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剃髮令的變化和江陰八十一天

剃髮令的變化和江陰八十一天

【順治二年閏六月】

剃髮易服

順治元年五月初,多爾袞在率軍進入北京之前,曾下令不論軍民,必須剃髮,「有雖稱歸順而不剃髮者,是有狐疑觀望之意。」

他又指出,剃髮、易服是為了幫助大家清除明朝的陋習,新的王朝的官員不納賄,不徇私,「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各官宜痛改故明陋習,共砥忠廉。」

但剃髮令遇到了強烈的反抗,多爾袞迅速做出調整,准許百姓像過去一樣束髮:「予前因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髮,以別順逆。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朿發,悉從其便。」

也因此,豫親王多鐸在進入南京之初,對於剃髮並沒有嚴格的要求。

江陰興國寺塔

《明季南略》中說,順治二年五月十七日,有一位李姓的官員首先剃頭易服,還遭到豫親王的痛罵。

五月二十一日,趙之龍首先剃頭,隨後幾位南明的貴戚和個別的文官也主動剃頭。

五月二十六日,豫親王多鐸關於剃髮的一道命令被張貼在南京的各個城門上,內容是這樣的:

「剃頭一事,本國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員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特示。」

在這裡,多鐸是要明確剃髮的範圍,僅限於武將和士兵,文官和普通百姓都不在剃髮之例,也不允許自己隨便剃髮。

清軍進入江南之初,明軍成建制地投降,在軍事上沒有給清軍帶來任何威脅,來自民間的反抗也微乎其微。這給了多爾袞極大的信心,這種信心很快就在剃髮的問題上體現出來。

順治二年六月,在得到江南的捷報之後,多爾袞明確命令多鐸,「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

這一道剃髮令極為嚴厲,與此前多爾袞、多鐸的表態大不相同,在江南引起震動。

反抗

江南開始執行剃髮令,在民間遇到強烈反抗,一些人以死抗爭。

隨便舉兩個例子。

南京六合縣有一位鄉紳,名叫馬純仁,時年二十歲。接到剃髮令之後,他把自己的文稿全部燒掉,第二天也不和妻子打聲招呼,悄然離家,頭戴方巾,兩隻衣袖中裝滿石頭,衣襟上寫著:「與死乃心,寧死厥身;一時迂事,千古完人」。

然後一個人走到龍津浮橋下,自沉於河水中。

另一位徐汧,字九一,號勿齋,長洲人,崇禎年間進士,在北京做過官,也被弘光政權用為翰林院侍讀學士,但沒有到任。

閏六月,剃髮令出來之後,徐汧發誓不接受這等屈辱,說:「以此不屈膝、不剃髮之身,見先帝於地下!」

隨後他自沉於虎邱的後溪當中。

抗清三公

最大規模的反抗,來自江陰。

綜合《明季南略》等材料的記載,江陰事件的起因就是剃髮令。

六月中,新任的方知縣到任,要求江陰人剃髮,在張貼的公文中,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

江陰嘩然,閏六月初一,秀才許用德在明倫堂中說:「頭可斷,不可剃!」

於是大家擺設明太祖像,且拜且哭,推舉陳明遇負責軍事,徽商邵康公為將軍,遠近數萬人響應。大家把方知縣關押起來,四位清兵雖然是江蘇本地人,也被處死。

清軍趕來鎮壓,江陰軍民迎戰,結果大敗。

陳明遇提出,迎請閻應元為首領。閻應元,字麗亨,順天通州人,崇禎年間擔任江陰典史,身軀高大。

閻應元率領四十名家丁進入江陰。徽商程璧拿出三萬五千兩銀子充當軍餉,加固城牆,每戶出一個男子登城。城郊還有大量鄉兵,尋機砍殺清兵。江陰的官庫當中存有大量火藥和鉛鐵,另有大炮、佛狼機炮近千架,成為重要的守城武器。

一場殘酷的攻防戰在江陰拉開大幕。

忠義之邦

清軍漸漸匯合到江陰城外,兵力大約十萬人,將江陰團團包圍。守軍夜裡出城縱火,白天發炮,逼迫清軍移營。

清軍調集火炮轟擊江陰,「矢集如雨」,城牆碎裂。守軍用鐵皮包裹門板,用鐵索綁在城牆上,又把空棺材裡裝滿泥土,堵在城牆的缺口處。

投降清軍的劉良佐猛攻江陰東北角,被武舉人黃略用炮石擊退。劉良佐讓十方庵的僧人勸說守軍,自己也親自到城下招降,閻應元當面怒斥,劉良佐羞愧而退。

到了八月,另一個明軍降將李成棟率領十四萬將士來到城下,勸說城中投降,閻應元怒叱:「汝等不能斬將搴旗,為所縛,死已晚矣。何喋喋為!」

中秋節來到,城中為守城軍民分發財物,大家登城痛飲,許用德寫了一首《五更轉》,城上善歌者「曼聲歌之,其聲凄惋」,連城下的清軍都被感染,流下眼淚。

清軍的攻勢越來越急,「炮聲徹晝夜,城中死傷日積,矢石亦盡」。到了八月二十一日,天降大雨,江陰城牆終於崩塌,清軍蜂擁入城。

江陰南門

閻應元率軍巷戰,最後竟然殺出城門,縱身跳入城門外的河水中,河淺不死。被俘之後閻應元頑強不屈,清軍用刀刺他的腿,迫他倒地。劉良佐大概感覺心中愧疚,拉著他流下眼淚,閻應元說:「死耳,何泣為!」

傍晚,閻應元被帶去棲霞禪院,在清軍貝勒面前不屈而死。據說夜裡禪院的僧人聽他大喊幾聲「速砍我!」。

許用德在城破之前全家自焚而死。陳明遇在城破之後「搏戰被殺,手握刀僵立不仆」,另一說法是他和家人一起自焚。

江陰城中一片凄慘,「屍骸枕籍,街巷幾塞,男婦投池井皆滿」,「江陰破,官軍謂其民之攖城久抗也,男則戮之、女則俘之,幾無所孑遺。」

江陰守城一共八十一天,最終無一人投降。《南疆繹史》中說,攻城清軍死亡六、七萬人。這個數字應該是被誇大了,而且攻城的主力都是劉良佐、李成棟率領的明軍。

據說,遠在福州的南明唐王聽到江陰人的壯舉,流淚說:「吾家子孫遇江陰人,雖三尺童子,亦當加敬也!」

本節參閱:《順治實錄》、《明季南略》、《南疆繹史》

江變(之二十五)於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於左 的精彩文章:

避戰李自成,左良玉揮師東下,命喪九江

TAG:於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