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宋朝,人人都有一副「甜牙齒」

在宋朝,人人都有一副「甜牙齒」

喜相逢

 天下無雙  電影原聲帶

梁朝偉;王菲 

00:00/03:17

《無問西東》中,沈母煮的冰糖蓮子讓人想起了在中國南方許多地區,習慣將甜品統稱為糖水。

記得在一次烘焙博覽會上,法國mof主廚做出的正統法式西點讓很多人難以適應,認為這種厚重甜膩的食品,天生不適合中國人習慣吃鹹的胃。

法式甜品的口感偏厚重甜膩沒錯,但要是說中國人習慣吃咸,恐怕嗜甜的宋朝人第一個不答應。

熟悉古人食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夏天的時候,我們曾做過幾期冰飲,其中之一就是楊梅渴水。

在宋朝,人們經常將多汁的水果製成渴水。除了渴水,還有一種冷飲,叫做熟水。

製作熟水,首先要將水燒開,再把竹葉、稻葉或者橘子葉淘凈,晾乾,放入鍋里稍微翻炒一下。之後再燒開一鍋水,放一小撮葉子進去,蓋上鍋蓋燜一會兒,把葉子撈出扔掉,再加點砂糖,最後把水裝入瓦罐,吊進深井即可。

深井在古代的作用相當於冰箱,而這樣制出來的熟水,喝下去健康涼爽,還可以品到一種淡淡的清香。

除了渴水和熟水,宋朝人還喜歡喝【葯木瓜】和【水木瓜】。其中,【葯木瓜】是將木瓜用蜂蜜和好幾種中藥腌制好以後,再把木瓜放入滾水裡煮到發白,搗成泥,最後和冰水混合均勻。至於【水木瓜】,它比較類似於今天的水果撈,將木瓜削皮、去瓤,只留下果肉,最後切成小方塊,泡到冰水中同食即可。

在宋朝,不僅飲料多種多樣,蜜餞也五花八門。

宋時的蜜餞工藝主要分三種,雕花、砌香和瓏纏。

雕花,顧名思義,就是把果蔬鏤空雕刻以後,再以蜜漬。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雕花梅球兒和雕花紅團花。其中,雕花梅球兒,便是雕花的梅子蜜餞。而雕花紅團花,在如今的福建一帶仍有流傳,當地人把這種古稱沙團的典型稱為紅團。製法大致為將糯米粉染紅製作紅團皮,綠豆、紅豆等作為內餡,看起來喜慶嫣紅如胭脂,可以算是中國節慶文化的代表作了。

而砌香,則是一種將香料融入食材的特殊處理工藝。宋人特別喜歡用這種工藝處理漿果,例如砌香櫻桃,砌香葡萄等。

說到瓏纏,不得不提酥胡桃。古時候,人們將把點心蘸裹糖霜的技術稱為瓏纏,而酥胡桃,則是直到今天也十分常見的一種零食,只是如今我們叫它琥珀核桃。

當然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種甜食只是宋朝人飲食的冰山一角。

蜜餞梅子、琥珀核桃、木瓜水果撈、楊梅湯...這些古樸的美食穿越千年,流傳到了今天。無論哪一樣,都是極適宜與朋友共享或共飲的美味。如今我們逢人見面喜歡說「有空一起吃飯」,其實深層的含義是,我想和你做朋友,想要和你多些相處的時間。美食,自古以來,就從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情感的媒介。

正如昨日發布的冰糖蓮子湯,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了慈母的一腔情深。將這些甘潤精緻的食物細細品嘗,甜到的也遠不止是口中,更在心上。

我是彩蛋:

澄澈冰心,融融春暉,聽從你心。這碗甘潤澄澈的冰糖蓮子,飽含了《無問西東》沈母堅韌慈愛的憐子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牙齒 的精彩文章:

常吃甜食不僅僅是傷害牙齒,還有眼睛!

TAG:牙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