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猶太天才士兵的奇蹟,帶隊打垮一個德軍師!

一個猶太天才士兵的奇蹟,帶隊打垮一個德軍師!

提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句成語,軍迷朋友也許能想起二戰東線一輛蘇軍KV 2阻擋德國一個師的經典戰例。不過,在西線戰場,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軍猶太炮兵觀察員也打出了個人的小小傳奇:在戰友的鼎力支持下,他一個人指揮後方炮兵部隊,打垮了幾乎一個德軍師!


神童從軍

1923年,本文的主人公——羅伯特·林肯·魏斯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父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匈牙利移民美國的猶太人。

魏斯自幼聰穎過人,是小有名氣的早慧兒童,結合猶太民族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他連續跳級,18歲時便從美國普渡大學畢業:這是一所理工科名校,出過十幾位諾貝爾獎得主,著名校友還包括首次登月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和抗日將領孫立人。

普渡大學校園

身著軍禮服的羅伯特·魏斯少尉

經過一年多的嚴格訓練,魏斯被授予少尉軍銜,進入第230野戰炮兵營。諾曼底登陸開始後,魏斯前往法國,作為炮兵觀察員配屬給步兵部隊,主要工作是根據前線戰況,通過無線電台與後方聯絡呼叫炮火支援。


「元首」豪賭

此時正值1944年夏天,希特勒可謂是遭到了塌方式慘敗:蘇德戰場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法國戰場上,經過近兩個月激戰,盟軍在諾曼底站穩了腳跟,形成席捲法國腹地之勢;到了7月,他本人更是遭到手下的刺殺——著名的「720事件」。巨大的打擊接踵而來,希特勒愈發焦躁。

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希特勒不是盤算著收縮防禦,而是如同一個輸紅眼的賭徒,聚攏手邊的籌碼孤注一擲,企圖翻盤。他所挑中的「賭桌」是法國北部,目標是向西攔腰斬斷正準備南下的美軍第3集團軍,奪回法國西部的阿弗朗什市,繼而向北,重新沖向諾曼底的海岸線。

在希特勒的反攻計劃中,只有1600居民的法國小鎮莫爾坦是關鍵一環。

莫爾坦在法國的大致位置

莫爾坦位於塞河和塞爾烏涅河中央的谷地里,因周邊林木茂密被稱作「諾曼底的瑞士」。該地區遍布丘陵,最高點是小鎮東郊的317高地,可以俯瞰四周所有東西走向的公路。因此,德軍必須搶先奪取莫爾坦,最低限度也要佔領317高地才能保證向西的道路暢通無阻。

從南向北航拍317高地,它只是小鎮東邊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山包

今日的317高地


夜半被圍

1944年8月6日,正當準備發起反擊的德軍部隊緊張調動之際,莫爾坦的美軍也進行了換防。第30步兵師自登陸以來連續戰鬥了50多天,非常需要休整,但軍令如山,風塵僕僕的官兵們只得爬上卡車,一路顛簸來到了莫爾坦。

行進在法國小鎮的美軍十輪大卡車,高度摩托化是美軍一大優勢

美軍第30步兵師120團2營負責接防莫爾坦鎮和317高地,羅伯特·魏斯少尉此時正好配屬給該營的E連。他連做預先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就隨部隊來到了317高地,手頭只有營里下發的幾張大比例地圖。整個8月6日白天,美軍步兵們忙著加固野戰工事,魏斯帶著他的五人觀測組對周圍地形進行了測繪標定,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因為時間已晚,他沒有回E連連部,帶著觀測組在317高地南面山坡上挖了散兵坑就地休息。

8月6日晚上,顛簸和勞累帶來的倦意如同四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暗一樣籠罩了美軍第30步兵師。除了執勤哨兵,幾乎每一個人——尤其是第一線的官兵們,全都沉沉睡去,魏斯也不例外。他所不知道的是,自己即將被歷史的進程選中,去為個人和身邊戰友的命運而奮戰。

22點,德軍開始執行代號「列日行動」的反擊作戰,進攻美軍第30步兵師和第9步兵師,負責攻打莫爾坦鎮及317高地的是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和配屬該部的黨衛軍第17「伯利欣根」裝甲擲彈兵師菲克戰鬥群。這一次,德國人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盟軍雖然掌握了德軍全套密碼,但是在戰鬥開始前兩小時才破譯出關於反擊計劃的電文,一線部隊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預警!

