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戊戌狗年賞犬圖

戊戌狗年賞犬圖

2018年歲次戊戌,以我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排列,正好輪值至狗年。狗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同十二生肖中其他各生肖與人的關係相比較,除了龍是子虛烏有的外,狗與人類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狗是一種具有靈性的動物,它易於馴服,忠於職守,富有耐力,勇猛頑強,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經養狗。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狗是人們的得力助手和忠誠夥伴,它有守家護院的功能、有協助警戒守衛的功能、有救難及緝毒的功能、有為盲人導盲的功能,狗對主人的忠心耿耿更是其他動物所少見的,長久以來人們並不將狗與其他動物等同看待,在人們的心目中,狗是忠誠勇敢的象徵。在古今藝術家的畫筆下,狗不但被賦予了各種不同的形態與特徵,同時也飽含了藝術家的情感,蘊涵著不為人知的故事。當傳統的六十甲子紀年適逢戊戌狗年之際,我們欣賞中外古今繪畫大師們以狗為題材的繪畫佳作,其意義非常深遠。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1425—1435),年號宣德,明朝第五位皇帝。自號長春真人。自幼聰穎,又有名師姚廣孝的教導,早年即顯現經籍和文學的才氣,以及騎射武藝的膽識,很得永樂皇帝的寵愛,將之立為皇太孫。於1425年登基為帝,他的統治的特點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他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人,在位期間是明朝國力鼎盛的時代,一時人才濟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這幅現藏於美國賽克勒博物館的《萱花雙犬圖》(見圖1),傳為明宣宗朱瞻基所作。軸、紙本、設色、縱26、橫34.6厘米。款識:宣德丁未御筆戲寫。鈐印: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御覽之寶、琴書堂、漢水耿會侯書畫之章、珍秘、宜爾子孫、會侯珍藏、希之 。

圖1 朱瞻基《萱花雙犬圖》

該幅構圖別緻,畫右邊的萱花以墨色為之,用筆柔綿飄逸,而雙犬的首、口、足用線勾勒虛實相合頗為勁力,可見宣宗十分懂得因物賦形的筆墨之用。圖中雙犬當是原產於西亞地區的薩魯齊獵犬,應是明代永宣年間西亞地區進貢而來,雙犬前後錯疊,神形畢肖,一昂首一低頭,悠閑戲於庭園,沒有巡狩的猛健,而有著一种放松的和善感。雙犬以沒骨法與勾勒法巧妙結合,設色以淡墨加青擦染,腹部和四足用淺黃色暈染,表現出體毛感,在樸素的背景中,動態的雙犬更加引人注目,這是畫家的立意所在。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出生在米蘭,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時期受到過系統良好的繪畫訓練,後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於公元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離開歐洲來到中國,取中文名郎世寧,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清宮廷畫家,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他筆下的動物和傳統中國繪畫中的動物有很大的差別,他從來不用連綿富有彈性的線條來描繪物象的輪廓,而是以細碎的小筆觸來表達動物皮毛的質感;郎世寧還深諳動物的解剖結構,所以描繪的動物形象非常準確,而且富於立體感,和中國畫家筆下的動物形象大相徑庭,別有一番味道,他的畫很得乾隆皇帝的青睞。1766年病逝於北京,享年七十八歲。

郎世寧繪有著名的《十駿犬》,據說圖中的名犬大都是當時周邊部落首領進獻給皇帝的,郎世寧對著這十條品種高貴的名犬通過寫生繪製而成此《十駿犬》,寓意「十全十美」之意。郎氏的動物畫是融西洋畫寫實重彩和中國畫寫意為一體,重視透明於明暗,形象生動,刻畫細膩,暈染勻稱;寫實而止於形似,可謂獨樹一幟。

