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疏遠美歐,英國欲成為亞洲大國嗎?

疏遠美歐,英國欲成為亞洲大國嗎?

共有1507字,預計閱讀需要3分鐘

在經歷了數月的口角和不成功的開始之後,英國和歐盟終於在2017年底同意和平分手。不過,「脫歐」條約和未來關係大綱要在今年秋天之前敲定,這樣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才能在英國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前批准這些條文。對此,雙方現在卻有著不同甚至相反的設想。

英國希望與歐盟達成沒有摩擦的自由貿易協議,這樣貨物能夠自由流動,英國龐大的金融服務業也能繼續在全歐洲做生意。而歐盟堅持認為,英國不能只享受歐盟成員的好處,比如其無邊界市場的准入,而不承擔任何責任。

與此同時,英國與美國的關係也出現了麻煩。由於近幾個月來英美領導人上演互懟戲,矛盾的爆發主要是由於出了一位個性張揚、口無遮攔的美國總統。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美英「特殊關係」嗤之以鼻,拒絕了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訪英邀請。

1月11日,特朗普發推稱:「我取消我的倫敦之行的理由是,我不喜歡奧巴馬政府賣掉位置又好、又精美的倫敦大使館,只為了花費12億美元在一個低檔地段修建一個新大使館。還想要我去剪綵?不去!」

英美關係的轉變對英國外交政策形成了倒逼壓力。在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前,美國已越來越多地把德法作為自己在歐洲的重要盟友。隨著英國在歐洲影響力減小,這種變化可能會隨之加快。在美國人看來,英國在全球事務中很可能不再是一個那麼有效、可靠的夥伴。

「脫歐」和與美國關係的疏遠,表明英國已走到了十字路口。具體地說,英國需要找到方式來實現今後外交的落腳點——轉向亞洲。現在,英國再度向中國靠攏成為熱門話題。特雷莎·梅首相將於1月31日至2月2日率團訪華,目的是表明「對中國而言,英國是歐洲最大的夥伴」。同時,她還任用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負責一項旨在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基金。

特雷莎·梅這些舉動表明,英國著眼於「脫歐」後的形勢,希望通過與中國加強關係,來維持經濟增長。英國因脫離歐洲單一市場,肯定會受到打擊,特雷莎·梅政府打算把與歐盟之外國家擴大貿易和投資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事實上,英國「轉向亞洲」戰略是前首相卡梅倫提出的標誌性外交政策。雖然當時中東、烏克蘭動蕩不斷,但卡梅倫一直頑強、固執、堅決地將英國更多的外交、軍事和經濟資源投向亞洲。卡梅倫政府一直在實施自己的「轉向亞洲」戰略——甚至不惜損害與美國的關係。他曾多次高調率領貿易代表團訪問亞洲,而且忤逆美國政府的明確意願,讓英國成為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

當然,特雷莎·梅與卡梅倫相比,在對華關係方面更為謹慎。據說,因為擔心中國影響力擴大,她遲遲不批准中國企業出資的核電站建設計劃,而現在這一切都在發生變化。特雷莎·梅政府採取措施拉近與中國的關係,究其原因,主要是英國「脫歐」後,面臨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不僅如此,英國還就儘快「轉向亞洲」採取了具體步驟:英國打算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並已與日本、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TPP成員國舉行了非正式協商。在「脫歐」尚未結束之際,英國這是未雨綢繆,忙著為進入亞洲鋪墊後路,還是捨近求遠、慌不擇路?

答案是否定的。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最近在接受《澳大利亞人報》採訪時說,英國「脫歐」後計劃在亞洲發揮更大作用,包括必要時在該地區部署軍隊。他稱,我在去的所有地方都發現,人們更加想要英國。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亞洲國家都想要英國做更多,而不是更少。談到英國走向亞洲時,他們都真心看到這樣做的意義。

英國疏遠美歐,欲成為亞洲大國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卻是卡梅倫和特雷莎·梅兩屆政府實施的外交手段。這與英國的政治立場多元,外交策略上特別善於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有關。英國的舉動表明,它以全球視角思考問題,體現了作為老牌貿易大國、金融強國在當前國際背景下所具有的全球視野,這是一種老道又精明的全球外交風格。

與中小投資者同呼吸,共成長!歡迎訂閱草野投資,馬上掃一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野思想庫 的精彩文章:

A380客機的困境和波音的勝利

TAG:草野思想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