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田玉俏色巧雕,一直都很流行!

和田玉俏色巧雕,一直都很流行!

集寶街(黃蠟石)公眾號

清 青玉帶皮雕仿古紋角杯及蓋

很多人都認為古人琢玉首先去皮,以冰清玉潔為美,只有現代人看中籽料的珍貴,為區別籽料和山料,而刻意地留下了籽料的身份證——皮色。其實,這種說法是對和田玉籽料皮色的一個誤解,我們從全國各大玉雕拍賣中可以發現,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留皮的玉雕作品,留存下來的明清時期玉雕作品中,俏色巧雕的更多。所以我們認為和田玉的俏色巧雕應該是從和田玉籽料面世後就開始逐步被接受和流行起來的。

然而在是不是所有的籽料都該留皮呢,我們又該如何利用皮色做好俏色巧雕呢?我認為關於皮的去留應該遵循以下幾點:

根據作品的需要,決定玉皮的去留!

玉皮為衣,玉體為肉,衣服要穿得合身得體才是一種美,如果衣服不適合自己,即便是價格不菲的名牌穿在身上也很彆扭。玉皮的去留也是同樣的情況,無論多貴的籽料,無論多美的玉皮,如果不能巧妙地運用到題材中,不能巧妙地發揮作用,為留皮而留皮,為證明籽料而留皮,都是牽強附會、畫蛇添足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西漢 青玉帶皮雕高足杯

考慮「色」的同時,要依「形」設計!

籽料不同於山料,它在亘古歲月的長河中以獨一無二的形態存在,它的美不光是色,更表現在飽滿圓潤的、線條流暢的形體上,籽料的雕刻更應該因材施藝,因形設計,而不能為突出皮色美,忽略造型的獨特性。一件精美的俏色作品,要充分利用玉料的特點,完美地表達主題,皮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是「滿雕」還是「留白」,要從作品出發!

有的玉雕師為突出自己技藝精湛,許多作品都採取滿工製作,也有的人為了保存玉皮中最靚麗處,突顯俏色之美,而大量的使用留白。那麼到底是「留白」好,還是「滿工」好呢?這裡我們還是強調根據作品題材而定,該留白的地方留白,該滿工的時候就要精雕細刻,皮色在整個作品中必須靈活運用,而不能過分強調。

翻開古玉的拍賣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俏色巧雕從古至今一直在運用中,並且深受收藏者喜愛。尤其是在籽料稀缺的今天,更是成了許多人的追求,真心希望在未來的市場上能看到更多更美的和田玉作品呈現,願它們都能成為流傳百世的精品。

清 白玉帶皮「鹿鶴同春」仙人煙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蠟石 的精彩文章:

收藏玉雕不止於玉質,還有那些用心的設計

TAG:黃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