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語典故解釋:司空見慣;四分五裂

成語典故解釋:司空見慣;四分五裂

司空見慣 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古代官名。指對某些事情表現出很常見,不覺得很奇怪。其中慣字原指習慣了

現在意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形容常見的東西。

注意: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錯用,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沒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比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夾往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看,但很多時候,常會發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碰傷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便恰當了。

【近義詞】屢見不鮮、習以為常

【反義詞】絕無僅有、蓋世無雙

【典故】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我妥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 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當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 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

解 釋: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近義詞:支離破碎、一盤散沙 、同床異夢

反義詞: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故 事: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其他諸侯國害怕秦國強大就採取"合縱"的辦法聯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國人張儀為相,到各國宣揚"連橫"的策略,離間六國,威脅和引誘六國依附秦國。在張儀的活動下,六國聯盟馬上四分五裂。

歡迎關注「考試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試英雄 的精彩文章:

成語典故解釋:螳臂當車;桃李滿天下

TAG:考試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