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傷寒論》中的針灸應用

《傷寒論》中的針灸應用

《傷寒論》中和針灸療法有關的原文共33條,其中用針法療疾者有第8、24、108、109、142、143、171、216、231、308條等共10條;用灸法治病者有第117、292、304、325、343、349、362條等共7條;誤用針灸所致變證、壞病者有第16、29、115、116、117、118、119、153、221、267條等共10條;其中第117條既為燒針所致變證,也有灸療。另外還有火療變證如第6、111、112、113、200、284條等共6條。

因火療包括了火針、火灸、火熨、火熏諸法,故火療變證諸條,凡未明言熨、熏者,皆可視同誤用針、灸之變證。這些原文,基本可以反映出《傷寒論》針灸療法的應用規律、取穴原則、針灸應用方法以及針灸應用禁忌等重要內容,對指導針灸臨床,有重要意義。

一、闡述「治未病」的預防疾病思想

「治未病」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仲景繼承《內經》「治未病」的思想,將針灸治療作為「治未病」「已病防傳」的手段,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傳、防盛、防逆等方面都作了具體論述,並指導臨床實踐,從針灸的角度闡發了「防重於治」這一學術思想。

如第8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說明太陽之邪未衰,病邪就有向陽明經傳變的趨勢,為阻止表邪傳里即,再經者,針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足三里,疏通經氣,驅散表邪防其傳變,並達到扶正祛邪的治療目的。

二、針法、灸法、針灸並用

1、針法

針刺治療的內容,《傷寒論》共有9條,其中針刺預防疾病傳變的有8條,24條不僅預防疾病的傳變,同時也針葯合用治療疾病,而針刺治療疾病的則有108、109、142、143、171、216、231七條,所治病證主有外邪病肝乘脾侮肺、太少並病、三陽合病及熱入血室諸病證,依其內容可分為針刺治療與針葯並治兩部分。

針刺治療方面有8條「太陽病」外邪病表,邪行經盡自可痊癒,但「若欲作再經者」,則可「針足陽明」以斷其傳使病獲愈。

足陽明即為足三里穴,其為胃之合穴,足,下肢之意,三里,即三寸之示,穴位於膝下外側3寸之處,具有清熱祛濕、行氣活血、補氣助陽等功能,為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故針之可助正氣而防外邪內傳致生變證,是以可知針刺不僅可治療疾病,同時也可扶助人體正氣具有強壯功用,同一穴位實具有補虛、祛邪的雙重作用。

108條主論表邪入里病肝乘脾之針治, 109條主論表邪入里病肝侮肺之針治,142、171條主論太少並病及誤汗變證之針治, 142條也論太少並病針治 142條又著重示明太少並病誤汗傷及氣津可致生「譫語」諸變證 231條主論三陽合病針治,143條主論熱入血室針治,。216條主論陽明病下血澹語熱入血室針治

針葯並治方面有24條「太陽病」,初病在表,故服桂枝湯則愈,「反煩不解」為邪傳表入里,是以先刺風池、風府穴以斷其傳,再與桂枝湯解肌祛邪而愈是疾。風池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位於項後枕骨下兩側凹陷處,處所凹陷似池為風所舍故名之,有祛風散寒、清熱行氣之功能,為祛風要穴。

風府為督脈要穴,位於項後正中髮際1寸之處,系腦後空竅風邪所入之府,有祛風散寒、清熱行氣、助陽祛邪之功能,同風池穴均有很強的通經活絡功能,故針刺此二穴可助正祛邪防邪內傳,同時並予桂枝湯解肌祛邪針葯並用治療疾病。

2、灸法

《傷寒論》灸治內容十分豐富,依其內容主有292、304、325、349、343、362、115、116等8條,並具體可分灸法治療、灸法注意及灸葯並治3部分。

在《傷寒論》中灸法治療有292條主論少陰病「脈不至」的灸治方法,少陰病陽虛寒盛,上吐下利,「脈不至」陽氣虛弱,故應「灸少陰七壯」溫陽散寒。325條主論少陰下利陽虛氣陷之灸治,虛寒下利又見「脈微澀」,乃氣血不足所致,並又見「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則又為陽虛氣陷所致,故宜用灸法「溫其上」散寒補氣昇陽止利。

349條主論傷寒脈促肢厥灸法之治, 343條主論寒厥回陽灸治及失陽而亡之辨,362條主論厥利無脈之灸治及預後,這五條主示少陰陽虛寒盛脈不至、虛寒下利、脈促肢厥、寒厥陽亡、寒盛氣脫諸證的灸法治療,不僅具體示明了灸法應用的適應證為寒證和虛證,尤示明灸之不溫、厥不還、脈不還則死,以強調灸法具有散寒溫陽益氣補虛的重要功能,對寒盛陽衰諸證治療及予後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仲景提示了灸法注意,115、116兩條均論誤用灸法的變證,不僅具體通過「咽燥吐血」誤灸變證和「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的致變機理,強調灸法確為臨證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只可用於虛寒病證,而絕不可用於實熱病證,誤用則可致生諸多變證。

在灸葯並治當面, 304條主論少陰病陽虛寒盛灸葯並治,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則示口中不苦不燥,乃強調無熱之故,「其背惡寒」則為陽虛寒盛所致,故應予以灸治以助陽消陰,並用附子湯溫陽散寒,此實又為《傷寒論》灸葯並用治療疾病的範例。

總上可知《傷寒論》灸法臨證應用也十分全面完整,不僅可用於治療寒盛陽衰諸多病證,尤強調臨證定要掌握灸法注意,絕不可誤用而致生諸多變證,並強調灸葯並用也為《傷寒論》臨證常用的主要治療方法。

