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


開智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思考不是你的工作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