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人豁然開朗的六種好方法(上)

讓人豁然開朗的六種好方法(上)

六度,梵語稱六波羅蜜,意為「渡到彼岸」。渡到彼岸比喻我們藉助這六種方法,超越二元對立的狹隘思想,達到豁然開朗的自由境地。

六度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寂天菩薩的《入行論》和月稱菩薩的《入中論》等所講的即是六度。這裡只是簡單地闡釋六度的基本含義。

六度不是「優秀佛教徒」的行為準則,不是「必須這樣」、「不準那樣」之類的硬性規定。在大乘修行者的世界裡,菩提心攝持下的一切行為都是方便善巧的。

布施

不是因為你是佛教徒,不對弱者表示同情便覺得很沒面子,你才去布施。出於宗教或哲學的動機去行善,是不符合佛陀教法的。

布施的精髓是捨棄貪執。把自己不要或不看重的東西送出去,不論東西本身貴重與否,都不算清凈的布施。

我們通過布施來破除自己的貪愛和執著,所以並不存在施惠於人這回事,也就沒有必要居高臨下、沾沾自喜,或為布施的結果牽腸掛肚。

布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給予。如果別人需要的東西,我們有,就給他。為了布施而刻意去爭取、去積累財物,布施本身便成為一種執著,顯然與布施的精神相違背。對已擁有的,隨時能放棄,對未擁有的,不再貪求,內心滿足,這便是最好的布施。

上面講的主要是財物布施,但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法布施和無畏施。

持戒

戒律常被人誤解為束縛。

把自己五花大綁,困在條條框框之中動彈不得,這只是跟自己過意不去,佛教徒的持戒不會這樣生硬無趣。

戒律指適當的行為,持戒是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其目的是不傷害包括自己在內的一切眾生。

留意觀察言行,我們會發現自己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地點做錯誤的事,像一隻闖進瓷器店的大象,把周圍弄得一團糟,自己也滿身是傷。

佛陀慈悲地教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協調起來,不再因為笨拙而受苦。看見我們裝模作樣、自欺欺人而又總是弄巧成拙的情景,諸佛菩薩都會發笑。所以,持明無畏洲說:「持戒就是所作所為別再讓諸佛菩薩發笑了,不然在他們面前該多麼難為情。」

忍辱

行為精準意味著我們須保持正念,不輕易對狀況下評斷、做反彈,這正是忍辱的要義。

任何情況都能適應,任何可能性都會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內心始終是開放的。沒有趨避,所以沒有恐懼,也不會不耐煩。他的心太柔韌、開闊,可以無憂無懼地包容一切。修忍辱波羅蜜的行者就像大地,因為有承載萬物的能力,才匍匐在萬物的腳下。

(未完待續)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台山酒店信息諮詢 的精彩文章:

禪樂 冬雪.古琴

TAG:五台山酒店信息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