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好好查查 「被忽略的賬單」

請好好查查 「被忽略的賬單」

手機亂扣費的背後是用戶維權難,有關方面應探索出台電信資費行為規範,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暢通維權渠道

■ 庄媛

近日,新華社記者發現手機被開通了一項收費服務,運營商表示為電話營銷中本人自願辦理,並有通話記錄和錄音為證。然而,當記者要求出示開通憑證即「電話錄音」時,卻遭遇運營商的種種不配合。

收費「偷偷摸摸」、營業廳「鬼鬼祟祟」、記錄憑證「遮遮掩掩」……實際上,該記者很可能是掉進手機扣費的「套路」里了。正如記者調查發現,用戶遭遇運營商這種「影子服務」被扣話費並非個案,手機扣費亂象早已是用戶吐槽不斷的老話題。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手機越來越智能化,用戶花在手機上的消費開支也在逐漸增長,光是上網的流量費用就常常超支,而大多數用戶平時並沒有一一比對話費賬單的習慣。這種「影子服務」式的扣費正是抓住了這一漏洞,未經用戶同意擅自綁定服務業務,且涉及金額通常較小,隱蔽性極強。即便用戶發現了問題,由於損失不算很大,大多數人也是選擇取消服務而不再深究。

應該說,消費者稀里糊塗「被消費」,確有自身疏忽的因素。如若平時認真了解服務協議內容、留心一下話費賬單,或許就能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時「止損」。問題是,手機扣費實際上扣的是運營商提供服務收取的相應費用,怎能隨意更改服務內容「偷偷」收費?無論金額大小,這都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大大消解了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也影響了行業秩序和市場環境。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近幾年曝光和投訴的情況看,不排除存在為完成任務私自開通的情況。手機亂扣費亂象背後究竟有哪些「貓膩」,是否涉嫌違法犯罪,相關部門該好好查查並重拳出擊。

而面對這種「薅羊毛」式的隱蔽扣費,消費者選擇不了了之的深層原因則往往是投訴無門。如報道所示,不僅記者維權遭遇阻礙,網上「不明不白地給我辦理了車友助理業務,我該如何維權」「未經用戶同意,私自開通車友助理,怎麼投訴」等話題同樣引發不少用戶的共鳴。這說明,手機亂扣費的背後是用戶維權難,有關方面應探索出台電信資費行為規範,進一步完善監督體系、暢通維權渠道。

「被忽略的賬單」急需多方關注。消費者要多留心,規避坑人陷阱;運營商及相關部門則應多用心,提升服務品質和監管水平。如此,才能營造舒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特區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流感達近十年來最嚴重水平

TAG:深圳特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