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引入戰略投資放棄地產 萬達商業謀求上市

引入戰略投資放棄地產 萬達商業謀求上市

作為萬達集團最核心業務的萬達商業,從此將改頭換面。1月29日晚間,萬達對外公布,騰訊作為主發起方,聯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商業在北京(樓盤)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計劃投資約340億元,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此外,萬達商業也公布,引入投資者後將用1-2年的時間消化房地產業務,且徹底告別房地產,萬達商業也將更名為萬達商管。分析人士稱,萬達商業的此次革新確有順應消費環境和形勢的考量,但更有推動上市的迫切之心。

轉型商業管理運營企業

萬達商業引來多路投資人,騰訊、蘇寧、京東、融創各個都是行業領域的明星公司,這樣的組合吸引力十足。這也是萬達商業自港交所退市以來,又一次引來市場關注。

對於各方的投資比例,萬達並沒有詳細披露。根據蘇寧發布的公告,蘇寧的出資額為96億元或者等值港元,將持有萬達商業3.91%的股份;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騰訊、融創、京東等各方還未具體披露持股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新戰略投資者的同時,萬達公布萬達商業將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且1-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儘快上市。

萬達方面進一步表示,重新定位的萬達商管集團將利用騰訊、蘇寧、京東海量線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線下商業資源開展多方面合作,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中國「新消費」商業模式,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消費體驗,實現實體商業與互聯網企業的雙贏。

實際上,萬達商業不再定位於地產公司的徵兆早已出現。在萬達2015年提出第四次轉型時,萬達集團就曾表示要走輕資產的路線,所謂輕資產就是要輸入「萬達商業」的品牌,通過租金和服務來賺錢,而不是簡單的房地產銷售。按照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彼時的計劃,萬達將在五年內,即2020年之前實現去房地產化,轉型為一家商業投資服務企業,實現完全輕資產化。

在轉型輕資產方面,萬達商業的成效不錯。在2018年的年會上,王健林詳述,輕資產戰略提出一年之內,輕資產萬達廣場開業24個,新發展輕資產萬達廣場47個,其中合作類輕資產萬達廣場簽約37個。另外,2017年向融創和富力出售文旅及酒店資產也是該公司向輕資產邁進的表態。

有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如果說輕資產是萬達告別房地產行業的前奏,那麼這一次將告別的戲碼推到了最高潮。「房地產是賺快錢的行業,而品牌的輸出和管理則是賺慢錢的行業,但是收入的穩定性是可以保障的,看來萬達這次是下定決心要徹底轉型了。」該人士稱。

多路資本入局

此次投資人隊伍中,除了京東之外,萬達與其他投資人都有著戰略合作淵源,比如騰訊,早在2014年萬達就曾牽手騰訊和百度,欲在電商業務板塊尋求強強合力;再例如蘇寧,萬達和蘇寧的合作始於2015年9月,當時談成的合作內容是蘇寧的實體店要落地到萬達商業廣場,而就在去年底,王健林現身蘇寧的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大會,並透露,在資本層面雙方將有大合作。王健林此前的透露很快落地;而融創則是萬達文旅資產包的接盤俠。

對於投資人未來將扮演什麼角色,萬達方面透露,騰訊將推進與萬達旗下網路科技集團的戰略合作,同時,萬達將保持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主導權。騰訊、蘇寧等投資人將利用資本力量,持續支持萬達商業加快發展,儘快實現1000家萬達廣場的目標。

各方入局,考量也各有不同。對於此次合作,京東表示,騰訊的線上資源、數據能力,萬達的線下資源以及京東強供應鏈和物流能力的融合,將為品牌商提供全場景的數據、廣覆蓋的用戶以及流暢的零售解決方案,大幅降低傳統零售業態和品牌商的成本,提升運營和營銷效率。

