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43位頂級學術IP演講全收錄,最值得收藏的30萬字「全文+PPT」精華

43位頂級學術IP演講全收錄,最值得收藏的30萬字「全文+PPT」精華

在剛剛過去的 2017,雷鋒網學術頻道 AI 科技評論秉承「連接學術前沿,洞見產業未來」,一直為讀者們帶來紮實、全面的人工智慧學術領域相關報道。通過專訪、外翻、約稿、線上直播等形式,藉助網站、微信公眾號及多種渠道平台,AI 科技評論在過去一年內也積累了一批忠實的讀者群體。

學術類演講無數,如何完整學習汲取精華內容?AI 科技評論為您誠意奉送最值得珍藏的年度大禮包,43 位學界頂級IP的演講全文+PPT,圖文並茂,乾貨滿滿。

2017 年,AI 科技評論參加了多個國際學術會議,通過聽錄、翻譯,結合拍攝 PPT 的方式,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如實地再現了學者們的精彩演講;不論是論文現場解讀,還是 keynote 主題演講,這些來自全球高校的老師與學生們都以最為真摯、樸實的話語陳述著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闡發著他們在學術領域的積累與收穫。

同樣在 2017 年,AI 科技評論深度參與了國內眾多學術會議及相關學術研討會,不論是經典的理論分享,或是研究多年的心得匯總,高校老師們的一字一句,都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在場同學們的精神世界。而 AI 科技評論也根據老師們現場的演講實錄,通過聽錄和校對整理成文,力求幫助未能到現場參會的同學進一步領會學者們的前瞻思想。

當然,為了保證文章的準確性與嚴謹性,在每篇演講實錄整理完成後,AI 科技評論都會儘力聯繫講者們進行修改與確認,以從最大程度上還原老師們所表達的真實內容。

在這一年,AI 科技評論在現場聆聽過無數的演講分享和論文解讀,每每回憶起來仍然興奮不已。

從學術大拿 2017 年所做的精彩演講中,AI 科技評論細緻地整理了他們的所思所感。比如:

在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AIDL 舉辦的「人工智慧前沿講習班」上,AI 科技評論相繼整理了清華大學張長水教授《神經網路模型的結構優化》、清華大學朱軍副教授《貝葉斯學習前沿進展》、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機器學習理論:回顧與展望》、南京大學俞揚博士《強化學習前沿》等多個講習班演講全文,每篇文章均超萬字。這些關於人工智慧的相關基礎知識一經推出,廣受讀者的好評與支持。在文章發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AI 科技評論依然能在後台收到讀者們「求 PPT」或「原文傳送門」的相關諮詢。

又如,在各類產學研結合的大型會議上,高校學者們所做的深入淺出的演講,也頗受讀者們的歡迎:

在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雷鋒網承辦的第二屆 CCF-GAIR 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鄧志東表示,「自動駕駛有可能是人工智慧最具商業價值,而且最早落地的垂直領域。」他在演講中也闡述,人工智慧在 L4(SAE)級別自動駕駛產業落地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同樣在 CCF-GAIR 大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挺教授帶來了題為「人機對話技術的進展」的主題演講,通過回顧這一技術的進步歷程,劉挺教授也指出了人機對話最主要的技術挑戰及可能的突破口所在。

在第 19 屆「21 世紀的計算」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21CCC 2017)上,圖靈獎獲得者 John Hopcroft 回顧了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並分享了一些深度學習領域中比較有趣的研究問題。與此同時他也指出,在從事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時我們要想一想,這個問題的核心是 AI 嗎?還是僅僅需要大計算而已?

在 NIPS 2017 現場,Ali Rahimi 作為時間檢驗獎論文作者發表了感人演講,在演講中,Rahimi 回顧了其十年前頂著「學術警察」對於機器學習這門新學科的質疑前進的過程,並提出經過十年的發展,機器學習需要從野蠻生長到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的過程,並號召大家去為機器學習的理論框架添磚加瓦。

在 JDD 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高文發表了「探索大數據,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主題演講,呼籲大家「不管是企業,還是國家投資,大家利用好天時地利要好好乾一場」。

……

而從業界頂尖人才的演講中,AI 科技評論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珍貴的 PPT 資料,配合演講內容的全文整理,也成為了讀者們頗為認可的一種文章形式。比如:

在烏鎮圍棋峰會上,AlphaGo 主程序員 David Silver 揭秘了 AlphaGo 研發的關鍵細節,並對 AlphaGo Master 的硬體,演算法和訓練細節做了細緻的介紹。

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谷歌雲研發負責人李佳在主演講之後的小型演講上介紹了谷歌雲研發團隊近期的一些研發思路和技術產品。她誠摯地希望,谷歌 AI 中國中心的研究員們能和全中國的 AI 學生、專家、教授們都有更多的合作,合力解決更多尚未解決的問題。

而在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 CNCC 2017 上,雷鋒網作為獨家合作媒體進行了全程報道。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院士做了題為《理解自然語言:表述,對話,意境》的演講。作為他個人認為的「人工智慧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沈院士詳細地向觀眾們講述了自然語言的變化歷程及技術進步。他表示,每一次時代的變遷,都是在重新定義人類和世界的關係。以「懂語言者得天下」作為演講的結尾,沈向洋院士也闡發了他對自然語言的信心。

在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AIDL 第二期人工智慧前沿講習班上,滴滴研究院副院長葉傑平在《大規模稀疏和低秩學習》的報告中,對一些基礎的稀疏模型以及結構的稀疏模型進行了講解,並簡單介紹了低秩模型以及一些優化加速演算法,最後介紹了如何將這些演算法用在大規模的數據上。

在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2017 學術年會暨理事會上,今日頭條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航圍繞《如何構建擁有長期記憶的智能問答系統》做了詳細演講,圍繞智能問答系統展開,為大家分析了 NLP 所面臨的三大挑戰、目前值得借鑒的應對方法以及對智能問答系統的展望。

……

當然,此處所列舉的只是冰山一角。在這份「演講+PPT」實錄中,我們甄選了 43 位講者的 46 個精華演講,既包含從專業學術角度的基礎概念分析,也涵蓋具體演算法的細節實現。這份超 1200 頁、30 萬字的特輯整理涵蓋了 AI 科技評論過去一年中深度參與合作的多個會議,也是與會嘉賓們所做的精華演講實錄。在此,我們也非常感謝各位講者對 AI 科技評論的文章所做的修改和確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從NLP到CV+NLP: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結合介紹

TAG:AI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