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鄧麗君65歲了:依然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鄧麗君65歲了:依然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如果鄧麗君還在,今天是她65歲生日。

鄧麗君 圖片來源:新京報

文 |子團

1

如果鄧麗君還在,今天是她65歲生日。

最新的關於鄧麗君的訊息,是台灣媒體報道電視劇《鄧麗君》即將開拍,飾演鄧麗君的是同樣長相甜美的台灣女藝人陳妍希。而電視劇的主場景地位於福建省平潭縣的龍南村,在電視劇拍攝結束後,它將作為影視主題公園永久落戶平潭,為全世界各地的「鄧迷」提供一個聚集、體驗和交流的平台。

儘管電視劇未開拍,其硬體準備也足以見鄧麗君在兩岸的影響力。實際上,鄧麗君這一輩子並未曾踏入大陸,但她的歌曲,卻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兩岸互相了解的橋樑。

在馮小剛的電影《芳華》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文工團的夜晚,小號手陳燦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一盒磁帶,和劉峰、蕭穗子、郝淑雯一起,關上門窗,一臉神秘地打開錄音機。再扯下一塊紅布蓋住播放器上方,說:聽她的歌,就得有氣氛。錄音機里傳出的,就是鄧麗君的《濃情萬縷》。

後來劉峰借去了這盒磁帶,如痴如醉地反覆聽。他對林丁丁說:我覺得這歌都是唱給我一個人聽的,凈往心裡鑽。「愛的日子裡/叫人難忘記……」鄧麗君的歌,喚起了那個時代文工團青年對個人情感的渴望。

有學者認為,當時具有犯禁意味的「偷聽」,顯示出聽眾對這種聲音誘惑力的難以抗拒,也體現出公眾對另一種不同於主流政治聲音的迷戀。(《聲音政治:八十年代流行樂壇的鄧麗君、崔健及費翔》 郭劍敏)

無論如何,鄧麗君甜美柔和、親切自然的歌聲,對於剛剛從激烈政治運動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有著極大的撫慰與喚醒作用。

鄧麗君 圖片來源:新京報

2

除了《濃情萬縷》,鄧麗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再見我的愛人》、《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時常成為電影中縈繞不去的旋律。為了紀念她,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許鞍華導演的《千言萬語》甚至直接拿她的歌名作為電影名字。

有人曾詩意地描述道:「鄧麗君的歌,是灰暗世界中的一抹鮮亮,是沉悶天宇中的一聲鶯啼,是茫茫荒漠中的一泓清泉,是特殊社會中的縷縷柔情。」除了情感上的給予,鄧麗君也影響了大陸流行音樂的演唱風格。

1979年年末,伴隨著電視紀錄片《三峽傳說》的播出,由李谷一演唱的《鄉戀》迅速地風靡大江南北,但由於歌詞與當時的文藝界主流較格格不入,李谷一明顯模仿鄧麗君的唱法也很快地招來了批評的聲音,指責歌曲「嗲聲嗲氣,矯揉造作」。鄧麗君的歌也由此被認為是「靡靡之音」。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鄧麗君的歌也逐漸「解禁」。1985年2月1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題為《鄧麗君說:真高興,能有電話從北京來》的新聞報道。這被認為是大陸新聞界,對鄧麗君的第一次正式的新聞採訪報道。

鄧麗君 圖片來源:新京報

3

實際上,今天大陸樂壇的許多成名已久的歌手,如那英、田震、毛阿敏、楊鈺瑩等,均表示過自己受到鄧麗君影響,而走上了流行音樂的道路。甚至在近年大陸的選秀節目中,也有年輕的90後華人歌手因模仿鄧麗君而走紅。可見鄧麗君影響力之久遠。

而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鄧麗君帶動的不僅是流行音樂的啟蒙與發展,也刺激了當時音像經濟的發展。知名樂評人金兆鈞接受記者採訪曾說過:「那時候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一年就賣掉800萬盒卡帶,一年一座大樓拔地而起。」

可以說,鄧麗君的歌聲,不僅連接起兩岸共同的情感記憶,還介入了兩岸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的變遷。在中國,以鄧麗君命名的紀念館有兩座,分別是台灣鄧麗君紀念館和北京鄧麗君紀念館。兩岸以紀念鄧麗君為主題展開的各種音樂活動也層出不窮。

儘管華人音樂圈每個年代都可能誕生不同風格的歌手偶像,但鄧麗君卻一直是難以被用來對比的獨特存在。是她的唱腔難以模仿和超越嗎?還是她的歌曲立意高度無法逾越?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已經和她的時代緊密聯繫在一起。而那個特殊的環境,已然難以復刻。

子團(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沸騰 的精彩文章:

用化學元素寫春聯,門捷列夫看了沉默,居里夫人讀了流淚

TAG:沸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