1944年8月的德軍已經對於車輛隱蔽行進已經習以為常

為了避免遭到美軍炮兵壓制,「帝國」師在攻擊之前沒有進行火力準備,而是繞開317高地,從南、北兩個方向直撲莫爾坦鎮,將317高地留給身後配屬的菲克戰鬥群解決。

跟隨著「帝國師」的步伐,從8月6日23點開始,德軍菲克戰鬥群以多個排級分隊發起滲透攻擊,兩小時之內蕩平了美軍第30師120團2營設置在317高地附近的一系列路障和前哨陣地,順便搗毀了唯一一處配屬給317高地守軍的反坦克炮陣地。慌亂中,美國守軍不是被俘虜,就是在老兵和軍士帶領下摸黑向317高地上的主陣地後撤。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雖然不如幾支黨衛軍裝甲師有名,但依然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在317高地之上,戰鬥剛剛打響,魏斯少尉為自己傍晚時就地休息的決定付出了代價。滲透到高地上的小股德軍不斷投擲手榴彈,此起彼伏的爆炸聲令美軍分不清到底來了多少敵人,魏斯向身邊的一個步兵班求助,誰料步兵裝備的氣冷式輕機槍在激戰中過熱卡殼,霎時失去了壓制能力!眼看陣地就要失守,魏斯觀測組只能背著電台和儀器,冒著頭頂不斷飛過的子彈向上爬了150多米找到E連連部,才暫時安全下來。魏斯少尉緊急呼叫後方炮火支援,雖然夜暗和大霧中飛來的炮彈毫無準頭,但總算打退了德軍菲克戰鬥群兇猛的滲透突擊,給317高地上的美軍爭取了穩住陣腳的寶貴時間。

M1919A4是二戰後期美軍廣泛裝備的氣冷式輕機槍

對美軍而言,更大的打擊來自莫爾坦鎮——德軍「帝國」師發揮了最大的突然性,以24輛黑豹式坦克支援一個裝甲擲彈兵團猛地楔入鎮內。美軍第30步兵師120團2營和1營一部來不及形成連續的戰線,與德軍陷入逐屋巷戰,數量和裝備上的劣勢盡顯無疑。很快,小鎮在黑豹式坦克的燃燒彈轟擊下成了一片火海,德軍取得了暫時的勝利,美軍第120步兵團2營營部躲進一處廢墟,部分守軍向東逃到317高地上。

莫爾坦反擊戰第一天兩軍交戰情況,其中紅色箭頭為德軍,藍色箭頭為317高地位置

8月7日的太陽升起時,莫爾坦鎮已經被「帝國」師完全攻佔。317高地上則聚攏了美軍第30步兵師120團E連、G連和K連共計約700人,他們雖然被包圍、與上級失去了聯絡、手中沒有反坦克武器、彈藥給養也所剩不多,但依然如同砸進德軍動脈的鋼釘,對周圍公路上滾滾向西的敵人形成巨大威脅。因此,德軍不可能對317高地圍而不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山包即將面對「帝國」師精兵的正面猛攻。


激戰連連

8月7日上午,籠罩整個諾曼底的霧氣漸漸散去,317高地上的美軍往下張望,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映入眼帘的敵人不再是前夜遍地開花的小股部隊,而是數以百計的裝甲車輛和數以千計的德軍步兵,從東面、北面和南面三路向317高地蠕動而來!

