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家鄉的枸杞

散文:家鄉的枸杞

文/劉學福

【作者簡介】劉學福,文學學士,心理學碩士,現任教於陝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銅川市作家協會會員,銅川市新區作家協會理事,《銅川日報》特約記者,創立銅川市一中新區校區「晨風文學社」,創辦校《晨風報》並擔任主編。吾手寫吾心,威嚴中不乏平和,莊重中不失詼諧。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散文、隨筆、小說、詩歌等多篇。

散文:家鄉的枸杞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茶几上放著姐姐帶來的幾袋枸杞,透過透明的塑料袋我看到干枸杞果色澤深紅,果臍成白色,先端有小尖,一看都是正宗的寧夏中寧枸杞。

春節一過,天氣回暖,老家的鄉親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為枸杞樹修剪枝條,將一些逸出的旁枝剪去,這不是說誰都會剪的,村上專門有人負責剪枝,趕第一次給枸杞上肥料,所有的枸杞樹枝就剪完了,枸杞樹看上去也輕鬆了許多,而剪枝的師傅也累得夠嗆,枸杞樹是一種落葉灌木,樹榦枯而瘦小,莖有堅硬的短刺,整天的貓著腰,動輒還被刺扎了手,雖說修剪枝條有些收入,但這錢掙得也不容易。

枸杞樹到四月份的時候就開始抽絲髮條長出葉子,葉兒很小呈橢圓狀,兩頭帶著小尖。五月份枸杞花就開了,還沒有走進枸杞園,就能聞到枸杞特有的花香。走到枸杞園的邊上,清晨的枸杞葉在晨露的滋潤下青翠欲滴,看到那一棵棵枝葉茂盛、婀娜多姿的枸杞樹,彷彿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花傘栽在枸杞園內。樹枝上開著淡紫色的花兒,還帶點兒黃,小小的,嫩嫩的,似乎一觸即碎,一株株枸杞樹是那樣秀美,茁壯。隨著氣溫的升高,一夜之間,滿園的枸杞樹都開花了,有的樹上已經掛上了一粒粒青果。

散文:家鄉的枸杞

六到八月份是枸杞成熟的季節,這個季節走進我的家鄉,紅枸杞便成為了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一朵朵紫色的花兒盛開著,一顆顆綠寶石自豪著,一粒粒熟透了的紅枸杞,像多彩的珍珠掛滿了樹枝。枸杞是那樣的飽滿,那樣的精神,水靈靈的果兒亮晶晶的。在綠葉的陪襯下,成熟的紅枸杞,紅彤彤的,鮮艷奪目,默默的汲取著大地的精華滋潤著自己的身體,那嬌嫩的樣子似乎剛浸過水,紅的亮的像晶瑩剔透的紅瑪瑙。進到枸杞園裡,看著那些紅彤彤的果實,你會情不自禁地摘一顆放進嘴裡,透過薄薄的皮兒,那濃濃的甘甜,淡淡的清香,定會令你陶醉。這時也許你會想到怎麼那乾枯而瘦小的枸杞樹卻能結出這般殷紅如珍珠般光亮而晶瑩剔透的果實,這實在是大自然出人意料的傑作啊!

而這個時節也是鄉親們最忙的時候了。枸杞子好像在趕趟啊,說紅就紅了,一紅馬上就要摘,否則熟透了就落在地上爛掉,前面下的功夫就白瞎了。人比太陽起得早,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在胳膊上挎個或大或小的編織竹筐,在主人們的引領下來到枸杞園開始採摘,既不傷害枸杞枝條和葉子,又要採摘紅紅的枸杞果兒,這樣就既可以保證不影響下一茬枸杞的生長,又保證採摘的枸杞不受枸杞葉的沾粘,採摘後好處理。一粒一粒,一筐一筐,太陽還完全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幾畝鮮紅的枸杞就被採摘歸攏了,當然主人在田頭上要支起秤桿給每人過斤兩,採摘完後,馬上付清採摘費,領到錢的人兒都說著笑著到別處找尋他們採摘的枸杞園裡去了。當城裡的孩子在周末自由自在玩耍的時候,老家的孩子在周末都要挎著籃子到處採摘枸杞,掙幾個錢兒,用於自己上學。尤其是到了夏收繁忙季節,鄉親們既要忙著收小麥,又要採摘枸杞,這時老人、孩子就成了採摘枸杞的主力軍。

