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種說法:孔子答應的事 這次卻不算數

一種說法:孔子答應的事 這次卻不算數

編者按:「我們的民族性裡面,為什麼溫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見了?在沒有讀書之前,一個人應該做到什麼?你對生命狀態與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當我們在生活中經受不同的困惑與迷茫,面對生命里或宏大或細碎的命題,儒學可以成為我們賴以汲取力量與信念的重要源泉嗎?「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我們在現代社會「寒耕暑耘」,反芻古代中國的傳統經典與思想,又能否在綿長的時間裡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態度和正見思維呢?

鳳凰網國學聯合台灣大愛電視台,特約推出《一種說法》系列短視頻專欄。薛仁明、馬叔禮、黃俊傑三位知名台灣學者將課堂講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灣清麗的人文風景間開講,用睿智的言語、平實的記錄,從庶民生活里開啟一種解讀儒學的新視角。

上回我們講到論語陽貨篇第八,六言六蔽的前二種德行,今天接著講: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什麼叫「信」呢?造字時已經很清楚了,「人」「言」為信,人講話就要誠信。我們現在的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人跟人不相信而喜歡簽約,所以有婚約、合約;約的意思就是白紙黑字,將來萬一出問題了,我在法律上承諾的要算數,但是那個是事後彌補,事前的信用呢?那是做人的道理,人言為信。

現在大家講商場如戰場,大家不太講德行,譬如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德國的汽車廠,他生產的汽車其中一款把空氣排放的污染標準做假了,在媒體上報導後,一個大汽車廠的聲譽掃地,不僅名譽掃地,也影響到他很大的生意。

以前古代有一個晉商,就是山西的商人,山西以前很多農民過不了日子轉而從商。山西的晉商為什麼可以繁榮五百年呢?因為他非常注重誠信跟道義。他們的信條是「利」擺在後面,前面先要有一個信、一個義。舉例來說,古代有賣南北貨,也有賣東西貨的,賣南北貨的叫商人,賣東西貨叫賈,所以叫商賈。

如果我們要把福建的武夷茶做成茶磚賣到蒙古,那時沒有今天的包裝,古代也沒有柏油路、沒有汽車,用牛車馬車從福建運茶磚到蒙古,一路顛簸,一斤的磚可能到了那裡就少個一兩二兩。這些做茶磚的、賣茶磚的晉商,為了他的誠信,他寧願做茶磚的時候,一斤加一兩或二兩,當他顛到那邊,至少還有一斤,這是為了維持他的誠信,所以晉商可以五百年而不墜。

但是如果一個人有誠信,卻也容易被人家殘害,為什麼?一個人德行好不好,卻要放對位置。我們說一個人不要斤斤計較,這在交朋友方面很好,如果今天要做一個宇宙飛船到月亮,回來時如果我計算數據,錯了一點點,就回不到地球了。所以斤斤計較不一定不好。

有一次孔子到了衛國,有一個妃子——南子攬權,她整了一個名叫公孫戌的大臣,整得他出國避難。公孫戌一心想推翻南子,剛好孔子經過,他想孔子是一個最偉大的思想家、學問家,名聲這麼大,如果他邀請孔子跟他一起推翻南子,一定會造成很大的聲勢。

孔子當然不答應,公孫戌不想放過孔子,可如果把他軟禁了,以孔子的地位,對公孫戌的名聲有影響,所以他說:這樣好了,我放你走可以,可是你不能告訴衛靈公我的計劃,如果你回去告訴衛靈公,我就不放你走,你答不答應?孔子說:我答應。

可是他剛剛把孔子放走,孔子馬上就跑到衛國,弟子就問:老師,你剛剛答應人家,你怎麼現在失信呢?孔子說:在別人威脅之下答應的事,可以不算數。這就是誠信的人也不要被傷害。那個「賊」就是害。

這個「賊」字怎麼寫呢?左邊一個貝就是錢,右邊一個「戉」,殺人越貨的「戉」,就是把別人的錢給越掉了,這就叫做賊。一個人誠信,卻不要被誠信所傷害,不要把誠信當作宿命,要看狀況來表現誠信。

有了一個樹榦以後呢,還要有分枝,有前後左右,上下加上前後左右,東南西北叫「六合」,古人說: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論而不議。如果一個樹榦沒有東南西北,風吹時它反而容易倒。樹葉、花果可以隨風搖曳,但是樹榦不能搖曳,因此我們人講「直」,不能只有直而沒有左右前後。孔子說:「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舉薦一個正直的人放到一個被小人弄壞的職位上,就能夠使被冤枉的事情變直,所以孔子強調正直。

但是正直如果不好學,過分正直的人容易「絞」,什麼是絞?就是刻薄。一個人正直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過頭,你怎麼知道不會正直過頭呢?就是人情世故要了解。譬如說選舉時,一個人為了表現正直,不貪污是對的,但是不能說我當選後,這六年的薪水我全部不拿,你願不願意跟我一樣?他自己不拿可以,卻不能要求別人不拿,為什麼?因為他是公務人員,公務人員有薪水是合理的。所以正直不能過頭,過頭了就會尖刻。所以那個「絞」字,就是繩子一直卷、一直卷,會把人勒死了。

因此德行該用什麼德,要有判斷力,這個判斷力就要多讀書、有學養,人情世故能了解,才有判斷力,所以孔子強調「德」的後面,要有個「學」。

主講人簡介:

馬叔禮,台灣知名作家、文化學者,主張詮釋經典以純凈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對,靜觀自然,感悟哲理。

註:本文及視頻為大愛電視《一種說法》提供,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期節目原標題為《一種說法 馬叔禮:好德行也要放對位置》。

【專欄薦讀】

一種說法(1)薛仁明:廚房菜市皆有儒家真精神

一種說法(2)馬叔禮:懂得存錢 為何不懂存智慧?

一種說法(3)黃俊傑:叩問孔子 如何改變世界?

一種說法(4)薛仁明:我們在玩樂上不如古人

一種說法(5)馬叔禮:讀書前應該學的事

一種說法(6)黃俊傑:強者應該記住的一句話

一種說法(7)薛仁明:儒家最大的志向不是從政

一種說法(8)馬叔禮:慈悲之人切勿走上這條歧途

一種說法(9)黃俊傑:21世紀的精神原鄉何在

一種說法(10)薛仁明:理想無法實現時怎麼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今年兩部期待值爆棚的港片,陣容頂級豪華!

TAG:鳳凰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