此時魏斯少尉正帶著觀測組在半山腰找好觀測點,架起三腳架和望遠鏡。317高地連接後方的野戰有線電話已經被完全切斷,守軍唯一的通訊手段就是魏斯少尉的電台了,他就是對抗德軍機械化突擊的「秘密武器」。

二戰西歐戰場,一個美軍炮兵觀測組

魏斯少尉是這樣開始這天的傳奇戰鬥的:

我們蹲在樹叢里搜索目標,很快鎖定了幾輛滿載步兵、正在穿過農田的德軍半履帶車,我把方位報給無線電話務員,過了一會兒,105毫米炮彈從西面2英里(3.2公里)外的炮兵陣地飛來。敵半履帶車紛紛扭頭,開進四周的樹林和灌木里。我看到德軍步兵下了車,又呼叫繼續炮擊,同時修正落點。炮彈以兩發、四發、六發的規律落在敵群中,炸出片片黑雲,消滅了他們。

幾分鐘後,觀測點暴露了,一串串德軍機槍子彈射了過來。魏斯命令放棄這裡,在不遠處重新設置了觀測點,繼續定位南面的大股德軍,他們離317高地只有1500米了:

步步緊逼的敵坦克和步兵是很好的目標,我要求同時使用延時引信和碰炸引信進行射擊,炮兵的齊射不斷在德軍頭頂和四周炸響,敵步兵忙不迭地尋找隱蔽,坦克也不得不散開。

二戰西歐戰場,正在開火的美軍榴彈炮

經過前一天的緊張測繪,自幼記憶力超群的魏斯已經熟悉了317高地周圍的地形地貌,他毫不浪費口舌,不說一句廢話,快速又精確地報出從各個方向接近的德軍坐標,只是在向無線電話務員修正炮彈落點時稍作停頓,不斷給急於進攻的德軍帶去死亡和遲滯,確保敵坦克和步兵難以成建制地突入美軍陣地。

魏斯的底氣來自於後方實力強勁的炮兵群,莫爾坦方向打響之後,美軍第30步兵師下轄的炮兵獲得了緊急加強,一天之內從3個炮兵營增至12個炮兵營,共144門105或155毫米榴彈炮。毫不誇張地說,魏斯少尉就是這百餘門重炮的眼睛,魏斯的無線電電台就是這百餘門重炮的扳機!

二戰中美軍榴彈炮的兩種主力口徑是155毫米(上)和105毫米(下)

戰至8月7日下午,317高地之上,美軍軍官們開始擔心士兵們手頭的彈藥、食物和飲用水還能堅持多久。不過,魏斯少尉更擔心電池還能堅持多久——作為317高地僅剩的對外聯繫方式,可以說守軍的生存完全取決於無線電台的電池電量。魏斯和觀測組把電台攤在太陽底下,希望增加一點溫度,讓電池更耐用一點,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了。

如果要冒著猛烈的炮擊攻打317高地,「帝國」師是極不情願的。然而,他們很清楚美軍與蘇軍不同,擁有極強的通訊能力,即使317高地的重武器已經被全部消滅,也能通過配屬的炮兵觀測組呼叫後方火力支援,持續威脅莫爾坦以南「帝國」師向西進軍的主幹道——177號公路。因此,德軍眼見不能一鼓作氣拿下317高地,便在8月8日改變了戰術。魏斯對此印象極其深刻:

這一天(8月8日)艷陽高照,首先出現一個穿著原野灰軍裝的德國步兵排在陣地前方集結。我們還在前一天的觀測點,無線電台的電池電量已經所剩無幾,但必須堅持傳遞指令。很快一陣爆炸和黑煙籠罩了德軍步兵排站立的地方,人體碎塊四散飛濺,但敵人兵力充足,不在乎這點損失,坦克和步兵不間斷地發起衝擊,我們不斷呼叫炮擊把他們砸回去。

大約一個半小時後,德軍換了一種戰術,使用88炮抵近直瞄射擊高地上的石頭,崩碎的石塊成百倍地增加了炮彈破片的數量,鋪天蓋地般砸下來,我們只能暫時停止觀測,忿忿不平地尋找掩蔽。

