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按身體這7個開關,舒筋通絡百病消!腰椎頸椎病、肩周炎都好了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西嶺教授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疼痛,就如頸肩腰腿疼等。有的與疾病有關,有的與生活習慣有關。其實人身上就有許多「止疼開關」,可以通過按壓等方式,將疼痛感「關掉」。
哪裡疼痛按哪裡。就如現在常困擾年輕的上班一族的腰椎頸椎病,也可以通過聖體的這些「開關」來進行治療。
為什麼腰椎頸椎病容易找上你?
——3大壞習慣是否中招
1.壞習慣一:長時間低頭或久坐
這是造成頸椎病年輕化的重要原因。頸椎就像一個吊塔,後方肌肉就是吊索,如果長期低頭,肌肉長時間勞損,易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等。已患有嚴重頸椎病的人,長時間低頭後,突然抬起頭時,還容易因暫時性腦缺血引發頭暈、噁心等癥狀。
建議:養成良好的坐立姿勢,減少長期低頭的時間,如看手機可放在與視線相平行的方向。另外,在工作中每45分鐘「自我打斷」一次,並放鬆5分鐘,是預防頸椎病的一大法寶。
2.壞習慣二:坐軟沙發
會致頸椎病發病幾率增大。不少人下班後喜歡窩在在軟沙發上看手機、看電視,覺得勞累了一天,這樣做很放鬆愜意。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越是在勞累的時候,越要保持頸椎甚至整個脊柱的生理弧度,窩在沙發上只能會加重肌肉骨骼的隱形損傷。
建議:應儘可能地少坐軟沙發,即便要坐,也要盡量坐直了,中國人流傳幾千年的「坐如鐘」是有科學性的。如果實在太累,寧可躺著也別窩著。站立或坐立不能維持脊柱生理位置,那麼抵禦重力的最好辦法就是躺著。
3.壞習慣三:穿高跟鞋
迅速增大椎骨壓力。脊柱是由多個椎骨連接而成的,兩個椎骨的接觸面近乎為平面。當我們姿態挺拔時,椎骨之間是面與面的接觸,受力得到分散,不易損傷。而穿高跟鞋,會使人的重心過度前移,造成骨盆前傾,使得脊柱彎曲增大,造成椎骨間的接觸面變小,腰椎和頸椎受力點集中,甚至會集中到一個點上。這樣,對椎骨的壓力會迅速增大,容易造成損傷。
建議:為了健康的脊柱,最好不穿高跟鞋。如果實在要穿,鞋跟不要超過5厘米,每天不超過4小時。
打開身體這3個開關,從此和腰椎頸椎病肩周炎說再見
1. 腰痛開關——搓捂後腰
背痛時,用雙手搓搓後腰,腰酸背痛的癥狀會有立竿見影的改善。腰部是中醫所指的「帶脈」所行之處,特別是脊椎兩旁,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經常按摩能有助於緩解腰酸背痛。具體做法是將兩手搓熱後,放在後背脊柱兩側的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至尾骨處。經常背痛的人可以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2.脖子疼開關——點按落枕穴
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3. 肩痛開關——提揉「肩峰」
肩峰即「肩井穴」,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肩部最高處,有助於緩解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癥狀。
具體操作方法是,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併攏,自然地搭在被按者肩部,五指用力拿捏,如果再用空心拳捶捶後背,效果會更好。
需要提醒的是,按摩不要過久、用力不要過度,尤其是血壓高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久按、重按。
中醫膏貼外敷效果好
上面為大家介紹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拉開腰、肩、頸部筋絡,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只能緩解,並不能根治。要想徹底治好,還是得依靠傳統中醫療法。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在中醫方法中膏貼療法治療腰椎病、頸椎病的療效做好,因其安全有效、易操作被很多患者認可和接受。
現在市面上的膏藥魚龍混雜,很多商家註冊個商標找個小工廠一貼牌就出來招搖撞騙,導致全國的膏藥市場十分混亂。
患者在選擇膏藥時要認準國家認可的,在中醫方面最高的榮譽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古今中外的患者驗證,這個膏藥對於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等骨科疾病的根治率達95%以上,很多國外的患者也慕名而來,因為往國外不好郵寄。但是在國內就很方便。國家也支持此類傳統醫學的發展,足不出戶都可以用到。
緩解身體疼痛的其他開關
1. 牙痛開關——按虎口或下關穴
「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痛總會讓人坐卧不安,此時不妨試試身體兩個止牙痛的穴位。一個在「虎口」附近,即拇指、食指合攏時肌肉的最高處。揉壓虎口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療效。需要提醒的是,孕婦不要按摩該位置,以免耗損胎氣。另一個在耳朵前方,顴骨與下頜之間的凹陷處,即下關穴。牙痛時可以用手指或指關節按壓這個部位,也有止痛作用。
2. 頭痛開關——揪揉眉間印堂穴
無論你是感冒還是心煩,頭疼總是如影隨形。在你緊鎖眉頭時,不妨輕輕舒展開來,因為解除頭痛的開關就藏在兩眉之間。按摩「印堂穴」這個位置有助於緩解頭痛、鼻部不適等癥狀。頭疼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揪揉這個部位2分鐘左右,動作宜慢不宜快,稍微用點力,以感覺微麻、發脹為宜。一般的頭痛立刻就能見效。
3. 心痛開關——點按內關穴
手腕橫紋往上約三指寬處,即為內關穴。若突發心絞痛,除了含服硝酸甘油外,還可以點按此處5分鐘,能夠活血通絡,起到止痛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此法僅作輔助治療以及急救使用,為了以防萬一,發病時務必及時就診。
4. 痛經開關——揉捻腳背太沖穴和行間穴
痛經開關在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凹陷處。具體按摩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腳,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腳即可。


※頸椎疼痛越來越嚴重,上班經常用電腦要注意,每天這樣做很危險
TAG:頸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