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最少學一味本草對自己有好處——浙貝母

每日最少學一味本草對自己有好處——浙貝母

浙貝母 Zhebeimu

《軒岐救正論》

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鱗莖。原產於浙江象山,現主產於浙江鄞縣。此外,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產。初夏植株枯萎時採挖,洗凈,擦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漿汁,切厚片或打成碎塊。

性能:苦,寒。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化痰,散結消癰。

應用:

1.風熱、痰熱咳嗽。

本品功似川貝母而偏苦泄,長於清化熱痰,降泄肺氣。多用於治風熱咳嗽及痰熱郁肺之咳嗽,前者常配桑葉、牛蒡子同用,後者多配瓜蔞、知母等。

2.瘰癧,癭瘤,乳癰瘡毒,肺癰。

本品苦泄清解熱毒,化痰散結消癰,治痰火瘰癧結核,可配玄參等,如消瘰丸(《醫學心悟》);治癭瘤,配海藻、昆布;治瘡毒乳癰,多配連翹、蒲公英等,內服外用均可;治肺癰咳吐膿血,常配魚腥草、蘆根、桃仁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貝母。

鑒別用藥:

《本草綱目》以前歷代本草,皆統稱貝母。至明《本草匯言》始有本品以「川者為妙」之說,清《軒岐救正論》才正式有浙貝母之名。川、 浙二貝之功, 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為主,性偏於潤,肺熱燥咳,虛勞咳嗽用之為宜;後者以苦味為主,性偏於泄,風熱犯肺或痰熱郁肺之咳嗽用之為宜。至於清熱散結之功, 川、浙二貝共有,但以浙貝為勝。

古籍摘要:

1.《本草正》:「大治肺痛、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2.《本草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家夾風火有痰者宜此。」

3.《本經逢原》:「同青黛治人面惡瘡,同連翹治項上結核。皆取其開郁散結,化痰解毒之功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浙貝母鹼,去氫浙貝母鹼,浙貝南、浙貝酮,貝母醇,浙貝南苷等。

2.藥理作用:浙貝母鹼在低濃度下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有明顯鎮咳作用,還有中樞抑制作用,能鎮靜、鎮痛。此外,大劑量可使血壓中等程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血壓微升。

3.臨床研究:本品分別與海螵蛸、珍珠粉配伍組成胃可寧Ⅰ號、Ⅱ號片,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中成藥》,1991,6:25);以浙貝母、苦參、党參等份水煎服,治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急性尿瀦留35例,癥狀緩解27例(《遼寧中醫雜誌》,1986,9:29)。

浙貝母配瓜蔞、桂枝,研細末服,治27例肋軟骨炎,全部治癒(《遼寧中醫雜誌》,1992,9:39);本品與大黃、吳茱萸配伍共為細末,醋調敷腳心,治療腮腺炎100多例,大部分患者1~3日內痊癒(《新中醫》,1984,8:30)。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勿擅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帝內經和易經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小柴胡這樣用,不用找大夫!

TAG:黃帝內經和易經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