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馮賢波之書法微言:如何寫好扇面?

馮賢波之書法微言:如何寫好扇面?

如何寫好扇面?

——書法扇面章法簡析

扇面形式作書在宋代以前幾乎是空白,扇面書法之風出現於宋代,盛行於明代,清代及近現代尤盛。

一、扇面書法作品的一般特點:

1、尺幅較小。

2、形式相對不規則。

3、裝裱、展示形式豐富多樣,既可裝裱為成扇,亦可裝裱為扇形鏡片,或合成冊頁品式等等多樣形式。

4、章法處理以「破」為主,達到不破不立的空間效果。

二、扇面的常見形制。

1、團扇(圓、橢圓、芭蕉扇形、蘋果形等)。

(1)外形與內部形態之間構成矛盾關係。充分達到以「勢」破形的平衡原則。

如果內形的布局對外形沒有對比態勢,只是依附其內,章法將簡單乏味。

(2)外圓則內方,以圍界之四邊破正圓,形成的張力支點。

正方、長方及自然形,均與圓構成辯證關係。

(3)營造遠離圓心視覺核心的態勢。

由於扇面屬體量小的幅式(一般直徑不超一尺),畫眼難以逃離圓心,要想儘力掙脫,位置就要安排得盡量偏一些。

(4)以斜破正。

行的處理以中正為主,左右擺動為輔,斜正相參。

(5)營造穩重之感。

(6)圓光,為正圓的團扇。

圓光屬於全對稱格局,「破」全對稱的圓,要確立縱橫向的平衡軸,以縱橫雙向的力量撐頂四周,使圓形具有方向感。進而使縱橫之間有主次之別,完成圓光的內部形與勢的平衡。

(7)圓光之外的團扇或縱或橫,介於圓與斗形之間,其形態優雅別緻。對外形的處理不能過於隨形。如果布局緊貼邊緣會喪失進出與收放態勢的營造。

2、摺扇

(1)摺扇是圓形的一部分,如四分之一圓、三分之一圓或半圓等。

展幅一般有60°、90°、120°、135°的梯形及平展180°半圓形。摺扇展開的扇角展幅不同,其形

態處理概念有別。

傳統韓式摺扇展開多呈半圓形,即180°平展;日式摺扇多小展幅且行數較少;中式摺扇多介於兩者之間。

(2)運用邊角意識,營造進出態勢,避免完全貼邊。

(3)摺扇的每一折均是倒梯形,上寬下窄。

a、長短行交替間隔。

為了避免造成頂部鬆散、底部擁擠的問題,通常採取一長行、一短行交替出現的懸空幅式。

b、每行不足一半,以避免底部局促相犯,自相矛盾。

c、強者削之,弱者補之。

使底部有氣勢,盡量撐、擠不謙讓;頂列則相應避讓一角,反襯底部氣勢之強悍。

d、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以寬大字組使頂部位置寬裕而不鬆散;收斂字組使底部位置不擁擠。

c、注意每行中段之間的穿插處理,因容易造成全局中心擁擠。

(4)摺痕相當於界格,對界格要有破邊意識,或貼邊居左,或貼邊居右,或破格而出。不要完全服從於界格的限定,妙在齊與不齊之間。若是填空式的內外皆齊形式,則狀如運算元而死板無生機。

(5)邊角式格局是扇形布局主流形態,小中見大、則形神兼備。因此四角對整體格局影響極為突出,應多種手法交替配合。

三、趙佶《草書團扇》賞析。

趙佶《草書團扇》趙佶草書七言詩團扇絹本,尺寸:縱28.4厘米;橫28.4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掠水燕翎寒自轉,唯泥花片濕相重。天下一人。」這件作品可以稱得上是存世扇面書法中最享盛名的,也是徽宗傳世草書作品中的極品。其大草深受黃庭堅影響,與其楷書瘦勁的風格一致,以骨力見長。正文十四字,窮款署名合文為一字,四行,一揮而就之際,動靜虛實、收放、諸變化一應俱全,與圓形關係若即若離,或入或出,極為自然妥帖。

面對正圓形格局,首先凸顯出來的關鍵佔位點有四角:右上為「掠」,右下為「燕」,左上為「墮」「濕」,左下為署名「天下一人」、「片」。分布撐出四個角,章法的骨力便呈現出了。其中以左上角為主支撐,牢固全局,其餘三處虛點,若即若離。前兩行與後兩行未作對稱之態,前兩行左傾,相對收斂,筆墨較實;後兩行右傾,上實下虛,筆勢由厚重突變為迅捷。全局最虛幻的畫眼在左下角,周邊以闊筆重按相烘托。一、二行首尾相合,中段分開;三、四行頂部相合,底部分開;二、三行之間若即若離,連斷關係極富情趣。其署名極為巧妙,險絕之勢驚心動魄,位置介於第三行「花」與最後正文之「重」之間,與二字合文為一,渾然一體。

馮賢波/文、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天視野 的精彩文章:

TAG:明天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