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不出八不歸」,一年又一年!我們誤解了多少年?

「七不出八不歸」,一年又一年!我們誤解了多少年?

「七不出,八不歸」,一年又一年!我們誤解了多少年?

神州日知 樂兒

春花秋月,九夏三冬,朝夕往複,一年又一年轉瞬即逝,歡樂和悲傷成為過去。

年關又將至,遠行的人們也紛紛踏上歸家之路。

誤解

此時此刻,樂兒想起中國一句老話兒叫「七不出,八不歸」。

在即將踏上歸家之路,你知道古人所說「七不出,八不歸」,究竟什麼意思嗎?

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黃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

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

也有人連這句話的意思都沒搞明白,就批評說,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糟粕。

其實,所謂「七不出,八不歸」,是老祖宗留下來教育約束人的話。

七不出

平常,我們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所以,「七不出」的意思說,出門前,這7件事沒辦好,就不要出門。

古時,能夠出門的人,往往都是一家之主,一家的主心骨。

所以,你出門前,如果不安排好家裡這些生活,出了門,家人生活怎麼辦呢?

尤其是古代,交通遠遠比不上今天這麼便利,出一趟遠門,根本不知什麼時候回來,更應該交代後這些事,出門才能放心啊。

據說,「七不出,八不歸」禁忌,源於古代商人。

古人經商,沒有高速,沒有飛機,也不能朝出晚歸。

由於行程不便,商人外出,十天半月是常態。

因此,商人不能為了錢而毀了家,因此,就有了「七不出,八不歸」禁忌。

「七出」,又稱「七去」、「七棄」,與舊時「出妻制」相關。

舊時,沒有「離婚」一說,只有休妻,即「出妻制」。

男子有權強制休妻,不要妻子時,將其趕回娘家。

中國古代休妻有7條標準: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

當妻子符合其中一條時,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離婚)。

「七出」一詞雖然到唐代以後才正式出現,但其內容則完全源自於漢代記載於《大戴禮記》的「七棄」、「七去」。

七出或七去的內容大多是以夫家整體家庭家族的利益為考量,凡是因為妻子的行為或身體狀況,不能符合於這個考量,家族或丈夫就可以解除其婚姻。

因此,在民間,「七出」就漸漸訛變為「初七」與「出門」兩個含義。

平凡日子裡,最真實幸福就是柴米油鹽醋茶了。

也許有人認為每天和家人一起過這樣的生活太簡單,太瞭然無趣,但這卻是最溫暖、最踏實、最厚重幸福了。

八不歸

相應的,「八不歸」說指出門後,8件事沒辦好,就不要回家。

這8件事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8條是古人做人做事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任何一條,都對不起祖宗,無臉面對家人。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應該滲透到中華民族每個子孫骨髓里,謹記於心,嚴格遵守。

「八不歸」是「七不出」引申。

男子可以休妻,女子沒有這權力。

但男人外出,女人可以給男人「戴綠帽子」,讓男人做「烏龜」。

這也是商人不願意看到,卻又很可能發生的常事。

這樣,「八」為王八的縮影,「歸」是龜的諧音。

於是,「八不歸」又成了男人禁忌。

回家,是最好禮物!

「七不出,八不歸」動機雖然有些險惡,但目的卻是為了約束制約人的行為,使家庭和諧。

中國5000年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標籤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教訓。

所以,大家千萬別誤解傳統民俗文化「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真正意義,應謹記於心,激勵我們去更積極努力面對生活!你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知錄 的精彩文章:

從老子到愛因斯坦,震撼人心9大智語!看懂一句不簡單

TAG: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