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強聯手!免疫療法治療大腸癌再創新紀錄

強強聯手!免疫療法治療大腸癌再創新紀錄

今天是第645期日報。

JCO:PD-1抗體聯合CTLA-4抗體,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再創新高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24.008]

CheckMate-142的II期臨床試驗中,119例DNA錯配修復缺陷/微衛星不穩定性高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用納武單抗與伊匹單抗聯合治療; 中位隨訪期13.4個月,客觀緩解率55%,12周以上疾病控制率80%,12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PFS)71%、整體生存率(OS)85%; 患者報告結局顯示出統計學顯著性和臨床功能改善,包括機體功能、癥狀、生活質量; 3、4度治療相關性不良事件發生率32%; 與納武單抗治療相比,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的PFS和OS明顯改善。

Durable Clinical Benefit With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2018-01-20 DOI: 10.1200/JCO.2017.76.9901

Lancet子刊:兩種免疫療法單抗聯合使用,大腸癌療效進一步提高

The Lancet Oncology

[IF:33.900]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2018-01-25 DOI: 10.1016/S1470-2045(18)30067-6

Immunity:芳香烴受體如何調節免疫反應(綜述)

Immunity

[IF:22.845]

芳香烴受體(AhR)可被飲食、菌群、代謝產物、污染物中的小分子激活,包括吲哚、靛藍、犬尿素、膽紅素、前列腺素等; 配體結合併激活AhR後,AhR發生構象變化並進入細胞核,與ARNT形成異二聚體以調控基因表達; 許多免疫細胞的表面表達AhR,在Tr1(1型調節性T細胞)細胞中,AhR影響IL-10、IL-21及CD39的表達,在Th17細胞中,AhR誘導IL-22的表達,並抑制IL-2的表達; AhR可調節宿主對共生菌群的免疫反應,也在腫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by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2018-01-16 DOI: 10.1016/j.immuni.2017.12.012

SR: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腸道菌群變化

Schizophrenia Research

[IF:3.986]

選取6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3名健康人,分析糞便菌群的差異; 在門水平上,患者的變形菌門丰度顯著增加; 在種屬水平上,患者的琥珀酸弧菌屬、巨球型菌屬、柯林斯氏菌、梭狀芽孢桿菌、克雷伯氏菌屬和甲烷短桿菌的相對丰度顯著增加,而布勞特氏菌屬、糞球菌屬、Roseburia明顯減少; 鑒定出12個可用於精神分裂症診斷的菌群生物標誌物; PICRUSt分析也發現,精神分裂患者的一些代謝途徑與健康人顯著不同,包括維生素B6和脂肪酸代謝。

Analysis of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auxiliary diagnosis as a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2018-01-15 DOI: 10.1016/j.schres.2018.01.002

Neurotherapeutics:腸道菌群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疾病?(綜述)

Neurotherapeutics

[IF:5.166]

腸道菌群與中樞神經系統(CNS)間的雙向交流主要通過免疫、內分泌、神經等途徑; 腸道菌群可通過誘導消化道細胞生成神經遞質和激素、刺激迷走神經、產生具有神經活性的代謝物、調節可進入CNS的免疫細胞等方式,對情緒、行為、神經炎症等產生影響; CNS主要通過傳出神經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影響腸道功能和菌群構成; 這種相互作用在許多神經疾病中(焦慮、抑鬱、自閉症、多發性硬化、帕金森症等)都有潛在重要作用。

Microbiota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Influence Neurologic Disease

Neurotherapeutics:腸道菌群與神經疾病的過去和未來(綜述)

Neurotherapeutics

[IF:5.166]

上世紀初期,人們就開始認識到腸道共生菌有潛在的促進健康作用,但直到近期腸道菌群與健康的關係和機制才逐漸被揭示出來; 腸道菌群與中樞神經系統間可通過免疫、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等途徑,進行腸腦軸的雙向溝通,對神經系統的健康產生諸多方面的影響; 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相關療法或可成為神經疾病的新型干預手段; 雖然菌群與疾病的因果性研究才剛剛展開,菌群作為一個被重新認識的「器官」,在未來研究神經系統疾病時需給予重視。

The Microbiome and Neurologic Disease: Past and Future of a 2-Way Interaction

Microbiome:需要更好地公開及共享微生物組數據

Microbiome

[IF:8.496]

作為一個大型的數據驅動的研究領域,微生物組項目可以包括數百數千的參與者、樣本和相關背景參數; 缺失/不完整/不一致/難以理解的序列信息及宏數據、新的數據分布模型、有限的生物信息學/統計學軟體,讓微生物組數據獲取及共享變得困難; 建議:在文章發表後可免費訪問相關微生物組數據,並提供非商業化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軟體; 發表的數據及實驗步驟中需包括所有的參數及分析方法,期刊編輯及審稿人應負責檢查相關的數據公開情況。

「Available upon request」: not good enough for microbiome data!

ESN:銀納米顆粒影響斑馬魚腸道菌群,雌雄有別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IF:6.047]

銀納米顆粒(AgNP)是商品中廣泛使用的抗菌材料,是一種新型污染物,環境中泄露的AgNP危害多種水生生物; 水體中10-100μg/L的AgNP不會影響斑馬魚的體長、體重,但腸體指數會顯著下降; AgNP會在斑馬魚消化道中富集,影響腸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樣性; 儘管梭桿菌門和變形菌門均是雌雄斑馬魚腸道支配物種,但其丰度有性別差異; 在暴露AgNP後,雄魚體內梭桿菌和變形菌丰度提高,而雌魚則不受影響。

Sex dependent effect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the zebrafish gut microbiota

2018-01-16 DOI: 10.1039/C7EN00740J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mildbreeze,沈志勛,兵兵,Chillaxin,gaoc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腸癌 的精彩文章:

大腸癌篩查是什麼?

TAG: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