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黃歇版「遠交近攻」策略的分析

對黃歇版「遠交近攻」策略的分析

「遠交近攻」,大致意思就是結交遠方諸侯,攻擊鄰近諸侯,當然,這是站在秦國人的立場提出的方案。說起「遠交近攻」,更多人會想到范雎(後面會有論述),其實,黃歇才是原創者。黃歇就是春申君,不過,在提出此方案的時候,他還不是春申君,當時,黃歇擔任楚國左徒一職。那麼,黃歇做為楚國的高官,為何給秦國統治者提供兼并六國的戰略諮詢服務呢?

原來,在前273年,秦昭襄王做了一個聯合韓、魏滅掉楚國的戰略規劃,可能秦昭襄王是這樣考慮的:秦國已經吞併楚國西部大部分領土,楚國東遷陳地,而韓、魏陸續丟失武遂、軹地、新垣、曲陽、北宅、溫邑、修武,秦國在三晉的心臟地區楔入一顆釘子。在此局面下,秦、韓、魏組合在實力上肯定是碾壓楚國,韓、魏也樂得轉移矛盾,而且秦國也素有先打掃周邊,再攻擊中心的戰略習慣(平定巴蜀、搞掂義渠)。所以,秦昭襄王認為秦國聯合韓、魏滅楚國的計劃很可行。

此時,楚國左徒黃歇正在秦國出差,聽說此事,看到楚國面臨巨大的危險,便上書給秦國的政壇高層,內容概括如下:

秦國如果借道韓、魏伐楚,那秦國將有大禍。因為韓、魏與秦國世代仇恨,合作只是逢場作戲,它們找准機會一定會狠狠報復秦國,秦軍橫跨韓、魏去攻打楚國,秦軍恐怕將一去不返,重蹈智氏覆滅之輒(見第一章智氏之滅)。

秦軍如果繞過韓、魏,從西邊進攻楚國陳地,沿途地形複雜,地勢險惡,秦國更加得不償失。

秦軍如果長途跋涉攻打楚國,燕、趙、齊等其他諸侯國會等到秦軍孤軍深入,國內空虛之際,從背後偷襲秦國,秦國腹背受敵,危險之極。

韓、魏配合秦國伐楚,其用心險惡,因為不管勝負結果如何,他們收益最大。如果勝利,由於韓魏鄰近楚國,可以更多瓜分楚國土地;如果失敗,則可以組織諸侯合縱,共同對付秦國。

秦王兼并六國最好的方案:聯合楚國,先滅韓、魏,第一,這樣更容易操作,成功概率高;第二,這樣可以切斷楚與燕、趙、齊聯繫,天下大勢盡在秦國掌控之中。如此一來,秦國退可守進可攻,威逼燕趙,直搗楚齊,兼并六國,一氣呵成。

最後,秦國統治者認可了黃歇的這個規劃,秦國兼并六國的程序大致與此相同。黃歇成功將秦國的攻擊重點轉移轉移到韓、魏的身上,延緩了楚國滅亡的時間。那麼,站在秦國的角度看,黃歇的策略到底是否高明呢?

對秦國來說,黃歇策略的優點是風險可控,可操作性強;那如果按原計劃執行,即秦國聯合韓、魏攻打楚國,就一定會重蹈智瑤的覆轍嗎?本文認為不會,原因就是秦國與韓、魏、楚的實力差距,要比智氏與韓、魏、趙的實力差距大得多,所以,秦國也一樣能夠取勝。如果那樣的話,楚國可能就是第一個被滅國的諸侯,整個歷史將會重新書寫:也許陳勝吳廣那樣的人物提前幾十年出現,也許秦國統治者能夠先專心經營好楚國故地,再圖謀中原,最後,秦不僅統一六國,還成長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帝國,誰知道呢?

秦國高層決策者們為何會認可黃歇的方案呢?難道他們就是認為「遠攻近交」的方案更加科學嗎?本文認為不是,原因在前面已經分析了,就是秦國實力與諸侯們相差太大,選擇哪個方案都會成功,先攻楚也有先攻楚的好處。黃歇方案最終勝出還是因為秦楚之間特殊的姻親關係,秦國的實際決策人秦宣太后和實權派魏冉都在楚國出生,他們與楚國既有感情關係也有很多利益糾葛,當然,他們不會因為這層關係而做出損秦利楚的事情,不過在條件幾乎無差的時候,這種特殊關係還是會發揮作用。

前272年,黃歇陪侍楚國太子羋完到秦國做人質,秦、楚暫時達成同盟關係,楚國眼前危機解除了。同年,秦、魏、楚共同進攻燕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辰四海歷史地理篇 的精彩文章:

秦宣太后、秦昭襄王、魏冉共治時代之風雲際會(中)1

TAG:北辰四海歷史地理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