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閱讀 何必過於較真

閱讀 何必過於較真

GIF

何必過於較真

較真一詞意思豐富,一指認真,太當回事兒;二指計較;以及指看、聽等感覺準確,思維準確,把事物的真相、細節、全貌等搞清楚。做實驗,搞科學是要嚴謹的態度,但是做人嘛,還是糊糊塗塗就好,不必過於較真。過於較真會帶來什麼不良後果呢,工作能力方面應變能力會有所下降,因為思維被體制限制了;為人方面或多或少會失去一些「情」。

近來看了一部電影《荒蠻故事》,電影講述了六個故事。每個荒誕的故事在我看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一個主人公都是較真的人,心中有一份執念,正是這份執念造就了這些荒誕的故事。就拿第三個路怒症的故事來說,故事的開頭只是一個成功的年輕的商人開著他的豪車在路上狂奔,接著卻遇上了一個不肯讓路的鄉下大叔。這時較真的年輕人成功超車後給了大叔一句謾罵和鄙視的中指。然後就是較真的大叔把年輕人徹頭徹尾地羞辱了一番,然後年輕人就較真地與大叔幹了起來,最後雙雙「戰死」。最後兩人相擁被焚死的結局有多諷刺不是我要說的,我要說的是矛盾的起因,最開始年輕人只是被擋路而已,大叔只是被罵了一句,被比了個手勢而已,同樣的情景如果換到不較真的人身上應該就不一樣了。被擋路了,我們不較真的人通常只是長舒一口氣,抱怨一下,頂多鳴聲笛;被鄙視了在不較真的人看來完全沒什麼,讓對方吐完了他自個就舒心了,而且自己並沒有受到什麼利益傷害,這事就這樣過去了。

雖然這個是極端現象,但路怒症是很普遍的,所以不較真在駕駛這方面就顯得很重要了,生死攸關啊。

其實我們也有一直被教育不要太較真的,儒家思想的仁愛,其實何嘗不是教育我們不要過於計較自己的名利得失,多多體諒他人,有些事能糊塗就糊塗。我的父母就經常教育我「不要什麼都算得清清楚楚,一分錢都不能過節的人遲早沒朋友,一點甜頭都不留給他人的活計註定不長遠」,我現在把我家的樸實的家風與你們分享。其實這些較真的事隨著科技的進步真的好像越來越多了,較真的人好像也越來越多了。舉個例子,在過去農村的村民會給路過的人斟杯茶,招呼他要不要留下來吃頓飯(當然是免費的)鄰居之間互幫互借,從來沒有人去算自己付出的和收穫的到底掛不掛鉤,大家都糊糊糊塗的過,一派和睦。而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市民為了幾毛錢和賣菜的攤主吵個不休,爭吵的結果不管怎樣,最後都會是兩敗俱傷的。

類似的例子不少,就家產繼承和大學生宿舍關係這兩塊來說。現在多少兄弟姐妹或者其他親緣關係的親人,因為爭奪財產而鬧上法庭,最終看似得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裁判結果,其實和睦早就被傷得體無完膚。仔細想來,我們從父輩那裡繼承的只有財富嗎,更重要的是父輩就給我們的經驗與人生道理。俗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所以沒必要去計較那些財產了,放下能擁抱親情,而且還可以共享父輩就給我們的致富經。(每每在法家講壇上看到兄妹們爭奪祖輩財產而演出的一些「假孝順,假和睦」,我都非常的心痛,難道昔日的養育之恩,手足之情在這些俗物面前就真的不堪一擊嗎)

說到宿舍關係,這是個很敏感的話題,近來有流行過這麼一句話「謝謝舍友的不殺之恩」,充分點出了現在大學生的宿舍緊張關係。那麼宿舍問題是怎麼衍生的呢,很簡單,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較真。本來宿舍就像一個小家庭,而家庭里的分工永遠都不可能明確,很多事大家讓著也就過去了,搭把手就完成了。可是呢二十來歲的少年,氣血方剛,自我意識愈發強烈,又受到分工這麼一個理念的教育,經常喊著「要公平」,殊不知有些東西是分不清的,還有些東西沒有去算去分的必要。比如說,宿舍清潔問題,其實宿舍那麼小,清潔的話這點事,隨便個人抽個空子就能夠把窗擦了,或者把廁所刷了,下樓的時候順便把垃圾到了。可是呢,大家都覺得多做一點就吃虧了,你不干我也不幹,宿舍就不優美了。更有可能的是,A讓B去幹嘛幹嘛,結果B說我以前干過什麼什麼,為什麼還叫我。A可能會說我也幹了什麼什麼,也可能會說「上次那件事就是因為你沒有做好,才會有現在」。平常人聽來沒什麼毛病,但較真的人一聽,嘿,你是在說我無能嗎,原來你是這麼看我的,我一直把你當好朋友,原來我在你眼裡是這樣的。接著可能相互揭短,互相傷害,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說大智若愚,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處處算精,不讓自己吃一點虧,其實是吃了大虧。老子教育我們「上善若水,處下不爭」。在這裡我希望我們都能放下那麼一些不是很必要得「較真」,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形式歸來,做個明白的糊塗人,願你收穫一段真實有人情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翁源學生 的精彩文章:

TAG:翁源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