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異囊腫:取卵術是否增加輸卵管卵巢膿腫的風險?

內異囊腫:取卵術是否增加輸卵管卵巢膿腫的風險?

現在提供ART治療時,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合併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即巧克力囊腫的患者。這可能與近幾年來治療觀念的轉變有關。早些年,在開始ART治療之前,醫生總是建議先將巧克力囊腫予以剝除,從而降低ART手術難度及併發症,同時可能提高妊娠率。

後來這種觀念被從頭轉變,更多的研究發現,剝除內異囊腫並不能改善ART妊娠結局,同時可能造成卵巢功能下降的不良後果。因此,現在的專科醫生更建議,接受ART前暫時不進行內異囊腫手術。

於是在臨床應用中,取卵術(以後後續的胚胎移植術)時,可以看到非常多合併內異囊腫的病例。現在該輪到手術醫生犯愁了——巨大的、多發的、雙側的內異囊腫,簡直就是手術醫生的噩夢——不只是增加了術中操作難度,也增加了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

一般認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發生盆腔感染的風險更大,可能有以下原因:

(1)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免疫系統,對感染抵抗力低下;

(2)在內異囊腫或盆腔其他病灶處積累的血液是細菌生長的良好培養基;

(3)內異囊腫囊壁脆弱,容易被細菌穿透,產生囊內感染。

怎麼辦?感覺內異囊腫發生感染的風險好大!取卵手術並不是一個無菌的手術,本來就有將陰道菌群帶入盆腔、卵巢的可能。這個手術會不會增加內異囊腫感染的機會呢?

GIF

Claire Villette, M.D等也有這樣的疑慮,於是他們回顧了過去4年內(2009-2012年)在其醫院內發生輸卵管卵巢膿腫,同時合併內膜異位囊腫的病例,分析其發生感染的原因,藉此以推論出ART是否增加內膜異位囊腫患者感染的風險。這篇文章發在2016年的fertility & sterility上。

4年內,內異囊腫患者,同時發生輸卵管卵巢膿腫的病例,共230個。剔除213例既往盆腔感染且收住入院行盆腔手術的,5例行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的,1例順產的,1例數據記錄不全的,最終剩下10例為內異囊腫患者,發生急性盆腔感染,最終確認為輸卵管卵巢膿腫的情況。

分析這10例病例,有6例為不明原因,1例為剖宮產後37天,有3例可能與ART相關,分別發生於取卵術後第16、57、102天

作者分析認為,ART術後>2個月發生的盆腔感染,很多醫院不認為是ART引起的併發症,因此不會被上報,可能低估了ART感染併發症發生率。

另一方面,內異囊腫患者中,大部分發生盆腔感染是不明原因的、散發的情況。如果ART術後2個月都沒有發生感染,那麼這些患者的後續盆腔感染可能與取卵等手術操作沒有任何關係。從這一方面看,我們可能也高估了內異囊腫患者ART術後感染的發生率。

與之相符的,Chen MJ等的一篇文章(DOI:http://dx.doi.org/10.1016/j.fertnstert.2004.01.032)也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Ⅲ-Ⅳ期是發生輸卵管卵巢膿腫的一個獨立的高危因素,OR(95%CI)為2.95 (1.87–4.67)。因此,ART術後遲發的盆腔感染可能只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而與ART手術無關。

雖然在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內異囊腫患者中,取卵術、ART並不增加發生輸卵管卵巢膿腫的風險,但這只是在因果關係的理論層面。實際臨床應用中,並不是說我們在進行ART時就可以隨意操作、忽略發生感染併發症的可能性。相反,由於這類病人的易感染性,在術前準備、術後觀察等方面都應該非常注意,以盡量減少其繼發感染的可能:

(1)術前使用聚維酮碘或氯已定消毒,並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陰道;

(2)臨手術前預防性靜脈使用抗生素;

(3)術中儘可能避免穿刺內異囊腫;

(4)術後對盆腔痛、發熱等不適的嚴密監測。

最後,有趣的一點,此篇文章中,取卵術後輸卵管卵巢膿腫的發生率約為0.17%。其他一些描述了經陰道取卵術併發症發生率的報道中,無內異囊腫的盆腔感染率為0.4-0.6%,未經篩選患者的感染率為1.3%。同時,不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的情況下,盆腔感染率為0.4-0.6%;預防性使用了抗生素,感染率為0-1.3%。

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

內異囊腫不是增加盆腔感染風險的危險因素——上面已經闡明。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並不能減低盆腔感染的風險?是否有必要在ART治療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這就是我們下次再討論的話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輸卵管 的精彩文章:

TAG:輸卵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