我們今天欣賞《十駿犬》中的第二幅《睒星狼》(見圖2)。軸、紙本、設色。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中的名犬睒星狼正坐卧在坡石草叢間回眸眺望。此犬小頭長吻、腰腹收縮、四腿修長,敏捷強壯,十分的駿勇。犬的頸部戴著的項圈上系有紅色綢帶,十分的醒目。犬眉宇間透著一股靈氣,皮毛黃白相間,畫家抓住獵犬的形態,將之描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十分生動可愛。同時在畫面上將它生活的背景,盛開的野花,形態各異的山石,干枝遒勁的桃樹,也描繪得和諧而得體。

圖2 郎世寧《駿犬圖》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蒼石,號缶廬、老缶等,書齋名蒼石齋、篆雲軒、削觚廬。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三十學詩、五十學畫,在繪畫、金石、書法、詩文等方面具有極紮實的基礎。吳昌碩在藝術上另闢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和夥伴,它能給主人帶來不同的樂趣。在國畫狗中,有靈動可愛的家犬,也有警覺無比的狼狗,還有兇猛的藏獒,這些狗都寓意著聰慧與健康。吳昌碩筆下以狗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多,這是他七十八歲時繪製的一幅《興旺富貴圖》(見圖3)。立軸、紙本,設色,縱128、橫43.8厘米。吉林省博物院藏。款識:小犬隔華時吠影,月明宮禁有誰來。師孟皐本,安吉吳昌碩年七十八畫。鈐印:缶翁、蒼石、半日邨。

圖3 吳昌碩《興旺富貴圖》

圖中繪有一隻蹲在夾竹桃下迎接主人歸來的小哈巴狗。小狗以水墨勾勒線條,又以濃墨塗寫犬耳、鼻、背、股、尾,夾竹桃則寥寥數筆,不著景深,而情景宛然。圖中的小狗憨態可掬十分萌寵,其神態稚拙,形神兼備,活靈活現,別具神韻,生活氣息十分濃重。整幅作品逸筆草草,情景宛然、情趣盎然,而擷取一個片斷以迎接主人歸來的通人性的小狗為表現對象,令人在展眼之後,蕩然會心。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天才型的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早年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1978年定居台灣,1984年4月病逝於台灣,享年84歲。

張大千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畫家。為豐富自己的繪畫題材,他曾在家中養過虎、豹、長臂猿、馬等多種動物,這裡講述的是他與藏獒黑虎鮮為人知的一段情結。1942年冬季,大千先生在敦煌臨摹壁畫期間,他從當地藏民處了解到有關藏獒的一些情況後對它產生了興趣,之後他曾對藏獒評價曰:「這種犬體壯、兇猛、好看,可以入畫。當地人(指敦煌)把這種狗叫『笨狗』,其實一點也不笨,相反,對待主人,比起洋狗來要忠誠得多。」1943年8月,青海的友人送給大千先生兩條從甘肅帶去的藏獒,一條取名「黑虎」,另一條取名「丹格兒」。大千先生對「黑虎」十分喜歡,這隻藏獒渾身黝黑,體格高大雄壯,頗有靈性。後因雙犬承受不了蜀地的潮濕氣候,先後病逝,張大千常懷念它們。「黑虎」給大千先生的繪畫創作帶來了豐富的源泉,他以藏獒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多以「黑虎」為原型。

國畫中的藏獒有調節風水,辟邪之寓意。1969年大千先生畫了這幅《自畫像與黑虎圖》(見圖4)作為禮物送給他的第四任夫人徐雯波。軸、紙本、潑彩畫,縱179、橫96厘米。圖上張大千自題籤:自畫像。

