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五首《望荊山》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五首《望荊山》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二]

【古風泊客一席談】

望荊山

[梁詩·江淹】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

南關繞桐柏,西嶽出魯陽。

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悲風橈重林,雲霞肅川漲。

歲宴君如何,零淚沾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拼音版:

fèng yì zhì jiāng hàn , shǐ zhī chǔ sāi cháng 。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

nán guān rào tóng bǎi , xī yuè chū lǔ yáng 。

南關繞桐柏,西嶽出魯陽。

hán jiāo wú liú yǐng , qiū rì xuán qīng guāng 。

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bēi fēng ráo zhòng lín , yún xiá sù chuān zhǎng 。

悲風橈重林,雲霞肅川漲。

suì yàn jūn rú hé , líng lèi zhān yī cháng 。

歲宴君如何,零淚沾衣裳。

yù zhù kōng yǎn lù , jīn zūn zuò hán shuāng 。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yī wén kǔ hán zòu , zài shǐ yàn gē shāng 。

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作品介紹]

《望荊山》是南朝詩人江淹創作的一首五言詩。這首詩展示了楚地的蕭瑟秋景和詩人的旅途感傷。詩中用了大量的對句,遣詞造句清秀自然,音調明亮。

[作者介紹]

江淹(444~505)南朝文學家。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人。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採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歷仕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坎坷的經歷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中年以後,官運亨通,仕途的高峰卻導致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到齊武帝後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江淹既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其詩作成就雖不及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明人輯有《江文通集匯注》。

江淹年少孤貧,曾仰慕司馬相如和梁鴻的為人,不搞章句之學而喜好文章。歷仕宋齊梁三朝,做過鎮軍參軍、郡丞、光祿大夫等官職,封醴陵侯。江淹早有文名,但到晚年才思減退,時人謂之「才盡」。江淹詩賦都有較高的成就。前人說他的詩「善於摹擬」,從他現在所存的詩歌來看,也很善於抒情。有《江醴陵集》。

[注釋]

奉義即慕義,對巴陵王表示敬慕。楚塞,指荊山,因其為古代楚國郢都的北邊屏障,故稱。

「南關」指荊山南端的關隘。「桐柏」,山名,界於信陽以西的河南湖北兩省之間。「西嶽」,言荊山西端的峰嶺。「魯陽」,關名,在今河南省魯山縣西南。

「橈」,通「撓」,屈曲。

柱,瑟的安弦部件,這裡代指瑟;尊,酒器;「金」、「玉」皆形容其華貴。

[譯文]

因慕義巴陵王而來到江漢,才知道荊山之廣袤綿長。

荊山的南關要繞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嶺將伸出到魯陽關。

郊野一片荒寒,木葉盡脫,見不到什麼陰影;懸在空中的一輪秋日,發出的光輝也是慘淡清冷。

秋風掠過,重重密林中的樹木竟然被吹颳得彎曲俯伏;雲霞照映江水,更顯出水勢暴漲,波濤慘白渾黃。

時至深秋,一年將盡,我究竟打算怎麼樣呢?涕淚沾濕了衣裳。

盛宴之上,琴瑟被棄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連杯中的美酒,也含著嚴霜。

在寒夜寂靜之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寫行役途中艱難景況的《苦寒行》;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感傷的《艷歌行》......

賞析

壹/

據李善《文選注》記載,它是江淹將近三十歲時隨宋建平王劉景素赴荊州時所作。曹道衡先生也指出:「江淹在景素(劉景素)任荊州刺史前,久已在他幕下,不得稱『奉義(慕義)』,且景素系由湘州赴任,江淹隨行,似乎亦不會提到鄂北的桐柏、魯陽等地名。」因此,他認為此詩當作於隨景素赴荊州之前,是詩人赴襄陽任雍州刺史劉休若巴陵王國左常侍時寫的。

佚名

賞析

貳/

這首詩展示了楚地的蕭瑟秋景和詩人的旅途感傷。首二句交代了他到江、漢一帶任職,才首次看到荊山,而感嘆於它的廣袤、綿遠。奉義即慕義,對巴陵王表示敬慕,這是一種謙遜的說法。楚塞,指荊山,因其為古代楚國郢都的北邊屏障,故稱。這兩句開篇記游,點明到荊山的因由,從而引出下文,筆法乾淨利落。