散文:家鄉的枸杞

採摘回家的枸杞,還要進行嚴格的處理,這樣才能晾曬出高質量的枸杞乾果。首先要用白酒攪拌,在院子里鋪平專門的塑料薄膜,將枸杞鮮果從筐里倒出,將一定比例的白酒摻撒在一定比例的枸杞鮮果里,用手反覆翻拌,然後再將塑料薄膜的四角折起,把翻拌好的枸杞悶在塑料薄膜里捂三到五分鐘,這樣可以保證不損失枸杞因擠壓而丟失的營養成分,然後再把捂好的枸杞鮮果倒在專門的晾曬工具——果棧子(是一個長方形的框子,四個邊子用高約十五到二十公分的木板訂做,底子是用竹子編的涼席,要保證晾曬時底下良好的透氣性),一般天氣要好的話,四五天就晒乾了,然後女人們就把這些晒乾的枸杞歸攏,用簸箕、風扇將枸杞乾果徹底弄乾凈,再找一些人坐在院子里的陰涼處鋪開枸杞乾果來挑揀大小,分別歸類,大、小顆粒各有各的的價格,挑揀完後用塑料袋裝好、密封好防止空氣進入(枸杞乾果容易受潮,受潮就長毛生蟲了,全都就白忙活了)。一茬一茬的枸杞就這樣被拾掇得乾乾淨淨,或者自己拉到交易市場賣掉,或者有商販上門收購,賣枸杞的收入也成了鄉親們一年收入的一部分。

家鄉的秋色很濃很濃,那是因為家鄉的枸杞紅了,到處洋溢著豐收的氣息!一直到秋收結束,暮秋時分還能採摘最後一茬。由於深秋的降霜,枸杞果兒愈顯得嬌紅了。秋風盪過枸杞園,那紅霞碧波連接天邊,異常美麗。明代詩人蕭如薰在《秋經》中寫到:「杞樹珊瑚果,蘭山翡翠峰」,深刻描述了枸杞田園裡的詩情畫意。最後一茬採摘完後,鄉親們就要給枸杞樹施冬肥了,用鐵杴把土挨個翻一遍,在每顆枸杞樹近旁挖一個小坑,壅些豬糞或尿素,再把土填上,等冬水一灌溉,一年也就到頭了,而枸杞樹也在朔風中又呈現出乾枯弱小的情狀來。

關於枸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天,一個朝庭官員路過寧安(現在寧夏中寧寧安縣),路上遇見一個年約十五六歲的女子,用棍棒追打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那老人跌跌爬爬十分可憐。朝庭官員深感不平,一把拉住那個年輕女子說:「這個老年人是何人,你為何要打他?」那女子嬌聲嬌氣的說道:「他是我的曾孫,因為有良藥他不肯服用,直到年老不能行動,所以我要處罰他。」朝庭官員又問那女子:「你有多大年齡?」女子答道:「我今年已經三百七十二歲了。」那官員聽後大吃一驚。接著問她:「都吃的是什麼葯?」女子答道:「葯只一種,然而有五種名稱,春天時叫天精,夏天時叫枸杞,秋天時謂地骨,冬天時稱仙人杖,也稱西天王母杖,一年四季吃枸杞子可以使人與天齊壽。」從此,這個故事在我的家鄉被流傳為「神仙服枸杞法。」

散文:家鄉的枸杞

這雖然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家鄉的紅枸杞的確全身都是「寶」。宋朝詩人蘇東坡在《小圃五詠·枸杞》中稱其「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國內的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和歐洲的幾個國家都種植枸杞,但老家的枸杞最好,因為據分析測定,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十八種氨基酸、三十二種微量元素、胡蘿蔔素、核黃素、尼克酸等成分。它的果實以干品入葯,以粒大、肉厚、色鮮、味甘、籽少、藥用價值高而馳名中外。葯書《本草匯言》記載:「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也。」以枸杞配成的中藥,經世延傳的古方有很多,具有補血強身,潤肝益腎,療虛補陽,延年益壽等功能,所以枸杞也被譽為「長生果」。自從明代被列為貢品以來,一直是我國名貴的中藥材,被譽為寧夏「五寶」中的第一寶「紅寶」,所以有「中寧枸杞甲天下」的美稱。而我的家鄉寧夏中寧也被稱為「中國枸杞之鄉」!

隨著科技的進步,家鄉的紅枸杞除乾果外,又研製出了系列產品,如:枸杞葉茶、枸杞咖啡、枸杞奶、枸杞酒、枸杞果汁、枸杞糖、枸杞油膠丸、枸杞多糖膠囊等多種保健食品。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享受健康的的需求,而且為枸杞的深度加工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家鄉的紅枸杞已經馳名中外,並走上了國際市場,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增添了無限的光彩,為家鄉的人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是家鄉的聚寶盆。

遊子思鄉,一種情結,一種祈盼。常在夢中看見故鄉那碧綠的田野,那堅韌的枸杞樹,那紅彤彤的枸杞鮮果,那一張張純樸黝黑的笑臉。我拿起那幾袋枸杞聞一聞,一股濃郁的家鄉氣息撲面而來。我默默祝福著我的父老鄉親,用他們勤勞的雙手描繪出充滿生機的、豐收的、新的、更加輝煌燦爛的畫卷!

散文:家鄉的枸杞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