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典藏精品特展(二)西學東漸—記劉海粟、林風眠、龐薰琹

典藏精品特展(二)西學東漸—記劉海粟、林風眠、龐薰琹

藝術為歷史建基;藝術乃是根本意義上的歷史。

藝術成了體驗的對象,藝術因此就被視為人類生命的表達。

——【德】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

英國著名藝術史家羅傑?弗萊,將繪畫歸於詩歌一邊,而不是歸於更純粹的音樂與建築一邊。

對中國人來說,古詩歌講究押韻和平仄,所謂押韻,與音樂還是有相同之處,而有些古詩則是可以直接唱的歌曲。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繪畫的理解,你可以從繪畫中看到一個故事,也可以聽到一首曲子。

哲學家們是從哲學角度來分析和評判繪畫的,他們應用嚴謹的哲學體系來解析繪畫。例如福柯對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的油畫《宮中侍女》的解讀。

對於沒有理論基礎的普通人,如能從繪畫中看到某種表現形式或了解到畫家的某種藝術理念,從而了解畫家的精神境界,以至了解到畫家所處時代的精神風貌,能看到站在畫家背後的某種東西,未嘗不是收穫。

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正處在巨大社會歷史變革中,在國畫上的體現就是西學東漸的風格流變

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說》,及其睿智的教育救國理念,至今令人仰視。

今天一起欣賞大畫家劉海粟、林風眠和龐薰琹的作品。這三個人分別出生於1896、1900和1906年。他們不僅是二十世紀傑出的畫家,還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劉海粟先生

劉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方,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開拓者、美術教育奠基人之一16歲時與烏始光、張聿光創建中國現代第一所專業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首開人體模特寫生教學,他不囿俗規,高標個性,富有創造精神和生命激情,在藝術上勇於探索、融合中西。在油畫、中國畫、書法以及詩詞、美術理論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對我國當代畫壇影響深遠。

劉海粟書法在康有為、吳昌碩的碑學書風基礎上,機杼獨出,風格獨具,更加雄肆朴茂、厚重蒼茫,具有鐘鼎石鼓之趣。劉海粟在繪畫上成功地把西方印象派、後印象派以來的現代美術精華熔注於中國民族藝術的探求之中,形成張揚筆墨個性,追求精神自由的表現性風格。國畫得益於以書入畫的筆法意趣,以一往無前、縱橫奇肆的用筆,抒寫生命萬千氣象。晚年潛心於潑墨、潑彩,所畫潑彩山水、潑彩荷花以潑墨為基礎,集合中國畫傳統青綠畫法,並糅合西方繪畫的光色表現,斑斕瑰麗,氣格雄渾,以率性與豪情彰顯本性,自成一格。(以上文字來源於畫展介紹文字)

劉海粟的畫,初見即給人氣象不凡之感。此次展出的劉海粟真跡只有兩幅,皆為黃山風景,一幅國畫,一幅油畫,可謂中西合璧。對去過黃山的人來說,劉海粟的畫所表現的黃山一如親見。

《黃山散花塢》,劉海粟,1954年。紙本設色,135×65.6cm. 下過雨後的黃山,一座座峻峭奇峰雲霧繚繞,傲然挺拔的黃山松若隱若現。可對比黃公望的《丹崖玉樹圖》和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

這是董其昌的秋興八景圖,在松樹的畫法上似乎有某種繼承之處。但山體的刻畫迥然不同。

《黃山雲海》,劉海粟,1954年。布面油畫,61.3×74.2cm.此畫充分展現出油畫重色彩和光線的特點,色彩層次豐富,描繪出黃山雲海的徇爛多姿和壯麗雄偉,曾目睹雲海勝景者可穿越時光重新領略黃山的美。

林風眠像

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出生於石匠之家,1918年赴法,先後學習於第戎美術學院和巴黎美術學院。1925年回國,先後執掌國立北平藝專和國立杭州藝專。

晚年遷居香港。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20世紀初林風眠在法國求學時自覺接受了早期現代主義,並發現其與中國傳統寫意繪畫體系在語言方式上的相通之處,鮮明地提出了「融合中西」的藝術主張,經過不懈探索,開闢出一條中國畫變革創新之路。林風眠的畫,有傾向於色彩表現和水墨表現兩種形式。其水墨畫常以簡練的線條和闊筆墨塊、富有韻律的構成,表現恬靜的鶴或鷺及荒寂的自然景物,傳達出大自然內在的節律和生命,表露出內心的孤寂和對民族的憂慮,充滿了東方的意境。(以上文字來源於畫展介紹文字)

《秋鶩》,林風眠,1960年,紙本水墨,66×66cm. 鶩,即鴨子。趨之若鶩,比喻很多人爭著去,含貶義。這幅畫用色簡約,盡顯水墨畫的韻致。此畫給人一種壓抑感,1960年,正值大躍進和反右傾運動,我國國民經濟出現非常嚴峻的形勢,面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能從這幅畫中看出林風眠的憂思嗎?

油燈花果》,林風眠,1960年,水彩,67.9×67.2cm. 同樣為1960年的畫作,面對嚴峻的現實,畫家用鮮亮的色彩開創出一片小天地,在黎明前默默等待黑暗的流逝。

《秋》,林風眠,紙本水彩,64.9×66.2cm. 林風眠善用西洋技法,並與國畫水墨技法相結合,給人一種隨性而為的感覺,其藝術探索開一時先河,為後來者爭先效仿。

龐薰琹

龐薰琹(1906-1985),生於江蘇常熟,1925年赴法國學習西方現代繪畫,1931年與倪貽德等人在上海創辦中國美術史上最早的現代主義油畫社團「決瀾社」。1936年受聘任教於國立北平藝專。1939年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研究員,赴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搜集、整理少數民族服飾紋樣、圖案。1956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第一任副院長。

龐薰琹藝術創作道路曲折,但不同時期他對於形式風格的敏感和熱衷是不變的。包括他對民間服飾圖案的研究,這些決定了他繪畫作品的風格和面貌。其開創了新中國工藝美術研究局面,形成學科教學體系,對中國美術教育產生深遠影響。(以上文字來源於畫展介紹文字)

《靜物》,龐薰琹,1947年,布面油畫,61.5×50cm. 圖案很有特色,龐薰琹對民族圖案很有研究,從這幅畫中也能看出來。

《蘇州河畔》,龐薰琹,1983年,布面油畫,57.5×60cm.龐薰琹作為江蘇人,對蘇州的喜愛應該是熟悉中帶著重新審視的眼光吧?這熟悉的江南水景只有長居此處者才能心領神會,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龐薰琹喜歡描繪水景,與曹文軒喜歡描寫水景是同樣道理吧。

《背簍》,龐薰琹,1946年,水彩,40×30cm. 婦女衣服上的圖案很漂亮,工筆畫描繪出的細膩感,自然,淳樸,大方。《捕魚》,龐薰琹,1943年,紙本設色,65.5×43cm. 這幅畫的留白很有特色,有煙波浩渺之感,構圖精彩,人物細節刻畫流暢。

今天介紹的幾位大畫家,劉海粟、林風眠和龐薰琹是二十世紀中國畫西學東漸、變革創新的大師,同時也是美術教育家。正所謂大師的老師。蔡元培先生所倡導的美育,正是始自這些心懷天下、有膽有識的先輩美術教育家們。

展覽一共有十五位大畫家,這兩期內容分別介紹了五位,還剩十位,做個小調查,下期內容由你決定,你想了解下列哪幾位大畫家的畫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樂視網:呼叫帶頭大哥!沒了賈布斯,我當何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