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做音樂家的天賦呢?檢查你的大腦可能進行判斷

夜曲
世界名曲-愛的祝賀(室內樂1)
純音樂
00:00/04:46
文/周亦川
你有沒有做音樂家的天賦呢?檢查你的大腦可能進行判斷。
據《每日郵報》報道,芬蘭的研究人員通過運用計算音樂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方法,對音樂聽音過程中收集的大腦成像數據進行了非常準確的預測。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應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數據收集18位音樂家和18位非音樂家聚精會神地聽不同類型的音樂時的大腦數據,並應用計算演算法從所呈現的音樂中提取腦部特徵。
在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六種包括音色、節奏、音調不同的音樂,其中音調和節律是音樂水平的最佳預測評價指標。通過大腦的成像顯示,音樂家和非音樂家聽音樂的反應截然不同,這也證實了以前的研究結果,即音樂訓練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和處理音樂的方式,訓練讓我們對音樂的神經反應產生了顯著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區分了音樂家的大腦和非音樂家的大腦。
奧爾胡斯大學的Pasi Saari博士指出,最能預測音樂能力的大腦區域主要存在於大腦右半球的額葉和顳葉區域。而大腦的右半球也是腦內最常參與投入性和注意力的部分,可以處理音高和音調等元素。正是基於這一點,研究人員開發了這套機器學習的模型,用於觀測音調節奏等大量數據集中時的大腦活動。這套模型最大的特點是不依賴於大腦活動時的靜態表現,而是模擬測算了音樂對大腦功能的持續影響。數據表明,通過機器學習模型檢測這種方法,能夠以77%的準確率預測聽眾的音樂水平。
當然,這項研究也從側面表面,音樂對我們的大腦會產生正向的影響。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員對23名健康兒童大腦進行研究發現,經過9個月的音樂訓練,大腦會變得更加強大。
參與研究的這些孩子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在研究中通過DTI腦部掃描評估腦內白質的發育情況。通過音樂訓練,孩子腦區白質纖維水分子移動速度有所增加(這是評估大腦發育的一項指標),每根纖維的長度也得到改善。
Dies - Suarez博士指出,從小接觸音樂有助於大腦發育,優化神經網路創立,刺激大腦區域發展。在孩子接受音樂教育時,他們的大腦被要求完成某些任務,包括聽覺、運動、認知情感和社交,激活了不同的大腦區域,幫助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建立更多的更多的聯繫。
過去的研究已經揭示了自閉症和小兒多動症與白質纖維減少間的聯繫。由此科學家認為,這項發現將來有助於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自閉症、多動症的治療策略。


TAG:昆明天福堂葯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