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是大舜最好的注

《大學》是大舜最好的注

《大學》開篇第一章便寫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段話可以說專為大舜量身定做,是大舜成功之路最好的注。

這段話,先由大到小反說了一遍,又由小到大正說了一遍。連說兩遍,其意在強調作為一名成功者、領導者或有為者必備的素質修養。

這段話我們發現有一個地方前後表述不同:前一句「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後一句「國治而後天下平」。第一個「明」是動詞,發揚廣大;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光明偉大。「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崇高的德行。為什麼不直接用「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是用「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呢?作者是有用意的,其實就是要告誡我們:管理天下,必須以德為先,德行天下。做到明明德才能得天下,平天下,安天下;做不到明明德只能亂天下,敗天下,失天下。

如果我們把「天下、國、家」稱為「身外系統」,把「心、意、知」為「身內系統」,我們會發現「身外系統」取決於「身內系統」。那「身內系統」取決於什麼?取決於「物」。「物」是「身外系統」還是「身內系統」呢?很明顯「物」是「身外系統」。我們似乎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身」就是體內和體外的連接點,不管是體內還是體外,不管如何因果循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大舜參透了萬物規律:「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著近道矣」!「本立而道生」!「孝為德之本與」。平天下必先修自己,修自己為了平天下。眼界到了,胸襟到了,氣度到了,機會也就到了,天下也就到了!

在前文,我們已經領略到大舜的人格魅力——孝順包容,愛恨如一。「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一個吞的下委屈的人,一定是大智慧的人!一個化恨為愛的人,一定是大胸襟的人!一個態度如一的人,一定是大作為的人!愛恨經過大舜「身內系統」的過濾,都變成了愛。變成了真愛:誠其意;變成了初心:赤子心;變成了修身:篤其行!

身修而後家齊。面對「父頑,母嚚,弟傲」的時候,舜「能和以孝」,家沒有因恨而散、而亂;面對「堯妻二女,以觀其德」的時候,舜「飭二女,如婦禮」,家因有愛而和、而興。

家齊而後國治。當帝堯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問賢於眾。大家都推薦:「有矜(讀鰥)在民間,曰虞舜。」堯說:「朕聞之,吾其試!」這一試不要緊,開啟了大舜的政治生涯。真正的大才大賢從不去主動找機會,因為機會遲早會主動找上門!大舜如此,姜子牙如此,諸葛亮亦如此。只要他們出現,世界一定會變得精彩紛呈。在帝堯試用大舜的28年里,大舜布教四方,四海咸服!

國治而後天下平。在虞舜的執政歲月里,舉「八愷(讀凱)」、用「八元」、齊「七政」、禋(讀陰)「六宗」,典「五刑」、流「四凶」、遷「三苗」、同一「度量衡」、舍子商均、禪讓大禹,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分出彩,終於迎來了四海昇平;得到了天下蒼生的愛戴,「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得到了「天下明德皆自舜始」的美譽。

從20歲孝聞天下到30歲被堯看重,再到61歲繼承帝位,舜在位39年,活了100歲。縱觀舜的一生,由「受虐者」到「施愛者」,由「平民」到「聖賢」由「矜」到「帝」,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勤於修身、親仁行善,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很偉大,雖然我們不一定成為別人的王,但一定可以成為自己的王!

按住掃描加入為民讀史!

附送一幅為民國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高領毛衣顯臉大?可能是因為你選錯了款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