3、針灸並用

針灸並用在《傷寒論》中多處應用,主有16、29、119、153、267、340、117、115、221等9條,其具體主以溫針的形式而用之,溫針,又燒針,不僅為針灸並用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同時也為臨證針灸並用的最好形式,但其只可用於虛寒病證,誤用則可致生諸多壞病變證,是以據其內容又可分為並用治療、並用注意及誤用藥治3部分。

並用治療方面,340條主論針灸並用治療寒厥,強調寒厥病位主在腹部,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關為關界,元為元氣,為人體元陰元陽交界之處,有滋陰助陽清熱散寒之功能,故不僅示明「冷結關元」為寒厥的主要病機,針灸並療關元穴為治療寒厥的重要方法,尤強調關元穴實為臨證針灸並用治療諸多疾病的要穴。

在並用注意上,119條主論傷寒表證誤用溫針,致「驚狂」變證。153條主論汗下誤治致痞及燒針致發黃之辨治。16、267、221條均論誤用溫針可致生壞病,強調溫針同吐、下、汗諸治法同等重要,實為臨證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誤以用之則可致生諸多壞病。

16條示明太陽病誤治所致壞病,不可再用桂枝湯;267條示明少陽病誤治所致壞病,不可再用柴胡湯,以著重強調「知犯何逆」隨證以法而治之,221條主論外邪病表入里,熱盛傷津,故加溫針以熱助熱,可致生驚慌、煩燥、不眠等諸多變證。

張仲景在誤用藥治方面上有117、118、29條均論針灸誤用藥治法,示明灸法助其熱,燒針致其虛,針灸治法均有其臨證適應證,熱虛諸證均需慎用為是,誤用則可致生奔豚、煩燥、陽虛津虧諸多變證,此時急宜據病辨證對證處方應用藥物予以治療。

三、注重辨證論治的思想

《傷寒論》辨證論治理論不僅適用於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而且也是指導針灸臨床診治疾

病的基本法則。《傷寒論》倡導六經辨證,首辨陰陽。三陽經統攝六腑,三陰經統攝五臟,陽經受病,大多屬實、熱;陰經受病,大多屬虛、寒。針偏於瀉,灸偏於補,故確立了/病在三陽宜針,病在「三陰宜灸」的針灸治則,使針灸辨證論治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如第108條、109條、142條、143條、216條分別列舉了肝乘脾、肝侮肺、太陽與少陽並病而誤汗、婦人中風熱入血室、陽明病熱入血室等5種不同的證候,但通過分析病機,循經辨證,病本在肝,所以都取肝的募穴期門治療。這種一穴而治數病,異病同治,治病求本之方法,正是辨證論治在針灸臨床應用的具體體現。

又如第116條: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提醒臨床醫生要辨證論治,如果不辨虛實、寒熱,妄用灸法,則會使病情加重而成變證。

仲景在創立「三陽經病宜針,三陰經病宜灸」的針灸施治大法的同時,《傷寒論》提出對特殊情況應區別對待。如第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強調了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病情不解,反而惡化,甚至發生變證,因此當詳察脈證,知邪之所傷,病之所結,靈活施治。又如第349條: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促脈既可主陽虛,又可主陽盛。手足厥而見脈促,是陽為陰阻,郁而不通之熱厥,屬實熱證。按常法當刺之,而仲景卻用灸法,引陽外出,宣通被郁之陽氣。說明在臨床辨治過程中,既要遵循一般規律,又不能拘泥於此。

2018年3月21日(周三),醫承有道學堂將開啟第四期「傷寒60天背誦班」的學習,定期邀請老師進行答疑,讓同學們收穫更多!

為了便於記憶,我們把傷寒論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30天,共60天的背誦,3月21日開始第一階段傷寒論(一)的背誦!期間,我們還會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張林老師進行視頻精講課,針對大家的疑問,進行詳細講解,同學們可以選擇付費收看,敬請期待!

一、適合人群

中醫藥愛好者、中醫藥從業者、中醫藥專業學生等

二、課程特色

眾所周知,經典的學習內容多,比較枯燥,所以「傷寒60天背誦班」採用「雙陪讀模式」,小班分群學習,群里有班長及老師,班長負責督促學習,每天收作業、考試、PK,防止大家掉隊!老師定期會進行答疑解惑,保證學習效果!

「傷寒60天背誦班」學員已經超過3000人!因為有了「雙陪讀模式」,在往屆班級中,有超過75.2%的同學還在堅持背誦,並且收穫滿滿!(如果自己背誦經典,絕大多數的同學是堅持不下來的)

所以,我們不會一味追求低價,偷工減料,降低服務標準!我們首先要保證課程質量,邀請最好的老師來授課,其次要保證學習率,督促大家必須堅持學下來!最後,每天要能給大家解決問題與困惑,真正的讓大家有所收穫!

三、學習收穫

1、堅持60天背誦記憶《傷寒論》原文

2、老師答疑,對經典的理解更進一步

3、班級群交流,與相同愛好者共同成長

一起來看看往期學員的心聲,看看他們的收穫吧

四、課程信息

1、上課時間:3月21日開始,分兩個階段,共60天,定期邀請老師進行答疑

2、學習地點:醫承有道學堂微信群

3、學習方式:老師答疑+每天上傳作業(抄、讀、分享心得體會)

4、報名費用:60元(每天1元),線上課程一經開課,概不退費!

5、購買課程後,還可免費獲得價值200元,雙陪讀服務(班長督促學習,老師答疑解惑)

五、報名說明

付費報名請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每天我們有班主任陪伴你一起背誦,一起學習,記錄你的困惑,相互鼓勵,相互陪伴。每天拿出一點時間背誦和學習經典,讓每天堅持學中醫就像呼吸一樣,不能缺少!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四逆湯醫案456期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