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

先秦:墨子及弟子 撰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於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 :「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墨子對他的門生耕柱子感到生氣,耕柱子說:「我沒有比別人好的地方嗎?」墨子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將鞭打哪個?」耕柱子說:「那我當然鞭打好馬了。」墨子說:「為什麼要鞭打好馬呢?」耕柱子說:「好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說:「我也認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氣。」耕柱子醒悟了。

注釋

1.墨子:原名墨翟,戰國時墨家學派創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為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所作。

2.耕柱子:墨子的門生。

3.怒:對......感到生氣。

4.愈於人:比別人好。愈:超過,勝過。

5.將:準備。

6.太行:山名,綿延陝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脈。

7.驥:好馬。

8.誰策:即「策誰」,趕哪一種(指驥或牛)。

9.策:驅策。

10.何故:為什麼。

11.足:值得。

12.責:鞭責,鞭策。

13.悟:明白。

14.子:你。

15.以:以為;用來。

此詩與《秦風·無衣》題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卻完全兩樣。從字面上看,似覺並無深意,但前人往往曲為之說,《毛詩序》云:「《無衣》,美晉武公也。武公始並晉國,其大夫為之請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詩也。」朱熹《詩集傳》云:「曲沃桓叔之孫武公伐晉,滅之,盡以其寶器賂周釐王。王以武公為晉君,列於諸侯。此詩蓋述其請命之意」,「釐王果貪其寶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廢,是以誅討不加,而爵命行焉。」(同上)這一說法今人多表示懷疑,如程俊英《詩經譯註》就認為「恐皆附會」。

從詩意來看,此篇似為覽衣感舊或傷逝之作。詩人可能是一個民間歌手,他本來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滿溫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詩句樸實無華,皆從肺腑中流出:「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揀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製的衣裳,那樣舒坦,那樣美觀。」「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製的衣裳,那樣合身,那樣溫暖。」語言自然流暢,酷肖人物聲口。感情真摯,讀之令人凄然傷懷。

對於詩中的句讀,舊說兩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認為應標點為:「豈曰無衣?七兮。」前四字為一句,用以自問,後二字為一句,用以自答,詩人正是在這種自問自答中,抒寫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詞的解釋上也頗多歧見。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詩集傳》以為「侯伯七命,其車旗衣服,皆以七為節。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變『七』言『六』者,謙也,不敢以當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於天子之卿亦幸矣。」朱熹的解釋,完全服從於他對於這首詩主題的理解。這首詩既然是述晉武公向周釐王請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釋為「諸侯七命」,把「六」解釋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釋為「天子」。前二者與晉武公的諸侯身份相當,後者則與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稱。其說固然言之成理,不失為一家之見,然與詩的本意可能相去甚遠。

從對此詩主題的理解出發,「七」和「六」俱為數詞,也可以看作虛數,極言衣裳之多。而「子」則為第二人稱的「你」,也即縫製衣裳的妻子。這樣的理解,應該是符合詩的本意的。

全詩分為兩章,字句大體相同,唯兩起變動一個字:「七」易為「六」;兩結也變動一字:「吉」易為「燠」。這主要為的是適應押韻的需要。從全篇來說,相同的句式重複一遍,有迴環往複、一唱三嘆、迴腸盪氣之妙,讀者在吟誦中自然能體會其中的情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遠離喧囂的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