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知識:清陵神道碑上皇帝的謚號為什麼不全?
清朝陵寢制度與明朝陵寢制度重要區別之一就是皇帝陵建神道碑亭,內立神道碑一統,神道碑上鐫刻皇帝的廟號和謚號,而明陵不建神道碑亭,不立神道碑。
清朝有12座皇帝陵,關外的永陵、福陵和昭陵未建神道碑亭,沒有神道碑。關內的九座皇帝陵都建了神道碑亭,立了神道碑。細心人發現,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雍正帝的泰陵、乾隆帝的裕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神道碑上所鐫刻的皇帝謚號與這八位皇帝的謚號都不全,孝陵碑上少了「定統建極」4字,景陵碑上少了「中和」2字,泰陵碑上少了「睿哲」2字,裕陵碑上少了「欽明」2字,昌陵碑上少了「光裕」2字,慕陵碑上少了「寬定」2字,定陵碑上少了「庄儉」2字,惠陵碑上少了「明肅」2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與清朝陵制、喪制和謚法有關。清制:神道碑上的字要在皇帝入葬前將神道碑、硃砂碑上的字鐫刻上,要將明樓、大殿、宮門的斗匾掛上。而清朝皇帝的謚號最多到22個字為滿額(只有太祖弩爾哈齊謚號是為24字)。兒輩皇帝先上20個字,到孫輩皇帝即位後再增加2個字才達到22個字,而皇帝都是在兒皇帝即位初入葬的,碑上鐫刻的謚號都是兒皇帝所上的謚號,所以孫輩皇帝給增加的謚號字碑上都沒有。
上面提到的所少的字都是孫輩皇帝給增加的,所以就造成了碑上刻的皇帝的謚號不全。光緒皇帝崇陵神道碑上的謚號20個字是宣統帝給上的,清朝在宣統三年就滅亡了,沒有孫輩皇帝上謚號,所以崇陵神道碑上的字與光緒帝的謚號字一樣多。光緒皇帝是清朝皇帝中唯一沒有達到22個字滿額的皇帝。
孝庄文皇后是在雍正三年入葬的,所以昭西陵的神道碑上少了乾隆帝給上的「純徽」2字。慈安皇太后是在光緒七年入葬的,所以慈安陵的神道碑上少了宣統帝給上的「誠靖」2字。慈禧的謚號是宣統帝按皇帝謚號標準一次上的齊的,所以慈禧陵神道碑上的22字是齊全的。


TAG:探索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