如果只是騰訊與京東對萬達商業進行聯合投資或許還不會讓人覺得意外,但蘇寧的介入,似乎讓這場合作有了更多含義,畢竟此前的蘇寧一直是阿里的密切合作夥伴。對於投資萬達商業的原因,蘇寧表示,此次投資萬達商業是集團整體智慧零售戰略大開發中的重要一環。顯而易見的是,對於蘇寧來說,萬達商業擁有完善的商業廣場物業資源以及豐富的品牌商戶資源,具有較大的線下入口價值;而對於萬達來說,蘇寧有著豐富的零售業態以及龐大的物業資源需求。雙方此次深化業務合作,能夠形成有效的優勢互補,資源整合。蘇寧進而稱,萬達商業下屬物業也實現了穩定的租金收入,有助於物業估值提升,實現穩定的投資回報;此外,雙方還將在會員數據,金融服務、倉儲物流、物資採購等多方面開展一系列合作,進一步提升各自的市場競爭力。

對於融創而言,與萬達的再度牽手或有兩層意圖。分析人士指出,第一層意圖與蘇寧的考量相同,即可以通過投資萬達商業,獲取一定的穩定租金收入,另外智慧零售概念興起,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說,是一筆可期待的買賣;另一層意圖則或許還是從融創自身主業出發,畢竟接盤萬達文旅項目後,融創以合適的價格獲取了不少物業資源,這對於不主張在公開招拍掛市場拿地的融創來說,也是一筆合適的買賣。

一切為了上市

對於萬達商業引入多路投資人的原因,各方分析不一。一位接近萬達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與萬達降低負債的考慮有關。據了解,在過去的2017年萬達遭遇風波,負債是壓力之源,王健林對此並不諱言,就在幾天前的萬達集團年會上,王健林就表示,去年與融創、富力的交易是為了大幅降低企業負債,增加萬達經營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萬達還將繼續降低企業負債作為該公司2018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同樣在1月29日,萬達旗下上市公司平台之一的萬達酒店發展公布,又賣掉了位於澳大利亞的兩處項目,從而增加資金的流動性。

除了降低負債以外,退市後的萬達商業如何能再登陸資本市場頗受行業關注,因此在行業人士看來,萬達對於萬達商業如此「動刀」,更是為了全力推動回歸A股。對此,萬達自己也提到,各方將推動萬達商管集團儘快上市,可見對於上市十分迫切。

據了解,萬達商業是萬達集團旗下核心企業,主營業務是商業地產投資和運營管理。截至2017年底,萬達商業持有已開業商業面積3151萬平方米,開業萬達廣場235個。萬達商業於2014年12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並於2016年9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完成私有化退市。資料顯示,萬達商業的持股比例為,萬達集團持股43.712%、王健林持股6.24%、退市投資人占股14.273%、其他股東占股35.775%。

實際上,萬達商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與退市,與「大體量」和「房地產」行業劃分都有著直接的關係,由於體量大,萬達商業在上市之初,成為香港當年最大IPO,但由於是傳統房地產企業,在資本市場,萬達商業並未如願,不盡如人意的估值讓萬達商業選擇了回歸A股。不過,由於內地資本市場對於房地產企業的監管趨緊,且萬達商業體量過大,始終未能回歸。根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IPO排隊信息顯示,目前萬達商業排位第45。

另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萬達商業的私有化項目書顯示,萬達商業計劃在2018年8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同時,如果該公司在退市滿兩年或2018年8月31日之前未能在內地主板市場上市,萬達集團將回購全部股份,並向海外及境內投資者分別支付12%和10%的利息。時間日益臨近,回歸A股壓力增大。

在行業人士看來,此次引入投資人且轉型成為商業管理公司,萬達商業的回歸A股路程或許會變得順利一些,「畢竟資本市場更加喜歡輕資產的故事,智慧零售的話題更加吸引人」,上述接近萬達人士如是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零下30℃的戰鬥民族怎麼過冬?看完渾身發抖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