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開復:美國公司在華水土不服,中國就憑這一點甩美國一個華爾街!

李開復:美國公司在華水土不服,中國就憑這一點甩美國一個華爾街!

中國的第三撥人口紅利(第一撥:PC用戶轉戰移動,第二撥:小鎮青年,第三撥:二三四線中老年尤其婦女)大約3億人口,將比其他的7億新用戶更加有價值,因為他們有支付能力和經濟能

美國公司在華水土不服的四個原因

一、用戶不能只用數量來衡量,需要用活躍度和支付能力

從這兩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第三撥人口紅利(第一撥:PC用戶轉戰移動,第二撥:小鎮青年,第三撥:二三四線中老年尤其婦女)大約3億人口,將比其他的7億新用戶更加有價值,因為他們有支付能力和經濟能力。另外,有趣的是,對他們來說,互聯網就是微信。

筆者認為:投資如戰場!股市就是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更多經驗的地方。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買房也和買gu一樣,講究技巧和方法,跟隨筆者的朋友都賺到不少,本人炒股16年,擅長挑選線強勢股,把握高拋低吸波段操作,在不同的行情都能保證穩定獲利!我用了十年總結了一套漲停複製選股法,簡稱三步擒牛法,準確率高達九十三以上,有些跟著我的已經賺到了,如果你不會,到kdj2855無償領取,記得是威xin,期待你的到來,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相信我的實力。

二、對於發展中國家,中國創業者有獨特優勢

國內競爭激烈,而往往在國內無法勝出的公司,殺到國外,反而能夠稱王(比如說在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往往是把產品copy from China,比如說直播、共享單車、今日頭條的模式。因為中國用戶畫像和這些國家比較相似,所以機會很不錯。

三、互聯網巨頭開發國際市場速度迅速

用滴滴作為案例,滴滴已經經過投資進入多個公司,而且把滴滴更好的界面技術注入了被滴滴投資的公司。這種有彈性的做法,在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美國公司的平台主義,當年在美國擁有科技霸權時是可行的(因此微軟、谷歌、Facebook在全球有很大的份額),但是今天中國公司的技術能力已經不弱於美國公司,如果美國公司繼續用巨無霸平台,不合作不投資,只是期待征服世界,這個模式在下十億用戶肯定會受阻。

我們可以期待美國的產品繼續在英語系國家勝出,在歐洲產品方面理論上可以勝出,但是歐盟對於美國的各種作風不滿意(從壟斷罰款到未來個人數據和產品的剝離)都會給美國帶來很大的挑戰(當然中國公司進入歐洲也不容易)。而新興市場中,中國的科技公司進入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非洲將成為中長期趨勢,所以我會期待未來十億用戶,在中長期(3年之後),會很大程度的使用中國產品。

四、對於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發展不理想,美國人普遍認為是保護主義阻擋了他們。其實當年或許是一個因素,但今天絕對並非如此。

我看到了四個美國科技公司的巨大問題:

1. 美國公司希望用單一平台進入中國,對於本土化沒有足夠的彈性,對本土團隊不足夠授權,主要把中國當做一個營銷的市場;

3. 美國公司在中國的負責人(總經理或CEO)越來越多的是不懂國情的老外,他們的事業軌跡是從較小的國家總經理,提升到中國總經理磨鍊,之後回總部再陞官。但是他們主要銷售出身,不懂、不在乎也管不了產品技術,不懂中國不接地氣不講中文,而且個人對中國沒有長期承諾,主要對總部指標負責,最大的願望是保護自己的金飯碗,報喜不報憂。這批人在中國本土公司的角鬥士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4. 中國的頂級人才,從本科畢業到職業經理人,過去認為外企是最好的工作,但現在大部分會把中國的大公司(如BAT)到中型公司(如美團、滴滴、小米)到創業公司(如VipKid、Face++)排在外企前面。沒有了最優秀的人才,外企在國內的發展不容樂觀。

歐美應向中國市場學習這四點

一、「快速試錯」VS「達成共識」

中國的快速試錯模式,會比歐美透徹討論並得到共識的模式更有效率,建議歐美探索這兩種模式的平衡。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困擾,包括安全、隱私、貧富不均、工作的取代,還有偏見。在這屆達沃斯論壇里,也有很多人討論在這麼多挑戰和不成熟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怎樣往前進。

這個話題其實是有一個標準中國派的辯論,還有一個標準歐美派的辯論。

中國思維的辯論會是:安全問題當然得注意了,但除了安全問題之外我們科技浪潮來得太快,創業一定要快速的執行和推進,AI是需要大量的數據的,所以我們先把東西做出來然後有了數據以後一定會越做越好,我們是可以調整剛開始的錯誤的。

歐美的思維會說,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們不能草率來做,一定要從各個方面好好的辯論,從道德的層面怎麼能夠確保一輛無人駕駛是安全的。比如說前面有一個人確定會被撞到,那邊有兩個人可能會被撞到,AI本身很難做這個判斷。歐美思維會希望讓每種不同的聲音都能發聲出來,有一個理性、深度、有邏輯的思維辯論,最後達到一個共識,然後用這個共識再來推進我們的技術。所以這兩種思維方式有非常顯著的不同。

這種思維的差異不僅僅是在政策層面的,它滲透在創業者、投資人、老師、教授的思維里,當然也有政府的政策。基於歐美思維方式的話,政策導向就要先討論貧富不均的問題,要考慮隱私數據應該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每個獲取數據都要經過授權。他們會希望把數據權利給回個人,然後去重寫商業規則。

如果一切推倒重來,這個模式可能會是一個最能基業常青的方法,但是今天Google、Facebook在歐洲已經賺了這麼多錢,然後用戶數據都在手中了,你叫他吐出來,這怎麼能做到呢?

