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賢會:自談養生與修行

張賢會:自談養生與修行

沒有接觸養生這行業之前,我覺得養生就是簡單的鍛煉身體,而我本人也喜歡這方面的,不過沒有什麼思考,都是憑感覺去做。

我記得很清楚,我五歲的時候第一次一個人打坐,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房子里,那時候是什麼都不懂,就是感覺這樣坐很舒服,然後就是用意念去體會周邊的自然萬物,就如「輻射」一般擴張,人生當中也是第一次由此進入到「入定」的那種感覺,但是到後面再想進入那樣的感覺,一次都沒成功過,不得不說「機緣」這東西真的存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會出現很多莫名的浮躁,有時候會夜深人靜時在外面的院子里拉拉筋,舞弄一下拳法套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報過武術班與圍棋班),後來參加工作以後,就沒時間去弄這些了,去過一段時間的健身房,也練就過一身的肌肉,可惜就是反彈太厲害,一旦不堅持,就徹底的從六塊變一塊,而後就造就了小肚子。

這就是我最初的養生觀。

當我接觸了真正的養生之後,我內心是很激動的,因為特別是跟佛家與道家有關的東西我內心都很有激情,因為神秘,其次是熱愛中華的大傳統文化,古人先賢的智慧與寶藏不是表象所看到的那麼簡單。

近兩年當中,我觀察過一個數據,就是我所接觸到的60%的人群都會去選擇健身,跑步作為平常養生的基本運動量;25%會選擇游泳,羽毛球,籃球等球類運動;10%會選擇徒步遠行,騎行;還有另外的5%才會選擇太極等功法養生。

其實不管是選擇哪種養生方式,其結果都是好的,因為生命原本就是在於運動,只是說注重內外的修鍊層次不同而已。

比如說健身,簡單的健身其實就可以保證一個人身體的健康值不會低於亞健康狀態,但是健身最重要的還只是停留在「塑形」的階段,如果配合呼吸法門倒也是可取的養生方式,但是畢竟環境是局限的,一個是空氣的質量,一個是自身的身體上限,如果過度就會導致透支生命力,那樣就不是養生,而是毀身。

凡事都是相互的,比如說人蔘靈芝雖好,如果過度服用,只會讓身體產生負擔,不能吸收不說,還會因此上火,燥熱以及中毒。

再比如說跑步,我曾經一度想成為傳說中的「武林高手」,因此,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就跑步前往距離天台城鎮6公里外的千年古剎國清寺,我最快的速度是20分鐘到達終點,並且爬上山頂,在山頂上做100個俯卧撐,抓住樹榦做引體向上50個,昨晚以後就站在山頂跟同樣早鍛煉的人們飈嗓音,那時候我感覺我內在的氣息很足,那時候我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聚氣,只知道這樣感覺很爽,一身臭汗的回家,然後洗個澡,一天的精氣神就很足。

然而現在談到跑步,很多人都不敢去跑,為什麼?

現在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都是被鋼鐵叢林所覆蓋,工業的氣體排放污染,如此眾多的汽車尾氣無一不對我們的肺部產生大量的負擔,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跑步那麼後果可想而知。

那麼同樣的跑步,為何區別是如此巨大

因為空氣的質量,因為負氧離子的含量,我在國清寺所做的運動,哪怕是最簡單的動作,我所吐出的都是體內的濁氣,我所吸收的都是大自然過濾後的清氣,然後我吸入體內轉變成身體所需之元氣,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的高山名岳都會遇到傳說中的高人或者「仙人」,他們就喜歡待在「靈氣充沛」之地。

身體就是一部「機器」,重要的是如何把「發動機」激活,讓它自行運轉,激活它的「自愈系統」,讓它自行修復。

人身體上的所有毛病千百種,接下來還會不斷的出現更多的「新名詞」,都是因為變異出來的,有些病根本就是人為所造成的,歸其所有總結就是兩種:一種就是淤堵,一種就是中毒。

養生與修行其實是密不可分的,養生的三大境界:修身,養心,養魂。

修身顧名思義就是把身體調理到人體的極限能力之外,百歲的高齡,嬰兒般的皮膚,鬚髮皆白卻滿面紅光,整個人透出一股光亮,精氣神的光亮,怪不得如果在深山中讓我遇到此類人,肯定會被誤認為「仙人」,其實並非仙人,而是駐顏有術,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使肌膚細胞不斷裂變再生,緊緻而延緩衰老。

另外氣血通暢,氣息通過不斷的凝練拓寬了人體的經脈,周身大穴都已用氣打通,人身體自然透著一股光亮,此為「能量氣場」,再往上就是「道」的門檻了。

其實很多人一談「修行」就會嗤之以鼻,表示出很不信任的那種感覺,其實沒見到不代表不存在,世間有太多的是當今科學所無法解釋與破解的,那麼那些存在又如何去理解呢?

不能因為眼界的限制而否定自然的神奇,我一直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是註定的,

今生就是前世的福報,未來就是現在所修持。

現代人一般不談「修行」,因為涵蓋的東西太多,太廣,太玄妙,有些根本不是言語能夠表達的,因此現代人大多都是修生活禪,就是當下的生活,不管是「喜怒哀樂」,還是「生老病死」, 都是當下存在於我們周邊的,先達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再去往更高的層次,但是說實話,話誰都能說的出來,真正做到的真心很難,沒有辦法超越心靈的那道坎,根本無談修行,因為不順道,因為不得道,因為沒有道。

也正因為這種局限性導致了「局限性」的修行人群,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磁場,它確實會吸引一部分人,但是真正能夠得道,悟道幾乎是鳳毛麟角。

修道者多如牛毛,而得道者鳳毛麟角。

佛家講究的就是「因果」,一切所得之「果」必然是「因」所造,「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

「得道者鳳毛麟角」,我們在學習和修道時,沒有很好地收攝身心,沒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進經文和經境之中,沒有將整個身心和整個存在徹底地、當下地、持續地融入進佛菩薩的生命與般若之中。

「因」位不正,「果」難成熟。

談「修行」我不得不說「輪迴」。

我身邊有一位這樣的人,他的內心有一份堅持,可以稱之為「信念」,但是現實中又無法去過多的堅持自己的信念,有一天我看到他的QQ簽名里寫著:輪迴。

我就很好奇的問道:輪迴?

他看似很隨意的回答:咋了?

我也看似很隨意的回答:好奇。

能夠信「輪迴」之人,本身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內心怎麼可能會沒有自認為的那種「信念」。但是他不會跟你談任何關於修行的話題,只探討佛家文化與道家文化,對於生活禪的理解也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解,看似隨意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一顆虔誠的「佛祖心」,而且相當的孤傲與自負。

其實如今都進入到了末法時代,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出過」聖人「級別的人物了,都是一些以金錢為首的代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三觀」已經嚴重偏離,注重於物質享受,而慢慢地疏遠了精神層面,其實早已經出現「文化斷層」,新一代的興起,崇洋媚外的潮流趨勢,老一代的嗚呼哀哉.......

不過不管做任何事,先修身再修行,修行最高層次就是修心,身心合一才能天人合一,你別看說的如此簡單,很多感受都是到了那個層次才會油然而生,很多人也不會願意去說自己的修道體會,因為對於修行者來說,這個比黃金更值百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賢會 的精彩文章:

張賢會:┏養生就是養性命

TAG:張賢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