圖4 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圖》

此件畫作具有其他作品無法比擬的綜合特質。首先,在張大千的創作中,潑彩是最具有開創性的技法與面貌,而在潑彩作品中,山水、荷花的數量較多,在人物畫中的運用較為少見,以潑彩作自畫像的作品則唯獨此件尺幅最大且最為精美。其次,張大千的動物畫較多,但畫犬的作品並不多見,圖中巨犬是畫家以其在瑞士購買的聖伯納犬為模特,來圖寫他的愛犬「黑虎」,這也是他對早年生活的一種懷想與紀念。藏獒作為中國的國犬被大家所推崇,但真正能把藏獒如神的氣質付諸筆端的畫家卻鮮有人在。據說大千先生在畫這幅畫的時候視力已經不穩定,但我們看畫中的黑犬,毛髮蓬鬆,質感逼真,有很強的體量感,尤其是頭部的眼鼻嘴額細膩傳神,顯示出畫家對動物觀察入微。特別是他運用自己畫山水常用的潑墨、潑彩技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讓我們領略欣賞到了中國傳統國畫的超然魅力。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其庭院曰「怡園」,故畫中常署「怡園蝶隱」,其畫齋名曰「種墨草廬」「惜寒堂」。天津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的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與劉子久、劉芷清、陸莘農(陸文郁)、蕭心泉合有「津門畫家五老」之稱。擅花鳥、走獸、山水、人物。他以摹古為基礎,借鑒西方繪畫的透視、解剖等方法,形成了墨彩兼具,工寫俱佳的藝術風格。他所臨摹的範圍十分廣泛,上溯五代,下至清末。

劉奎齡自幼學習郎世寧的畫法,研究五代、宋、元諸家,尤其是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並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工筆雙犬圖》(見圖5),紙本、設色、立軸,縱78、橫34厘米。吉林省博物院藏。壬午(1942年)作。款識:歲次壬午巧月初旬,畫於種墨草廬,劉奎齡。鈐印:耀臣、蝶隱。

圖5 劉奎齡《工筆雙犬圖》

在畫之右方聳立一塊巨型奇石,石前盛開的紅花和淡綠的芭蕉葉下,有雙犬並立於草地之上,它們一正一背,構圖十分巧妙。畫家以工整的寫實手法,描繪了兩犬的形象,細而不膩,工而不板,真實生動,富有神韻,尤其是雙犬的皮毛細密厚重,質感描繪得惟妙惟肖。畫家善於捕捉動物的神行動態,並以嫻熟的技法,清雅的畫風,展現給觀者和諧醇厚的自然風韻。歷來都有「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畫馬難畫走,畫獸難畫狗」的說法,該幅作品把家犬描繪得如此形神畢現,充分反映了畫家深入生活觀察和嚴謹的造型能力。

劉繼卣(1918—1983),原籍天津,與其父劉奎齡一道以擅畫翎毛走獸而享譽畫壇,是現代中國畫壇一位繼往開來的藝術大師。自幼秉承家學,青年時代曾進天津市立美術館學習西畫,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礎。他長於工筆、白描和重彩,後多畫寫意,融中西畫法於一爐,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形神兼備,畫風嚴謹,獨具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他筆下的動物不僅造型準確、神態逼真,而且洋溢著勃勃生命力,作品大刀闊斧,充滿張力。所繪動物無人可敵,無論是猛虎、雄獅、惡狼、小貓、小狗都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既可以表現氣吞山河的雄壯之氣,也懷揣一顆細膩溫柔的萌寵之愛。他卓越的成就不僅表現在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深邃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表現在令人敬佩的創新精神上。他不僅繼承了其父的繪畫風格,還把這種風格做了全面的創新與發展。

劉繼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畫藝為祖國藝術寶庫增添了寶貴財富。此幅《駿犬圖》(見圖6)創作於1957年,軸、紙本、設色,縱124、橫33.6厘米。吉林省博物院藏。款識:繼卣繪。鈐印:繼卣筆墨。

圖6 劉繼卣《駿犬圖》

圖中背景以寫意筆法概括而就,全圖重點突出雙犬的神采。兩條駿犬造型準確、神態逼真,毛髮暈染厚重細膩,細節精雕細琢,刻畫得一絲不苟;駿犬的眼睛暈染得栩栩如生,有畫龍點睛之妙。畫家通過對駿犬的傳神寫照,表達了對大自然生靈萬物的尊重與熱愛。

民間流傳有這樣的一種說法:「貓來窮,狗來富」,這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狗的喜愛。更重要的是,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常常幫助主人守財鎮宅,寓意十分吉祥。在中國畫中,狗有旺財、忠誠、安宅的寓意,戊戌狗年,我們祝國旺、家旺、人人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快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

TAG:收藏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