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投資」被騙,源於親情回報不足

老人「投資」被騙,源於親情回報不足

「只要3個月每月繳交900元入會費,之後每月就可領取獎金,如果介紹人入會,還有更高的獎勵……」面對這樣賺錢的「好機會」,有不少老人動心了,他們不僅自己衝動投資,還積極發展「下線」,到頭來連自己的入會費都要不回。近日,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犯罪嫌疑人朱某被廈門湖裡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1月25日《廈門晚報》)

交會費、發展下線、享受優惠等幾個詞語組合在一起,怎麼看都像做傳銷的,怎麼看都像騙子行騙的套路,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騙子的手段並不高明,上當受騙者應當寥寥無幾。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聽完了講座」,在場的大多數老人都心動了,成了被騙的對象。

對此,有人將其歸因於老人辨別能力低、貪心等因素。還有人將其歸因於騙子大打親情牌嘴甜,左一個大伯,右一個大媽,叫得老人們心花怒放,時不時陪老人們聊天,再輔之以小利,老人被騙子的「誠心」所感動。

據新聞報道,一些老人明知道自己買保健品上當受騙,卻依然樂此不疲,聲言「我買的不是保健品,是陪伴」。是啊,子女只顧事業的打拚,不在老人身邊,對老人的關懷不夠,不能常回家看看,老人當然就會有失落感。想想看吧,連回家看老人都需要立法,孝敬老人都需要「孝老假」,子女又把老人放在什麼位置?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到老來,卻沒有得到應的親情回報,怎能不去尋找寄託?

騙子看到並利用了這一點,時常同老人們拉拉家常,製造一些「親情」氣氛,宣傳一些保健功能。這種情形之下,又有多少老人能夠保持「定力」,於是就聽信了騙子的宣傳,或投資產品獲取高額回報以證明自己還有工作能力,或購買保健品以期獲得健康。健康的誘惑、親情的誘餌,能力的證明等等,讓老人們最終成為騙子的「獵物」。

可以這樣假設,假如子女經常陪陪老人,填補他們情感的空虛;假如子女能夠時常關注老人的健康,引導他們科學鍛煉身體……可惜沒有假設,現實中子女總有自己的借口,從而讓「害怕孤獨,渴望親情的關懷」成為老人們的最大訴求。

與其痛罵騙子的可恨,不如反思自己究竟花費了多少時間陪了老人;與其抱怨老人辨別能力低,不如反思自己在老人健康生活習慣上究竟投入了多少。總之,一句話,親情才是防止老人上當受騙的最好清醒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報網 的精彩文章:

紫台一研究員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TAG:南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