突然,敵人開始發射白磷彈,這是一種可怕的武器,爆炸後向四面八方射出數以千計的高溫燃燒顆粒,一旦落到人體上,就會一直燒到露出骨頭為止。突然間白磷彈炮擊又停止了,可能是敵人用完了吧。周圍剩下四五個冒煙的著火點,方才那股窒息的感覺總算好一點了,我和觀測組其他幾個人略帶欣慰地互相看著,但沒人笑得出來。

二戰中,德軍將88毫米高射炮作為「多面手」使用,除了防空、反裝甲,還經常用於壓制盟軍步兵部隊

8月8日接下來的時間,魏斯的精力放在尋找德軍炮兵的位置上,順帶繼續壓制敵人可能的衝鋒。美軍第120步兵團E連連長克里中尉讓他用無線電向團長哈蒙德·伯克斯上校傳遞消息:「我連正原地堅守,收攏部分H連官兵,與G連和K連保持聯繫……急需補充電池、藥品、食品、輕武器彈藥和60毫米、81毫米迫擊炮炮彈。」魏斯少尉在後面加了一句自己的疑問:「援軍很快會到嗎?」

然而,伯克斯上校沒有任何答覆。

8月8日,莫爾坦方向的美德兩軍像摔跤運動員一樣扭打在一起,德軍繼續向西進攻,美軍則全力向東,意圖奪回莫爾坦鎮,給317高地解圍。美軍第4步兵師、第9步兵師、第30步兵師、第2裝甲師和第3裝甲師在南北寬不過10公里的狹小正面不斷與德軍爆發短促激烈的遭遇戰。

一輛被美軍擊毀的德軍黑豹式坦克,其中一名乘員逃生時被燒死

在法國戰場的其他方向,8月8日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天。北面,蒙哥馬利指揮的加拿大第2軍向南挺進,開始進攻法萊斯和阿讓唐,在西南面,美國第15軍攻佔勒芒。這兩支大軍都插到了正在執行列日行動的德軍反擊部隊後方,一旦會師,就意味著納粹德國在法蘭西土地上最精銳的一支裝甲集群將被盟軍合圍。

1944年8月8日之後,投入莫爾坦反擊的德軍陷入被包圍的境地(紅色為德軍,藍色為盟軍)

德軍意識到了來自身後的危險,希特勒「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迫使他們死中求活,一心要拿下317高地,打通交通線,拼湊起部隊繼續西進,因此「帝國」師在8月8日晚上發起了一波接一波瘋狂的夜襲。精疲力竭的魏斯少尉倚靠著隨時可能斷電的無線電,一次次地呼叫炮火支援把德軍砸回去,又一次次看著德軍重整隊伍衝上來。巨大的壓力之下,他一度喪失信心、甚至有點希望敵人突破陣地,好早些結束無休止的折磨。


苦苦堅持

8月9日白天,魏斯的任務與前兩天區別不大:在他的號令之下,視野中的德軍坦克、裝甲車、步兵不斷被從天而降的濃煙和爆炸席捲;此外,他還要引導美軍炮兵對317高地四周的公路持續進行炮火遮斷,阻止德軍西進。

雖然經歷整整兩天苦戰,魏斯精準的指揮依舊沒有半點偏差:

一支德軍卡車車隊,在日頭猛烈的大白天徑直沿著高地以北的貝爾埃爾公路行進,在距離公路遠端一處美軍路障數百米處停了下來,穿著原野灰軍裝的德軍步兵迅速下車,一氣呵成地拉開散兵線,消失在田野和灌木叢里。我們立刻支起電台,以最快的速度報告了敵人的類型和方位,無線電那一頭的軍官一口氣指揮6個105毫米榴彈炮連和1個155毫米榴彈炮營向這股德軍步兵急速射,數以百計的炮彈炸得地表猶如火山噴發,完全掩埋了敵人。

