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禮立:技術推進社會治理的四點思考

張禮立:技術推進社會治理的四點思考

1月27日,2018互聯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南京智庫峰會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上海市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秘書長張禮立就「互聯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背後的驅動力」為主題進行發言。

張禮立認為,當前全球迎來新的商業環境,一是人口的變化使我們更加關注老齡化,二是加速全球城市化進程要求獲取和負擔能力發生變化,三是經濟力量的轉變需要全球創新,四是技術突破破壞傳統護理服務模式。他認為,在數據、信息、情報這個邏輯中,有三點值得思考,一是數據的環境、二是數據的價值、三是數據的相關性。

張禮立表示,「大數據」「雲計算」技術背後有四點邏輯供我們思考。一是快變數與慢變數的思考。今天的互聯網治理、城市治理有大量的政策,政策的變化就是一個快變數。而在做大數據方面,則很容易進入快變數的思考。真正的慢變數思考是人的變化、人口的遷移,即將到來的春運就是很好的案例。

二是個性和人性的問題。個性化在治理過程中有沒有被充分發揮?治理過程中是不是每一個主體與時俱進?治理過程中是否有全民參與,而把智慧城市的治理從一個個性化走到一個人性化?

張禮立表示,在整個技術的發展脈絡中,城市治理應該看到一些文化的本質。這中間包含三方面:文化、創新、轉型。創新就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過去改革開放三十年是技術的發展、創新,而在技術創新三十年應該引領的是社會制度的創新。而社會制度的創新是基於其文化。在轉型這個問題上,就是通過科技的創新和轉型,作用於當地的文化、社會文化、企業文化、國家文化、民族文化,最後實現它本身的轉型。

三是文化與文明的融合問題,城市的治理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把文化、文明融合在一起。

四是治理背後的兩個詞「理性+非理性」。理論與輿論的雙輪融合強化公眾參與、協同治理。非理性是直接判斷,人工智慧、軟計算、硬計算裡面都有很多科學。在計算機界一直在顛覆一點就是摩爾定律,而摩爾定律的顛覆一定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結合。

張禮立稱,文化還是要傳承。他相信知識會轉化成數據,怎麼能把它形成最終的信息,有價值地傳承下去,是人類最終不斷形成創新的一個過程。他最後表示,從經驗到證據之旅,是一個很精準的社會問題,融入到各方硬軟科技,把經驗最終變成數據,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主編 / 胡永明 編輯 / 楊悅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微信公眾號

人民雲——大數據中央廚房

眾雲大數據開放平台

眾雲是業內領先的智能化輿情監測分析平台,一分鐘註冊,永久免費。一萬家企事業單位的選擇!

人民慕課

人民慕課致力於成為黨政幹部新媒體素養、輿情應對的網上課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載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的精彩文章:

答題直播成爆款:該如何找準定位?

TAG: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