「南關」以下六句,全是寫景,切題「望」字。「南關」指荊山南端的關隘。「桐柏」,山名,界於信陽以西的河南湖北兩省之間。「西嶽」,言荊山西端的峰嶺。「魯陽」,關名,在今河南省魯山縣西南。這二句說,荊山的南關要繞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嶺將伸出到魯陽關。這裡緊接著上文「楚塞長」,加以誇張形容,極力寫出荊山伸展的地域之遙遠。其實,荊山距桐柏山和魯陽關都很遠,並不連接。詩人這樣寫,是以一種宏觀的眼光,總攬荊山大的形勢,也是為了表示旅途的漫長,從而創設一個與下文所抒發的深廣愁思相適應的空間境界。從藝術效果來看,也使詩的畫面氣象顯得壯闊。江淹寫景,時以「警遒」取勝,和謝朓有類似之處。這兩句,便使人感到有一種雄渾的氣勢,籠罩全詩。「寒郊」以下四句,展現出一幅荒涼清曠的深秋景色:郊野一片荒寒,木葉盡脫,見不到什麼陰影;懸在空中的一輪秋日,發出的光輝也是慘淡清冷。這兩句繪光設色,語言精練,表現出詩人對於深秋獨特的感受和印象,令人感到一股凜冽寒氣從紙上撲面而來。「橈」,通「撓」,屈曲。秋風掠過,重重密林中的樹木竟然被吹颳得彎曲、俯伏,可以感到它們在掙扎、呻吟,由此可見風勢之猛烈。「風」上著一「悲」字,更給秋風塗染上濃烈的主觀感情色彩,也令人竦然如聞秋風凄厲肅殺之聲。「雲霞」句,寫江景,表現河水暴漲。在深秋,河流一般是不會漲水的,可是沮漳二水匯流,卻往往洪水迸發。詩人目睹其景,如實描繪。深秋洪水滔滔,已使人驚警異常,再加上雲霞照映,更顯出水勢浩大,波濤慘白、渾黃。一個「肅」字傳達出其內心的強烈感受。這四句是全篇最精采之處。前兩句寫靜景,後兩句寫動態,動靜相生,有聲有色。「寒」、「懸」、「清」、「橈」、「悲」、「重」、「肅」、「漲」這一連串動詞和形容詞,都下得生動、精警、傳神,見出詩人寫景狀物、錘鍊語言的功力。陳祚明評江淹詩長於「刻畫」,「蒼秀之句,頗亦邃詣」(《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十四),信然。

「歲晏」以下六句,集中抒寫由深秋肅殺之氣引出的悲愁之情。詩人先以「歲晏」二字總束上四句所寫時節景物,並帶起下面的抒情,章法嚴謹。「歲晏君如何」句中的「君」,是作者自嘆自問,意謂:時至深秋,一年將盡,我究竟打算怎麼樣呢?「零淚染衣裳」是自答。一問一答,婉轉地傳達出內心悲愁。古代遷客騷人逢秋生悲,本是常事。但江淹如此悲不自勝,淚下之多,以至於衣濕如染,那就不是一句尋常的「羈旅之愁」可以了得的了。早些時候,他在建平王劉景素幕下,曾被人借端誣陷入獄。後來他在獄中寫了《詣建平王上書》,血淚交迸,自陳冤屈,這才得釋。陷身囹圄之冤,加上沉淪下僚的仕途失意,這一切鬱積於心中的悲怨,此刻都因眼前的秋景而激發出來了。所以「零淚」一語,實在包含無限,沉痛莫比。「玉柱」以下四句,又借酒樂而進一步抒寫這番沉痛之情。柱,瑟的安弦部件,這裡代指瑟;尊,酒器;「金」、「玉」皆形容其華貴。詩人此時或許正在荊山下某處的宴席上吧。玉柱金尊,這宴席亦不可謂不盛矣。但詩人心緒迷茫,使這一切豪華都成了徒然之設,琴瑟被棄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連杯中美酒,也含著嚴霜,令人縱然不飲也生出凜然寒意。空、坐二字同義,都是「徒然」的意思。最後兩句,又寫在寒夜寂靜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寫行役途中艱難景況的《苦寒行》樂曲,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艷歌行》中的「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古語云:「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而今這愁悲之音卻「一」之「再」之,真教人情何以堪。全詩就在這感傷的音樂聲中緩緩拉上帷幕,情調悲惻哀婉,使讀者為之低回不已,黯然神傷。陳祚明評云:「末六句詞氣蕭瑟」。(《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四)足見這後六句抒情,也回蕩著悲涼秋氣,整首詩是情景融一的。

這首行旅詩的章法結構,仍大致沿襲謝靈運山水詩記游——寫景——抒情——悟理的模式,層次分明,只是已經去掉了玄理的尾巴。詩中用了大量的對句,其風氣也始於謝靈運,但遣詞造句已不像靈運那樣巉削、藻飾,而是顯得比較清秀自然。詩押「陽江」韻,音調清越明亮,也有助於悲傷感情的抒發。詩人善於抒寫悲愁的特點,在這首早期作品中,已經初步顯示了出來。

佚名

《望荊山》 [梁詩·江淹]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

因慕義巴陵王而來到江漢,才知道荊山之廣袤綿長。

奉義即慕義,對巴陵王表示敬慕。楚塞,指荊山,因其為古代楚國郢都的北邊屏障,故稱。

南關繞桐柏,西嶽出魯陽。

荊山的南關要繞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嶺將伸出到魯陽關。

「南關」指荊山南端的關隘。「桐柏」,山名,界於信陽以西的河南湖北兩省之間。「西嶽」,言荊山西端的峰嶺。「魯陽」,關名,在今河南省魯山縣西南。

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郊野一片荒寒,木葉盡脫,見不到什麼陰影;懸在空中的一輪秋日,發出的光輝也是慘淡清冷。