眼見步兵的偷襲企圖再次被挫敗,德軍動用大口徑火炮報復性轟擊317高地。魏斯感到腳下的泥土和石塊在持續不斷的爆炸中震顫起來,似乎高地隨時都要塌陷。不知過了多久,德軍的炮擊終於停歇了。

1944年德軍在法國裝備的重型野戰炮,口徑210毫米

魏斯很清楚,自己是317高地能撐到現在的關鍵,他後來回憶道:

炮擊修正指令不斷變成電波傳回後方,又變成望遠鏡里炮彈落地,掀翻敵車輛、人員和火炮的情景,猶如不停給我注射腎上腺素,驅散了前夜幾乎沒有合眼帶來的疲憊。

只是,精神上的鼓舞不能當飯吃。魏斯觀測組只剩下最後一份K口糧和一點巧克力,五人分著吃掉了,這是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一頓飯的量。更要命的是電台隨時可能斷電,魏斯讓話務員把用盡的電池收集起來,輪流接上,使用最後一點余電,在不向炮兵陣地報告的時候關掉報話機,儘可能節約電量。

二戰美軍K口糧,用於在被包圍、補給中斷等緊急情況下食用

317高地之上,美軍步兵紛紛趁著德軍攻擊間隙跑到四周法國農民的菜地里覓食——胡蘿蔔、蕪菁、捲心菜,有什麼吃什麼。一名好心的士兵給炮兵觀測組送去了蕪菁,魏斯少尉回憶道: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最珍貴的饋贈。我把蕪菁切成大塊,一點一點咀嚼吞咽,仔細品嘗著毫無味道的塊根,暫時填上了肚子,卻絲毫沒有減輕飢餓感……

美軍高層了解到前方的困境,也在設法解決317高地的補給。8月9日,第30步兵師派出兩架小型炮兵聯絡飛機攜帶藥品和電池低空飛臨317高地。不過,還沒來得及空投,飛機就遭到德軍「帝國」師高炮營的猛烈射擊,一架被當場擊落,另一架也不得不折返。

二戰中美軍裝備的L-4式炮兵聯絡飛機,輕盈小巧,但在防空火力面前生存性較差

這天傍晚,兩名打著白旗的德軍黨衛軍士兵來到317高地的美軍第30步兵師120團E連連部,其中一人會講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後者先是表達了德軍對於高地守軍的欽佩,隨即口風一轉,要求美軍投降,否則將在20點整「被撕成碎片」。還沒等幾名美軍軍官回答,許多躺在E連連部里的傷員就忍著疼痛喊了起來:「不能投降!」

E連連長克里中尉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德軍的勸降。

天完全黑了下來。317高地上的每個人,包括魏斯少尉,都握緊了手裡的槍,準備迎擊預想中的敵人猛攻。可德軍勸降時的威脅卻沒有成真,這一夜既沒有夜襲,也沒有炮擊。原來,外圍的美國援軍罕見地進行了夜間進攻,僅第30步兵師指揮的12個炮兵營就在19點到20點之間進行了30次齊射壓制,德軍忙於招架,哪還有能力實現黃昏時撂下的狠話?

8月10日,隨著美軍第2裝甲師、第3裝甲師、第4步兵師和第35步兵師從不同方向逼近莫爾坦鎮,兩軍在外圍的戰鬥膠著而激烈。魏斯聽得北面、南面和西面的隆隆炮響一整天都沒停過,317高地本身卻像颱風眼一樣平靜,沒再遭到前幾日潮水般的猛攻。當天,美軍動用C-47運輸機對317高地進行了一次正規空投,投下一個步兵營兩日份的彈藥和給養。這次行動沒被德軍防空火力打斷,但因317高地過於狹小,過半補給物資丟到了四周的德軍陣地上。

