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有紅旗9為何還要進口俄式防空導彈?兩大好處何樂而不為!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在2017年3月的時候,就已經向我國交付了首批S-400防空導彈系統,這是繼S-300防空系統之後,中國又一次進口俄羅斯中遠程防空導彈了。
與之對應的,就不得不提我國現役的國產防空系統——紅旗-9了。其實我國在購買S-300防空導彈後,並沒有停止研製國產紅旗-9防空導彈。
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時,紅旗-9據傳參考了美國愛國者系統的導彈技術,這也是紅旗-9導彈跨代研製所導致的硬傷,只能從國際先進同類裝備中尋求研製目標。後來在採購俄羅斯S-300系統後,還為紅旗-9融入了一些S-300攔截彈的技術和設計理念。
紅旗-9早期的原型發射架是一個類似愛國者系統的傾斜發射架,但是由於當時我國並不先進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直到S-300 PMU導彈的引進後,紅旗-9導彈才根據其進行了重新設計。
這次重新設計,幾乎翻版了S-300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布局與發射系統:攜帶的導彈數量與S-300相同,有4個運輸發射筒,藉助蒸汽燃氣發生器,採用了和S-300相同的「冷發射」的垂直發射系統——將導彈拋射出發射筒之後再點火。
根據設計,紅旗-9A的發射裝置部署在中國國產4輪越野車上。導彈發射間隔約為5秒。每個「紅旗-9」導彈旅編有6個營,每個營配備1輛指揮車、1部火控雷達、8套發射裝置、隨時準備發射的導彈數量為32枚,一個旅總計有192枚導彈。
與此同時,紅旗-9A導彈採用了SJ-212相控陣火控雷達,射高1.8萬米,機動時最大過載達22G,攔截高度30公里。導彈戰鬥部具備35米的近炸引信,導引方式採用初段慣性制導、中段無線電指令和末端TVM附和導引模式,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
據外國軍事專家估計,紅旗-9導彈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小於27公里,較俄S-300系列的40公里還有不小差距。而對於小型戰鬥機的單發殺傷概率只有0.7-0.9之間,而對於中程彈道導彈進行非迎頭扇面攔截的單發殺傷概率也不高於40%。
除此以外紅旗-9系統反應速度為12-15秒,一次能夠控制6枚導彈同時攔截3-6個不同方向、高度的目標,導彈發射間隔為5秒,如果是攔截目標小於普通戰鬥機的小型高速目標,則攔截導彈數量還需要翻倍。
而在2017年7月底亮相的紅旗-9最新版本「紅旗-9B」的攔截彈,從外觀上可以看出,該導彈採用了國際上流行的無翼面式氣動布局,可以大幅減小導彈氣動阻力。
紅旗-9B最大射程約200km,最大射高30km,最大速度4.2馬赫。這樣高的速度,不僅有利於快速對來襲目標作出反應,還有利於突防。這種布局也是美國「愛國者」系列和俄羅斯S-400系列都證明採用的了。
因此很多軍事專家都認為,我國早期裝備了一大批S-300系列防空導彈,而S-400防空導彈在技術上與S-300有較大的通用性,所以引進S-400防空導彈系統有兩大好處:既可以實現部隊快速換裝,還能完善國產紅旗-9系列防空導彈,何樂而不為呢?


※為何說炸彈卡車蘇34略顯多餘?一看家本領或能讓鴨嘴獸扳回一城
TAG:軍視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