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如何看待自殺現象?

佛教如何看待自殺現象?

佛教雖然說有生皆苦,但並不代表佛教認同自殺。相反,佛家是反對自殺的,並通過戒律約束制止佛教徒自殺。

佛教的各種戒律中,都以「不殺生」為根本戒之一,不管是在家的,還是出家的佛教徒,「不殺生」都是必須遵守的。

不殺生,就是說不僅不殺害有情識的眾生,而且還不自殺,因為自身也屬眾生之列。而自殺不僅殺害了自己,也同時殺害了住在自身中的八萬四千蟲,更何況自殺還會傷害了關愛自己的親人朋友。

自殺源於痛苦,而痛苦就來自於無明。不明白生命的起源,不明白自殺的痛苦,這些都是愚痴的表現。

我們知道,佛法所講的苦不是單指悲傷中的苦痛,而是指一種現實的逼迫所以苦是一種現實,不是一種答案。我們生命所追求的都是苦,因為當追求到的時候答案又變成了現實。所以,選擇自殺就是因為還不了解世間苦的現實。

佛教還以因果業報法則告誡人們自殺、殺他。說自殺、殺他者,就會墮入地獄受盡苦刑;地獄刑滿,生餓鬼中受饑寒交迫之苦;餓鬼罪完後再托生畜類,之後再生為人,還得受異熟果、等流果等余報,易再造自殺之罪或受被他人所殺的報應。

佛教反對自殺的根本原因及防治自殺的根本方法,在於其人生觀。佛法認為:即此諸苦俱備、很不完美的人身,也是極為難得,極為珍貴的。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墮於餓鬼、畜生、地獄,其苦況更百倍、千倍、萬倍於人。

身體雖然是「臭皮囊」,但是卻有「借假修真」的作用,是修道的增上緣。如果採取了自殺行為,自然無法成就道業。既得人身,應識其難能可貴,極度珍惜,發揮人的優越性。

若積德行善,更可創造後世的安樂幸福。若能聽聞佛法,歸依三寶,依法修學,可獲究竟的解脫、永恆的安樂。

若自殺而失去這寶貴人身,則失了現世、後世、究竟的利益安樂,是最無智、最可悲之舉,為最大的虧失。

至於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挫折、苦難,只要有珍惜人生的正確態度,以佛法無常無我的智慧如實觀照,自不難以理智和毅力去戰勝厄難、衝出重圍,這正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學佛導航綜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從茅侃侃自殺看中年危機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