在莫爾坦附近與美軍解圍部隊進行的拉鋸戰中,德軍「帝國」師損失慘重

然而,魏斯依然沒有得到最渴求的無線電電池。

到這天晚上,317高地之圍已經進入第5天,美軍解圍部隊的腳步在莫爾坦鎮西郊停了下來。21點50分,他們收到了沉寂近一天的魏斯少尉發來的消息:「若援軍還不抵達,我部僅能堅持至明日。望將此消息逐級上報。」美軍第30步兵師師長霍布斯少將親自回復了魏斯的告急:「援軍正在路上,堅持住。——霍布斯。」

但是,317高地上的守軍已經收不到這條消息了——因為缺電,魏斯少尉的電台無限接近於報廢,只能勉強發信,完全無法接收信息。


最終解圍

8月11日凌晨,勉強合眼小憩的魏斯少尉被履帶碾過路面的嘈雜驚醒。他抓起望遠鏡,借著微弱的月光搜索貝爾埃爾公路,只見德軍正費力地推開前幾日被毀的車輛殘骸,卡車、半履帶車和坦克時停時走地向東行進——即便偏執如希特勒,此時也不得不默認下屬的撤退行動。

美軍在給317高地解圍過程中擊毀了大批德軍車輛

魏斯下意識地準備命令向後方通報敵人位置。忽然間,炮彈從東面接連不斷地飛來,其中一發正好命中觀測組副指揮約翰·科恩中士睡覺的散兵坑。魏斯飛奔過去,只見科恩膝蓋以上直到胸口多處被彈片割開,鮮血止不住地流出來。

魏斯自知無能為力,忍住悲痛回到電台旁邊,命令向後方報送德軍撤退的情況。或許是電台已經徹底斷電,這一夜只有德軍零星的炮擊落在317高地,美軍幾乎沒有發炮壓制,撤退成了「帝國」師整個莫爾坦反擊作戰中最順利的部分。

8月11日9點45分,美軍第35步兵師320步兵團成了第一支趕到317高地的解圍部隊,一同到來的還有記者、救護車和滿載食品藥品的補給卡車。也是在此刻,魏斯觀測組的科恩中士停止了呼吸。


小結

在近6天的317高地防禦戰中,700餘名守軍傷亡過半,僅有357人能自行撤下高地。與之相比,他們的對手——黨衛軍「帝國」師則成了莫爾坦反擊戰中德軍裝甲師推進距離最短、損失最大的單位,已經幾乎不能稱作一支「裝甲部隊」。該部絕大多數的坦克被擊毀、被遺棄,或者因為嚴重受損必須大修。小小的317高地成了這支德軍王牌部隊的「麥城」,猛攻數日卻幾乎崩碎了門牙,隨後更是遭遇了建立以來最慘重的失敗。

德軍裝甲部隊在莫爾坦失敗後陷入法萊斯包圍圈,許多最頑固的黨衛軍官兵也被盟軍俘虜

而美軍能守住被「帝國」師團團包圍的317高地,最大的功臣便是魏斯少尉。他在6天中累計引導193次炮擊,不僅挫敗了德軍對317高地的連番猛攻,而且引導美軍炮兵幾乎掐斷了317高地周圍的所有公路,使「帝國」師向西推進的計劃化為泡影、完完全全被阻擋在莫爾坦鎮!

戰後,因為在317高地的卓越表現,魏斯少尉被美軍授予銀星勳章。法國政府為了感謝魏斯在解放法蘭西的戰鬥中作出的貢獻,先後授予他英勇十字勳章和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並曾多次邀請他參與諾曼底登陸紀念儀式。

魏斯獲得的美國銀星勳章(左)、法國英勇十字勳章(中)和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右)

二戰後,退伍回到美國的魏斯定居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考取律師資格後成為一名地方檢察官,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半個世紀後退休。2015年8月26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之際,魏斯安詳地在家中逝世。

2008年,魏斯前往法國參加二戰紀念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兵堂 的精彩文章:

美軍氫彈禍害西班牙——劇毒核裝葯污染數千畝土地

TAG:點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