悲風橈重林,雲霞肅川漲。

秋風掠過,重重密林中的樹木竟然被吹颳得彎曲俯伏;雲霞照映江水,更顯出水勢暴漲,波濤慘白渾黃。

「橈」,通「撓」,屈曲。

歲宴君如何,零淚沾衣裳。

時至深秋,一年將盡,我究竟打算怎麼樣呢?涕淚沾濕了衣裳。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盛宴之上,琴瑟被棄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連杯中的美酒,也含著嚴霜。

柱,瑟的安弦部件,這裡代指瑟;尊,酒器;「金」、「玉」皆形容其華貴。

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

在寒夜寂靜之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寫行役途中艱難景況的《苦寒行》;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感傷的《艷歌行》......

說起江淹,知道的人也許不是太多;可是說到「江郎才盡」,那幾乎每個人都知道。

沒錯,江淹就是「江郎才盡」的那個「江郎」。

泊客是帶著有些貶低眼光來讀江淹的詩的。不過,在讀之前,泊客有個習慣,先要了解一下江淹到底是何許人也。

這一了解,嚇了泊客一大跳。

原來,關於江淹至少有三個成語:江郎才盡、文通殘錦以及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是所謂江淹夢見到了郭璞(晉代文學家),而後歸還了五彩筆,因而「才盡」;文通殘錦,是所謂,江淹夢見到了張協(晉代文學家),而後歸還了殘錦,因而「才盡」。夢筆生花,則是所謂江淹之前遇到了神授之筆,因而文思如湧。

這些都是傳說,史上,江淹乃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高官。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並稱。南朝辭賦發展到「江、鮑」,達到了一個高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佳作。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

這樣的文壇領袖,真的會「江郎才盡」嗎?

泊客先不做探隱派,還是先來讀詩。

《望荊山》 ,是詩人赴襄陽任雍州刺史劉休若巴陵王國左常侍時寫的。

按詩文內容,泊客以為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荊山綿長。從首句到「西嶽出魯陽」。

奉義至江漢,始知楚塞長。」因慕義巴陵王而來到江漢,才知道荊山之廣袤綿長。

起首詩句,是交代了詩人來到荊山的原因:是來做官了。

南關繞桐柏,西嶽出魯陽。」荊山的南關要繞到桐柏山,其西端的峰嶺將伸出到魯陽關。

詩文前兩句,在於說明荊山的廣袤綿長。

第二段:悲風肅川。從「寒郊無留影」到「零淚沾衣裳」。

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郊野一片荒寒,木葉盡脫,見不到什麼陰影;懸在空中的一輪秋日,發出的光輝也是慘淡清冷。

深秋十分,一片蕭條肅殺。

悲風橈重林,雲霞肅川漲。」秋風掠過,重重密林中的樹木竟然被吹颳得彎曲俯伏;雲霞照映江水,更顯出水勢暴漲,波濤慘白渾黃。

悲風、肅川,詩文當中的悲秋之意,肅殺之風撲面而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人因景悲還是景因人悲?

歲宴君如何,零淚沾衣裳。」時至深秋,一年將盡,我究竟打算怎麼樣呢?涕淚沾濕了衣裳。

這是詩人的自問自答:到年底了,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可總結的呢?話都說不出來,只是眼淚沾濕了衣裳。

何事讓詩人如此悲涼傷感?

原來,在最初的仕途上,詩人坎坷有加,更曾蒙冤入獄,要不是因為他自己的一支生花妙筆,也許早已橫死。

第三段:苦寒歌傷。從「玉柱空掩露」到末句。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盛宴之上,琴瑟被棄置一旁,蒙上了夜晚的露水;連杯中的美酒,也含著嚴霜。

鏡頭一轉,原來詩人在一場盛宴之上,可是,琴瑟被棄,酒蒙嚴霜。

這是一場什麼樣的宴會呢?竟然會如此零落悲傷?

一聞苦寒奏,再使艷歌傷。」在寒夜寂靜之中,忽然有人奏起了描寫行役途中艱難景況的《苦寒行》;這曲悲歌尚未了,又有人唱起了感傷的《艷歌行》......

而且,宴席上,奏的唱的,都是描寫苦寒艱難的感傷歌曲,有《苦寒行》,也有《艷歌行》。

一句話,彷彿宴席的與會人士,都是同病相憐的行人遊宦,都在思鄉悲己感傷。

整個一首《望荊山》,充斥的是悲秋傷己之意,抒發了詩人對於旅途、仕途的感傷。

回過頭來,也許,日後江淹能高官曆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正是由於吸取了早年的教訓,聰明絕頂地故意裝作「江郎才盡」,才可以做到的吧?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55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作者簡介: 徐建老師,此處省略無數字…… (作者屬低調之士,囑咐省略簡介)

本文已經過作者授權,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出處:古風泊客(czgfpk)

編輯:近蘭寒舍(yxl8886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四首《石塘瀨聽猿》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