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靜的憂愁——印象派大師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冷靜的憂愁——印象派大師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1839年10月30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英國人家庭,之後恢復英國國籍,但大部分時光在法國度過。

1860年,進入瑞士畫家格萊爾的畫室,接受專業指導,從他的畫室中後來走出了莫奈、雷諾阿、巴齊耶等著名畫家。

1874年2月,在第一屆印象派畫家聯展中展出六幅作品。

1899年1月29日,在巴黎逝世。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攝於1897年,

個人收藏,collection Sirot-Angel à Paris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Widipedia commons.

19世紀60年代,在法國開始的印象派運動中,西斯萊憑藉他對光線和色彩敏銳的觀察力,與莫奈、雷諾阿被看作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的畫主題大多是風景,人物在他的畫中大多以剪影的方式出現,或者為數不多的幾幅親人朋友的肖像畫。西斯萊對於自然風光有一種天生的痴迷,在他的筆下,巴黎塞納河沿岸風光、路維希恩、莫雷小鎮......都有其特殊的美感。他喜歡用開滿花的果園來描述春天,也喜歡雷諾阿式陽光普照的靜默神秘的景象。

《霧,鄰居》(Le brouillard, Voisins),1874年,布面油畫,H. 50,5 ; L. 65 cm,藏於奧賽博物館,Paris, musée d』Orsay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雖然有著英國血統,但西斯萊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法國。1871年起,他住在巴黎市郊的塞納-瓦茲省的一個小村莊。在這裡他創作了這幅充滿霧氣的畫作。透過霧氣,我們可以看出柵欄、左下角的矮樹叢、畫面右方枝幹扭曲的樹。畫面中最吸引人視線的是柵欄前彎腰的婦人,她好似在拾撿或採摘花和枝葉,又或許她是在打理她的花園。但可以看出這幅畫的主角其實是漫天的霧氣,是它將畫面染上灰藍色的冷色調,形成了一種近似銀的質感。跟莫奈描繪過的、昏暗霧中的倫敦泰晤士河不同,西斯萊這幅作品的霧氣有一種微妙細膩的和諧,像一首寂靜的詩。這幅畫也是典型的印象派風格畫作,即通過表現視覺感受,傳達自然景色本身。這幅畫1874年被選入第一屆印象派畫家聯展。

《馬爾利港,洪水中的小舟》(La barque pendant l』inondation, Port-Marly),1876年,布面油畫,H. 61 ; L. 50,5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年輕的西斯萊喜歡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和卡米耶·柯洛(Camille Corot)對開闊空間的表現,從1870年開始,他創作了大量塞納河畔的風景畫。河岸這一主題貫穿了他整個創作生涯。

1876年,西斯萊來到這個巴黎西部幾公里的小村莊,為了描繪這年春天塞納河馬爾利港的洪水。他為此創作了6幅畫作,這幅《洪水中的小舟》中,畫家用一大片水面反射、用一種動感描繪水邊紅酒商店的房子。在這個視角里,畫家將房子傾斜至於畫面左方,為天空和水面留出充分的空間。至於洪水的部分,他使用淺色和並列的大筆觸表現。這種模糊的處理方式與黃色房屋的細膩描繪形成對比。

《路維希恩的積雪》(Laneigeà Louveciennes),1878年,布面油畫,H.61 ;L. 50,5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雷諾阿熱衷地中海飽和的、陽光普照的風光,而西斯萊則對積雪的風景表現出痴迷。他擅長描繪悲傷荒涼的自然景色:節制的飽和度、冷靜的色彩,都塑造出一種安寧神秘的氛圍。跟莫奈一樣,西斯萊追隨了庫爾貝描繪積雪風景的喜好。如果說這一主題吸引了印象派畫家,那一定是因為積雪後變化豐富的光線給他們的畫布增添了不一樣的色調。也因為這樣色彩豐富的細膩筆觸,地面不是統一的白色,而閃爍著微藍。

除了色彩,從這幅《路維希恩的積雪》同樣能看出畫家對透視的研究:延伸到遠方的小徑,快要消失在小路盡頭的孤獨人影。這般敏感或許可以追溯到西斯萊的英國血統,英國浪漫主義畫家帕克斯·波寧頓和威廉·特納,風景畫家約翰·康斯特勃……在英國的四年里,西斯萊或許受了他們的影響。

《盧安運河》(Le canal du Loing),1892年,布面油畫,H.73 ;L. 93 cm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西斯萊受巴黎巴比松畫派(école de Barbizon)影響,該畫派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而西斯萊繪畫生涯的最後19年,都是在離楓丹白露宮不遠的莫雷小鎮度過的。1880年是西斯萊生活和創作生涯的轉折,他1871年搬家去了巴黎市郊的塞納-馬恩省直到1899年去世。1882年9月西斯萊住在莫雷盧安河,這個小鎮優越的河畔地理位置和美麗的風光深深吸引了他,盧安河成為他最後二十年重要的描繪對象。在這幅畫里,西斯萊採用了一個特別的畫面布局,他將自己的視角放在河流彎曲的地方,在裸露著樹榦的一排楊樹之後。透過楊樹榦的帷幕,看到河對岸的河堤及房屋。這種布局,跟道路蜿蜒伸向地平線有同樣的的視覺引導效果。畫家在畫面中為天空留出一大片空白,另外,在他畫這幅畫的同一年,西斯萊對藝術評論家塔維尼爾(Tavernier)解釋:「天空不能只在遠景中,我在這幅畫中留出的一大片天空可見我對它的重視......我繪畫通常是從天空開始下筆。」

《聖克盧》(Saint-Cloud),布面油畫, H. : 0,50 m. ; L. : 0,65 m, 藏於盧浮宮博物館,musée du Louvre, Paris,

Musée du Louvre/A. Dequier - M. Bard

儘管被人看作印象派大師,西斯萊生前卻並不為人賞識。在59歲的生命里,他就像是為巴黎、為塞納河而生的畫家。他用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自然里微妙的光線和色彩變化,作品裡一股淡淡憂愁,就像他流淌在塞納河裡的抒情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賽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奧賽博物館 |