當然我們也看到歐盟可以做到用罰款的方式逼著Google、Facebook就範,但這種方式會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帶來挑戰,又會給中國公司帶來機會,因為Google、Facebook不會為了歐洲單獨做一套系統,它一做可能就是全球。這樣的話,騰訊就能更容易的進入非洲,因為Facebook就把這個東西變得很複雜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思維會給企業創造很多變數。

當然,作為世界公民,不能批評這種歐式的思維是不對的,因為歐洲之所以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麼好的制度、這麼好的文化等等,也是來自於這種強烈的意識。但是今天科技時代跑的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這種思維會不會讓他落伍呢?我覺得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觀察。

二、移動支付帶來的「無現金社會」

中國科技移動產品已經超過歐美,copy from China可以帶來更多的產品和機會給世界各地的國家。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移動支付。

今年一月,我在美國和歐洲都走訪了一段時間,有很多感受。過去10年時間,中國互聯網成長非常迅速,誕生了很多原創模式,已從抄襲者變成了被抄襲者。尤其是用2C產品、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領域,中國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變現能力,的確都已經遠遠超前了。

中國新四大發明裡移動支付是非常厲害的,尤其是移動支付,將成為未來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中國整個移動支付的環境打通了六七億的用戶,移動支付其實有三個巨大的好處,其中一個就是幾乎不要傭金,可以點對點,人對人的支付,而且是非常小額的支付。

在過去的兩三年中,中國移動支付本身的交易筆數呈幾十倍增長,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加在一起的移動交易筆數,每天超過3億筆,所以移動支付的蓬勃擴張會給中國的整個消費帶來巨大變革。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電子支付的便捷性和無痛性極大的促進消費增長。相比現金支付,用戶不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稍不注意就買了很多東西。

第二,電子支付帶來了消費信用的擴張,不僅是一個支付手段,還帶著消費金融槓桿。過去中國信用支付的普及率只有10%,而移動支付用不了多久,讓中國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擁有信用卡,這意味著每一個消費者都加了一個巨大的消費槓桿。而消費槓桿普及之後,將加速這個國家在消費上迅速的擴張和膨脹。

第三,移動支付跟信用卡支付不一樣,它是在手機上,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發生,並且可以運行各種各樣複雜的運用,能處理非常複雜的場景的支付。舉個例子,如果沒有移動支付,只有信用卡,共享單車的模式就很難產生,新零售也很難發生,因為信用卡上面不能運行APP。

歐美在這方面有一些掣肘力量。比如美國人強烈的信用卡依賴習慣,為什麼美國人愛用信用卡,因為它返點給用戶,它從商家那邊賺3%,還2%給用戶,自己留下1%。信用卡就這樣把這批人利益捆綁起來了,很難讓它去鬆綁。

但歐美必須找到一個更開放的模式。

三、中國「消費升級」會給歐美帶來機會中國面臨著消費升級,對於高質量產品會有更高的需求,這對歐美而言是個機會。

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中國市場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一次消費升級。這次消費升級,既是物質消費升級、精神領域、文化體育等家庭綜合性消費能力的提升,長期來看,也是健康和養老在消費支出的結構性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以數字化為代表的線上思維和線下的實體運營思維,正在發生深層次融合,並從根本上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更重要的是,「不怕你貴,怕你沒有價值」,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消費的特點。具備以下三方面核心能力的企業和產品,會很容易勝出:

1. 運營方和創業者具備一種形成消費價值觀和影響力的能力。

2. 能夠做供應鏈升級的,替追隨者選擇能夠配置這種價值觀的產品和服務。

3. 在運營過程中,有更多的技術手段作為升級的重要槓桿。

歐美企業應該抓住中國市場正在變遷的消費機會,跟下一個十億用戶建立連接。

四、全世界應該一起關注AI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因為無論國家如何分化,甚至如何競爭,我們全人類面臨著同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就是當我們在用AI創造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的時候,我們也面臨了這些問題,安全、隱私、偏見、取代工作、增加貧富差距。

但它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多元化的。

我們可以看到,比如一個工匠在瑞士、日本可能是很被尊重的,有些服務業在某些國家也是很被重視的,比如緬甸等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它有不同的方法讓人得到滿足,其實是有點與世無爭的,甚至每個人每天工作二三個小時過得窮一點也很開心,最終大家開心就好。

我們每一種模式其實都可以參考,所以我覺得達沃斯應該更多的彙集全球的智慧,來討論怎麼樣去面對這個問題,提升人類總體的智慧,然後來尋找一些全世界都可以用的解決方案。

英國經濟學家 Angus Stewart Deaton剛在另一個分享里提供了如下數據:「考慮到國家不同的因素,中國和美國的極端貧困比例其實是接近的(1.8% 和 1.6%)。中國的脫貧速度是驚人的,也應該值得美國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德華的小說 的精彩文章:

TAG:愛德華的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