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便有血,腸子要爛?這病你千萬別得上,否則黏一輩子!

大便有血,腸子要爛?這病你千萬別得上,否則黏一輩子!

本文理論依據:《現代中醫內科臨證備要》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個癥狀,這就是大便中有血。

這個現象,其實很多人都曾發生過,只不過嘴上不說而已。不談別的因由,單說那痔瘡引發的便血,就很常見。癥狀雖然有輕重之別,但至少廁紙上有血跡的現象,很是多見。另外,諸如消化道出血等等,也都容易引發便血。

不過,這些都不是我們今天主要介紹的。我們今天要和您聊的,是引發便血的另一種疾病——潰瘍性結腸炎。

這個病,一旦得上,常常就黏上一輩子,治療起來十分纏手。

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呢?說白了,通過腸鏡檢查,會發現黏膜水腫充血,有散在的深淺不等的潰瘍,往往覆蓋著血性的滲出物(如下圖)。患者的癥狀,就是大便中有膿血,而且腹瀉,多的每天十餘次,二十餘次,腹痛不已。說白了,這類患者的腸道彷彿潰爛一般,病灶連成片,令人觸目驚心。更要命的是,這個病一旦得上,就容易複發,而且容易遺傳。

這種疾病怎麼辦?在這裡,我們與您說上一張驗方,供您醫者參考、病家借鑒——

準備白芍30克,黃連10克,元胡10克,厚朴10克,地膚子15克,敗醬草15克,白鮮皮15克,莪術10克。水煎服。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我國當代老一輩中醫學家阮士怡先生。阮師1919年生人,河北人士,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師從陸觀虎先生,歷任天津市首批內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天津中醫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會理事等職務,著有《中醫內科學》等專著,是京津杏林之名宿。上方,就是阮師的經驗方,被收錄在很多中醫學專著裡面,供後學研習。

解讀此方精義之前,我們先得了解一下,這潰瘍性結腸炎,是因為什麼引起的。就生活習慣而言,季候變換、飲食不節,常常會令人發病。從中醫內科學的角度分析,濕熱內蘊,是不可忽視的病機。考嚴世芸先生所著《現代中醫內科臨證備要》一書,以及《現代中醫內科指南》等著作,都將濕熱二字,看作誘發此病的首要原因。就連《素問》里也說:「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還有葉天士也說:「泄瀉,注下症也……溏泄之腸垢污積,濕兼熱也」。這些都表明,濕熱蘊結大腸,氣滯血瘀,灼傷脈絡,擾亂傳導,乃是腹瀉、腹痛、便血的根源。因此,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清熱解毒燥濕,養血和營止痛,是不可忽視的路徑。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體會阮師此方的妙處了。為了您看著方便,再把好方贅述一遍:白芍30克,黃連10克,元胡10克,厚朴10克,地膚子15克,敗醬草15克,白鮮皮15克,莪術10克。

這裡面黃連苦寒清熱,入腸胃二經。敗醬草和白鮮皮,苦寒燥濕,可以清腸中熱毒。地膚子苦寒,可以清利濕熱。這些苦寒的藥物配合厚朴溫中下氣,成為反佐之勢,實現了清熱、解讀、燥濕、理氣的目的。

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其中的白芍。白芍,這裡用30克。意義幾何?

原來,現代藥理提示,白芍有抗炎、促進潰瘍面癒合的作用。從中醫角度分析,白芍性味平苦,微寒,入肝脾二經,可以養血、調營、養陰,並柔肝止痛。它其實就是在理血。潰瘍的形成、便血,實際上不就是血淤氣滯、血行不暢、灼傷脈絡的表現嗎?用白芍來養血調營,配合莪術的活血化瘀行氣之功,就能實現更好的理血效果。如此一來,就是正合「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的訓示了。不過從臨床經驗來看,白芍必須重用。用量不夠是起不到效果的。

最後,全方結合元胡的止痛之效,可以實現很好的治療效果。有驗案記載,患者此方服用7劑,大便次數減少,潛血減輕。加減後共服18劑,病情基本穩定,癥狀消失。

不過,方劑總歸是方劑。它是當代中醫臨床家門的經驗總結。我們把這些經驗介紹出來,目的是讓您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以及中醫調治這些疾病的心法和手段。看官如果要借鑒應用,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才行,切不可貿然應用。如果能幫助有需要的看官改善和控制病情,則為我們最大的心愿了。

全文完。不知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