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我們被感動時,大腦在想什麼?

當我們被感動時,大腦在想什麼?

這世上最不容易複製粘貼的,也許是「感動」。與人溝通建立彼此信任,做出一款打動用戶的產品,甚至維持一個景觀,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激發人的感動之情。當你「感動」時,你的眼睛、內心、耳朵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讓我們一起了解下,感動背後的科學原理。

二〇一三年我在麗江參加武術比賽,開幕式的重頭戲,是位老藝術家獨奏琵琶。他身材單薄瘦小,一頭銀色長發,但橫掃琴弦時,有千軍萬馬的氣勢。一年之後我拜訪到他,從傍晚聊到凌晨三點。

那天晚上,打開老人話匣子的問題是:「為什麼我離你很遠,還能感受到你音符中的每一絲情緒?」

老人道:「人和人的交流有三重境界:一是金錢交流,二是語言交流,只有英雄和偉人,才能做到第三重:以心傳心。孔子講學時不立文字,多靠言傳身教,連論語都只是弟子的編撰。所以教育和藝術的本質,都是以心傳心。我彈琴時沒有說話,但把心給你了」。

那麼我們在與人溝通時,是怎樣做到以心傳心的呢?其實內心的溝通存在三個原理:神經連接、敘事傳輸說服、鏡像神經元。


神經連接

普林斯頓大學Hasson提出的神經連接(Neural Coupling)理論解答了這個問題:觀眾們在聽故事時,神經振蕩(Neural oscillation)的頻率和幅度是高度相似的。簡而言之,我們的腦波同步了。神經連接有四個特點:

講者和聽者的神經振蕩相似。你給朋友講故事,如果他聽得入神,那麼你們的神經振蕩是高度相似的,你可以理解為你的腦波傳到 TA 的腦子裡了。

神經連接依靠故事,無關語言。你用英文給英國朋友講了同一個故事,英國朋友腦中的反應和中國朋友一樣。這意味著神經連接是不分語言的,所以一位作家創作的模因可以無視語言障礙,傳遍全世界。

先入為主的信息會干擾神經連接。A 和 B 兩位觀眾看到電影里一對夫婦正在吵架,A 被事先告知丈夫有出軌行為,B 沒有接受任何暗示,這時 A 和 B 的神經振蕩是完全不同的。這意味著二手信息會直接影響你對一手信息的理解。難怪叔本華一直強調:不要在讀經典著作前看評論家的文章,直接讀原著就好。

聽者轉述講者的故事給自己的朋友時,神經振蕩和講者高度相似。這就道出了 TED 的秘密,傳播一個 idea,就如同往水中扔入一粒石子,盪出一連串的漣漪。


敘事傳輸說服機制

陽志平老師的認知寫作學曾談到敘事傳輸理論,這個理論常被用在電影、小說、廣告中。

比如看電影時,你會完全進入主角的情緒,旁若無人,這時你就被傳輸到電影里了。之後,因為你深刻地體驗了主角的情感和故事,會完全贊同主角的所有行動。這就是你被敘事傳輸的手法說服了

這種說服不是通過理性的分析完成的,而是通過講故事。敘事傳輸說服的特點如下:

(出典:楊進、嚴姍姍《敘事傳輸的說服機制》)

看完之後,相信你會理解,為什麼總用敘事傳輸來講故事的 Apple 和鎚子,比起熱衷於 PK 參數的小米,更能說服用戶喜歡他們的產品(小米 MIX 改變了這個局面)。

所以,Apple 在講述 12 寸 Macbook 鍵盤的特點時,重點講了設計師所做的努力。這種敘事方式會讓觀眾跳出購物時的理性思維——從鍵程和手感評價鍵盤——轉而關注鍵盤背後的匠心。

鏡像神經元

為什麼你在看鐘表匠手工打造手錶的視頻時,會情不自禁地摒住呼吸,像他一樣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因為你在觀看視頻中動作巧妙的雙手時,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會發出信號,讓你誤以為是你自己在製作手錶。

學者們的猜測是,正是因為七萬五千年前鏡像神經元的出現,人類開始有了快速學習技能的天賦,孩子只要看過一遍獵人如何圍捕獵物,就會立刻習得打獵的技能。人們能使用火、工具、樂器,也得益於鏡像神經元。

這就是為什麼 Apple 三十年來的廣告,都會出現用手操作電腦的畫面,這個畫面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的手也感受到了電腦的質感。

引導用戶操作時,Apple 也是清一色真人示範。

作為對比,可以感受一下 Google 的用戶引導:

思考題:參照 Apple 的慣用手法,如果你是古董公司的老闆,正準備展覽一個質感溫潤的瓷器,你會選擇下圖中的哪一張用做海報呢?

相信你聽過鏡像神經元的概念之後,更能理解言傳身教強過視頻教學太多,不在老師身邊,無法體會那種「悟道的狂喜」。其實練習武術也是如此,長功夫最快的辦法,是找一位與你體型相像的老師,然後極力模仿他的動作、姿態、甚至性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史蒂芬·平克:掌握這個科學概念能讓你更聰明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